新常态下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6794170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常态下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常态下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常态下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常态下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常态下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常态下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对策(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 要在国内目前的经济发展局势中,金融系统也表现出全新的态势。在新常态下,国内金融会突破大中型公司、高阶层群体对金融服务的垄断,不再只关注金融规模的扩展;而是非常关注发展个人金融、小微金融,为低收入群体、弱势群体服务,关注自身服务质量的提高。这就是普惠金融的重要部分,也是新常态下国内金融体系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传统金融以及互联网金融系统两部分创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探究优先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发展会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准备强大且稳定的扶持,也可以加快经济结构改善,减少贫富差距,因此具备明显的现实影响。关键词:新常态,农村惠普,金融ABSTRACTIn the curr

2、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 the country, the financial system has also shown a new situation. Under the new normal, domestic finance will break through the monopoly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companies and high-level groups on financial services, and will no longer only focus on the expansi

3、on of financial scale; but will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finance, micro-finance, and low-income groups and vulnerable groups. Service,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its own service quality. Thi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clusive finance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

4、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financial system under the new normal. This paper mainly creates rural 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 from two parts of traditional finance and internet financial system, and explores the theory of giving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ternet finance. The development of

5、 rural 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 will provide strong and stable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in the country, and it can also accelerate the improve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and reduce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so it has obvious practical impact.Keywords: new normal,

6、 rural HP, finance目 录一、引言1二、新常态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概述2(一)普惠金融的内涵与特点2(二)新常态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意义2三、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4(一)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普及率低4(二)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地理分布不均衡4四、新常态下基于互联网的普惠金融发展分析5(一)操作智能化5(二)服务便利化5(三)需求差异化6五、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问题8(一)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主体单一8(二)农村普惠金融缺乏相应的管理考核体系8(三)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类型单一8(四)新常态下互联网金融对普惠金融的影响91.金融风险影响普惠金融发展92.大众金融法律知识薄弱103.偏

7、远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及服务人员不足10六、新常态下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建议12(一)金融机构建设主体多元化12(二)建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经营管理考核标准12(三)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12(四)普惠金融发展的保障措施131.加快信用体系建设132.完善我国金融知识普及和法律法规133.实施国家优惠政策扶持14结语15参考文献16一、引言2015 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持续促进普惠金融,让全部市场主体都可以得到专业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体系的创建逐渐变成我国金融变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是普惠金融系统的重要部分。在目前的局势中,国内金融发展需要处理下面的问题

8、:第一金融服务群体不公平。农民等收入不高的群体无法得到金融服务,进而造成贫富差异更加显著,社会纠纷深化;第二金融结构不均衡,造成经济资源在产业以及地区之间的分配显著失衡,不利于经济长久稳定进步。本文站在农村发展的角度上,在整理普惠金融分析结果以及充足经验的前提上,融合国内目前经济、农村发展计划以及现在农村金融的现实状况,从众多层面对国内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开展深入分析,且指出处理方式和意见。17二、新常态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概述(一)普惠金融的内涵与特点普惠金融的概念就是:可以高效、全面的为国内全部阶层以及人群,特别是可以为贫困、收入低的人群准备服务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体系定义的指出并不只是金融理论

9、的关键创新,此外对全球消除贫困事业也有重要的作用。其重点概念涵盖下面众多部分:第一,普惠金融体系重要目标人群包含下面三类:一农村、城市贫困以及收入低的人;二是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残疾人等;三小微公司。第二,普惠金融体系凸显金融平等的观点。也就是每个人都需要得到相同金融服务的权利。第三,普惠金融体系关注利用金融服务,促进偏远区域的长久发展,提升贫困、低收入人员的生活质量。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出三个特征:第一个是它的普及性,人人都可以享受到金融提供的服务,不管对象是贫穷还是富贵,没有等级和阶层之分;第二个是它的包容性,每一份金融产品都是存在一定风险的,而只有和顾客之间有沟通才会了解他们的需要,以

