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优势与政策建议.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6784393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优势与政策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优势与政策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优势与政策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优势与政策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优势与政策建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优势与政策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优势与政策建议.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优势与政策建议2011-12-26 11:31:18 【摘要】河南作为中部大省,其发展开放型经济对于国家整体的开放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在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河南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关键在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引资针对性、拓展对外贸易和加强与东部地区的分工合作。【关键词】河南 开放型经济 比较优势河南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现状分析河南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稳步上升,但产业分布不够合理,外资依存度偏低。据2009年底的统计数字显示,河南省第一产业在利用外资方面仅占总量的3.34%,这一数字虽然略高于全国第一产业利

2、用外资1.58%的水平,但一般发展中国家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第一产业利用外资的比重在5%以上,这一数字体现出河南在第一产业直接利用外资方面投资明显不占有优势。可观的是,河南省第二产业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占外商产业直接投资的76.94%,仅制造业就占到45.3%,和全国的第二产业平均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68.93%相比,处于较高水平。从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的一般规律来看,第二产业是外商直接投资活动最频繁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部门,相比较而言,第三产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略显不足且内部存在不平衡。从第三产业总产值比重与全国相比而言,河南省第三产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占全部投资21.72%的比例略显不足,低于

3、全国31.07%的水平,相差约10个百分点。特别是和全国产业外资依存度相比,河南省的外资依存度一直偏低,1985年到2008年间,河南省实际利用外资与实际GDP的比重最高年份为1994年的1.65%,次高年份为2008年的1.53%。而全国外资依存度这两年分别为4.89%和2.76%,可见,河南省吸引外资仍然存在较大的不足,也表明河南省在吸引外资方面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河南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但贸易结构仍需优化。1985年到2008年间,和全国相比,河南省的外贸依存度处于较低水平,全国外贸依存度最高年份2006年达43.62%,而河南省外贸依存度最高年份2008年只有5.84%,和全国相比差距较大

4、。河南外贸依存度在改革开放以来与全国的差距呈震荡拉大趋势,1985年,河南外贸依存度为全国的11.78%,到2008年为13.98%。但在1991年高达24.46%,可以看出,全国的外贸依存度随改革开放以来具有阶段性的变动,但河南省总体上比较稳定,说明河南省的对外贸易受改革开放政策的阶段性影响较小。从对外贸易结构来看,一般贸易占河南省较大比重,不论是进出口还是出口,一般贸易的比重均在74%以上,而加工贸易比例相对较低,这与全国的情况不太一致。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是我国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出口中的重点,而且依靠贸易形成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外向型产业体系,但河南省的加工贸易只占贸易16.8%。另外,国

5、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全省进出口比重均大于出口占全省出口的比重,而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出口比重较高,说明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河南省的集体企业相对活跃,而外商投资企业不够活跃。河南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条件及比较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数量居前,为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河南省农村人口占总人口近80%,据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对全省42个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推算,2005年河南省农民工总规模占全省农村从业人数的近32%;再据国务院研究室的调查,2004年河南省外出农民工数量超1000万人,占全部转移农村劳动力的

6、一半,可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承接产业转移区位优势。河南省具有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一方面,河南省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良好的交通优势;另一方面,在国际产业转移快速发展的今天,河南省所处的位置正是承东启西的关键。更重要的是,河南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具有推进工业化、实现结构转型的内在要求。河南工业门类覆盖了国民经济行业的39个大类,形成了食品及饮料、机械、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烟草等一批重点产业。201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1950.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增速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0%,比

7、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增长20.0%,重工业增长18.8%,轻、重工业比例为31.069.0,产品销售率98.3%。河南实现了从传统的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的结构性转型。河南省市场潜力巨大,自然资源丰富,工业水平不断提高,交通网络日趋完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目前已经初步具备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条件。受益于我国时序性差异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战略具有时序性差异,这一差别一方面体现在沿海与内陆省份之间的差异,也体现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的开放战略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的逐步推进的,1999年9月,十五届四中全会决

8、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到2003年10月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实施和2009年9月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通过,中国的开发开放战略的区域布局基本完成。作为中部省份的河南,虽然在此之前一直未能享受国家区域发展政策的优惠,但现在正值国际产业转移的关键时候,东部地区经过30年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不再具有优势,河南省将迎来推进结构升级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河南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政策建议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河南省已经出现了劳动力回流的现象,这虽然增大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中的就业压力,也使河南省农民工二次转移的复杂性相对增加,但可喜的是,这也从客观上为河南省供给了众多的熟