10、此来开发新的产品,一定会有一些不足之处,而普惠是可以包容这些不足之处的;第三个是它便捷性,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般模样,金融活动的主体从客户逐步过渡到了庞大的群体,为了适应大家的消费习惯,人们可以在地铁和公交或是其他地方进行金融业务办理,打破了以往的区域限制。在中国,普惠制度还在持续的修改完善中,同时也将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比如,普惠的服务还不够惠及,在城市其发展较快,而农村地区与此相反,我国普惠金融体系不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有待增加,商业可持续性还有待提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是普惠发展的主要依据,在这其中,信息化对普惠的成长就有很大的帮助,而在农村等一些信息化水平较弱,甚至许

11、多地方没有网络,甚至连电话沟通都是难题,而发展金融更是难上加难。(二)新常态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意义首先,提高农民资本性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我们把经济的基本要素分为资本、劳动力、科技。而我国农村居民是劳动力的主要供给主体。在我现行的经济状态和分配制度下,资本的回报率要远远的高于劳动力和科技,造成我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让农民通过在金融市场进行融资、投资,在经济中享受更多资本的话语权,从而分享到资本带来的回报。农村普惠金融不但让农民更便捷的享受到金融服务,而且提高了农民的资本性收益,缩小贫富差距。其次,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农村普惠金融体

12、系建设将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金融支持,同时将为农业产业链中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扩大农村服务型需求,化解过剩产能,扶持新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重庆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毕业设计(论文)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三、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一)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普及率低2009年7月,银监会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中提出了3年内设立1 29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远景目标。截至2011年末,全国组建了786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12年末也仅达到845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12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提到:“新型农村机构加快发展。年末包括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

13、助社、贷款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在内的各类新型农村机构共计6 923 家,其中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占比87.8%.”推算得到。数量虽有所增长,但未能实现规划。此外,2012年全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约为28 960人,总资产为4 267.8亿元, 分别占全国银行业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的8.57 和3.43 。 如果按照国家统计局2012年公布的乡村人口数量64 222万人, 乡村农户数量17 839万户计算,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服务于农户的比率仅为0.00016人/户。 无论从机构数量, 还是从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来看,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势力”范围过小, 很难满足农户和农村企业对资金的旺盛需求。(

14、二)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地理分布不均衡中国西部地区除村镇银行占比较东部地区略逊外,其他两种类型的机构比重在全国均为最高。中国东北部地区三种类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比重最小、数量最少,其中,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的占比仅为中部地区的1/2,仅农村资金互助社占比与中部地区持平,而其与东部和西部地区相比,差距更大。对于以农业为主、经济不发达、农村金融服务严重滞后的东北地区,若不能尽快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以支持农业经济增长,则与其他省份的相对劣势必将继续扩大。重庆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毕业设计(论文)新常态下基于互联网的普惠金融发展分析四、新常态下基于互联网的普惠金融发展分析(一)操作智能化普惠金融既要以合理的价格

15、提供服务还要公平对待所有的客户,但由于以往科技水平和经济的限制,我国绝大多数人以及地区都不能享受到普惠金融所带来的益处,而互联网的出现,给小额贷款、注资途径等为普惠发展给予了便利,也给中小公司的集资给予了全新的选择。互联网技术发展使得广大人民对金融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金融服务已经难以满足大众,个性化以及多样化的需求促使我国必须创新,朝着智能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自由的进行资金交易,比如:支付宝、微信钱包、网上银行等,它们将变成我国信息化金融发展的重点路线,互联网金融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升级,柜台不再是办理业务的唯一途径,更多的是依靠互联网基础上的银行办理。为我国广大农民以及中小微型企业提供各种低成本、现代化、智能化的高效率金融服务,实现金融普惠性。(二)服务便利化由于“互联网+”的举行,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也逐渐加深,更在意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便捷。信息化及金融产品的高度创新,以及借助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我们可以在业务方面可更好实现普惠金融。传统金融机构的物理网点往往分布在一线城市人口多、商贸市场广的地方,而三四线城市经济落后地区以及农村地区往往只有极少的网点。金融机构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也为了发展自己的业务,与互联网企业的跨界合作,从而解决了此种弊端,不发达地区的人们即使在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