9、练劳动力,从而有利于河南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通过政策扶持,营建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的环境,更能为河南省实现经济社会良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关键在于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河南应该把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关键。产业结构升级对于各地区而言都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点,对于河南省而言具有特殊的含义。河南省是一个粮食生产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大省,也是新时期我国的粮食生产大省,肩负着我国粮食安全的重任。河南省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总产量连续突破800亿斤、900亿斤和1000亿斤三次大关,占全国粮食生产总产量的1/10。由于

10、资源瓶颈的约束,过于强调工业化必然会对河南的粮食生产产生不利的影响。调整产业结构不应以牺牲农业生产为代价,而是通过促进农业生产和工业化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其核心在于两点:一是依托传统农业生产优势和农业生产特点实现工业化,拓展价值链条,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和粮食深加工业;二是形成工业反哺农业的良好机制,包括在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增强吸引外资的针对性。从河南省产业结构的三次变动来看,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升幅过大,相对地使第三产业的实际比重下降,造成产业结构偏差日益突出。纵向观察,外商直接投资中对河南省第一、三产业的投资比重已有所加大,对第二产业的投资

11、比重则相对减小;但从横向来看,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与河南当前的产业结构不相协调。因此,应该引导外商对第一、三产业的投资,相对转移对第二产业的投资倾向,这不仅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适应国际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变化的现实要求。虽然利用外资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吸引外资以弥补国内资金的缺口和促进技术进步与管理现代化,但是由于外资在进入东道国的过程中都有技术保护的倾向,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一篮子要素的转移,针对河南省产业升级和发挥比较优势的要求,应该有针对性地吸引外资,提高我省食品加工业等涉农产业的竞争力。拓宽对外贸易的渠道和内容。河南省的对外贸易发展水平较低,在全国排名靠后,这与其工业大省的

12、身份是不相符的。既然河南的外贸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政策制定时就要从这些制约因素入手。首先,要扩大进口,目前河南省出口远大于进口,进出口比例为52.6100,而中部地区排名靠前的安徽和湖北两省的进出口是80.6100和81.8100,这说明追求进出口的平衡对一省的开放发展是有利的。其次,要培育外贸龙头企业,河南省对外贸易的企业规模长期偏小,最大的企业对外贸易也不到10亿美元,这很难带动整个产业和整个地区的贸易快速发展。再次,要调整对外贸易的结构,减少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加大信息、机电等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输出。加强与东部地区的产业分工与区域合作。河南省发展开放型经济不是独立

13、进行的,而是通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并在发挥地方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展开的,这需要强调区域之间的产业梯度转移,协调好与其它省份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省份之间的经济关系。一方面通过政府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区域经济合作对话机制,举办区域间的经贸合作等强化交流的方式,扩大交流的内容;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特别是产业之间的联合,创建稳定的生产供应关系,最终形成相互支撑、优势互补的利益共享合作体系。(作者单位: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字体:大 中 小】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豫政 200977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适应

14、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积极承接境内外产业转移,促进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来抓,加快承接境内外产业转移,努力建立促进招商引资的新机制。顺应产业转移规律,借鉴沿海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成功经验,为我省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制度保障。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调控相结合,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相并重,改善民生与提升产业优势相统一,发挥比较优势与促进互利共赢相协调。结合我省产业振兴规划,以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和各类产业集聚区为主要载体,找准承接

15、产业转移的结合点和突破口,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打造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为我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保持我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态势提供强大动力。二、主要任务(一)明确主攻方向,以大招商推动产业大转移。各地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优势,有重点地确定主攻方向,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承接,着力引进一批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大项目,不断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要创新招商方式,实行专业招商、专题招商或“点对点”产业对接,支持采取资源整合、异地托管、项目共建、税收共享等方式积极承接发达地区链式或集群式产

16、业转移。当前,境外重点承接香港、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境内重点承接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和环渤海地区的产业转移项目。(二)提高承接质量,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坚持承接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相结合,积极承接高新技术企业和有技术、有品牌、有市场的国际知名企业,着力承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服务外包业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大力承接食品、纺织、服装、轻工、电子、医药、机械和装备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严格项目落户门槛,运用土地价格、规划、环保、项目准入等手段,严禁引进能耗高、污染重的低水平项目。在承接沿海企业整体搬迁时,鼓励企业同时更新技术、更新设备,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三)构建特色园区,打造一批环境优良的承接载体。依托全省175个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