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作业.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6782247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经济学》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政府经济学》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政府经济学》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政府经济学》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政府经济学》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政府经济学》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经济学》作业.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府经济学作业一、名词解释1、外部效应: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2、庇古税:答: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排污者征税,用税收来弥补排污者生产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使两者相等。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最先提出,这种税被称为“庇古税”。3、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答:是指国家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之间预算资金分配关系,确定各级预算收支范围,和管理职责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4、国有资产:答:国有

2、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就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具体来讲,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及其收受益、拨款、接受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类财产或财产权利。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国有资产”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理解。广义的国有资产:即国有财产,指属于国家所有的各种财产、物资、债权和其他权益,包括:1.依据国家法律取得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2.基于国家行政权力行使而取得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3.国家以各种方式投资形成的各项资产;4.由于接受各种馈赠所形成的应属于国家的财产;5.由于国家已有资产的收益所形成的应属于国

3、家所有的财产。狭义的国有资产: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的并能为国家提供未来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经营性国有资产,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经营性资产包括: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资产通过各种形式为获取利润转作经营的资产;国有资源中投入生产经营过程的部分。5、财政政策:答: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

4、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政府支出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政府购买,指的是政府在物品和劳务上的花费购买军备、修建道路、支付法官的薪水等等,其次是政府转移支付,例如,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方面的支出,以提高某些群体(如老人或失业者)的收入。税收是财政政策的另一种形式,它通过两种途径影响整体经济。首先,税收影响人们的收入。此外,税收还能影响物品和生产要素,因而也能影响激励机制和行为方式。

5、6、竞争失灵:答:竞争失效,又称之为竞争性市场失灵,指巿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通常被用于描述巿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由于市场竞争机制失灵而导致的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出现垄断现象。7、政府采购:答: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不仅是指具体的采购过程,而且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是一种对公共采购管理的制度,是一种政府行为。8、税收管辖权:答:税收管辖权:也称课税权,是国际税收领域中的一个

6、核心概念,系指一国政府在其主权范围内对税收事务的管辖权力,是国家主权在税收领域中的体现。9、市场失灵:答: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10、纳税人:答:纳税人亦称纳税义务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二、简述题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是什么?答:(1)收入再分配,政府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实现收入在全社会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以及各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合理分割,缩小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2)经济稳定和发展,政府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是指通过干预、调节国民经济

7、运行,达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实现经济发展的目的; (3)资源配置,政府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政府经济活动,引导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流动,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2、税负转嫁的条件有哪些?答: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税负转嫁的程度,还要受多种因素的制约:(1)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对税负转嫁的影响。一般来说,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而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不易转嫁。(2)税种差别对税负转嫁的影响。一般而言,对商品的课税比较容易实现税负转嫁,而对所得的课税一般不能实现税负转嫁。(3)课税范围宽窄对税

8、负转嫁的影响。课税范围宽的商品比较容易实现税负转嫁,而课税范围窄的商品则难以实现税负转嫁。(4)企业谋求的利润目标对税负转嫁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要谋求利润的最大化,税负转嫁虽然也是为这一目标服务的,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两者之间也会发生矛盾。3、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难点是什么?答:(1)政企分开,各行其道。政企分开,各行其道,要求政府明确划分政府资源配置与非政府资源配置的界限,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2)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在市场经济体条件下,政府财政以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即公共财政。而我国现行事业单位制度、

9、社会团体管理制度及其资金供给,与公共财政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政事不分、政社不分,使政府职能存在明显“越位”现象;(3)国有产权管理职能与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分开。在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如何处理国有产权管理职能与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关系,是一个较为独特的问题;(4)政府职责分工的规范化、法制化。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不仅要划分政府整体资源配置界限,解决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的问题,还需要解决政府内部职责分工、走规范化、法制化道路;(5)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与有效运行。4、政府支出增长的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分别是什么? 答:、关于政府支出增长的模型(1)从宏观方面加以解释的有:瓦格

10、纳的“财政支出不断上升的规律”、皮考克和怀斯曼的“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穆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财政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2)从微观方面加以解释的主要有鲍莫尔的“财政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3)瓦格纳认为政府活动不断扩张所带来的政府支出的不断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皮考克和怀斯曼认为政府支出的变化要受到公民意愿的影响,即政府支出的变化与社会抉择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这种考虑,他们将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归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种,并且认为外在因素是政府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穆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来解释政府支出增长的原因,认为在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

11、不同的因素会制约着政府支出规模的增长。鲍莫尔将整个社会分为两个部门,并得出结论:作为生产率偏低的政府部门的规模必然是越来越大,负担必然越来越重的结论。5、区域经济政策具有哪些特点?答:1、差异性。区域经济政策是为了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而制定的措施,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不完全相同,因此,区域经济政策必然因地制宜来制定,这就使得各地实施的经济政策具有差异性;2、综合性,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相关的手段和措施,从全局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各种政策措施相互配套,共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3、协调性。区域经济发展中各种各样的冲突和利益并存,因此,实施区

12、域经济政策尤其要强调协调各方利益和冲突,以保证区域社会经济获得协调、持续和稳定的发展;4、阶段性。区域经济从属于国民经济,国民经济的运行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时期的特征,区域经济的运行同样如此,因此,在不同时期实施不同的区域经济政策,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6、社会保障的功能是什么?答: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制度作用于社会各个方面所体现出的内在效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l)保证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功能;(2)风险分担功能;(3)收入再分配功能;(4)维护社会稳定功能;(5)调节宏观经济平衡的功能。三、论述题1、试述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 1、税收制度。影响税收负担最直接的

13、因素就是税收制度。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决定着该国的税收负担总水平以及单个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水平。税收制度中所规定的税种、税率、纳税环节、减免税政策、起征点和免征额、税负转嫁等,直接决定着纳税人的税收负担;2、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影响着税收负担的总量水平和税收的来源;3、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经济结构,决定了税制的结构和税收的来源,从而对税负结构和税收负担水平产生重大影响;4、观经济政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除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管理宏观经济外,还必须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必然对税收负担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5、政府的职责范围。政府通

14、过税收形式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数额和比例,总是受政府所承担的职责范围的影响和制约。通常,政府的职责范围越大,活动领域越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大,要求财政集中和支配的社会产品数量与比例也就越大,社会的税收负担水平也就越高。2、 试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什么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财政措施和手段。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给量或信贷规模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实现其职能的核心所在。(1)制定政策的主体有差别。财政政策主体是政府,货币政策主体是一国货币当局(一般为中央银行)。(2)

15、政策目标有区别。虽然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都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目标,但各有侧重。货币政策侧重于货币稳定,而财政政策多侧重于其他更广泛的目标。在供给与需求结构的调整中,财政政策起着货币政策所不能取代的作用,调节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在调节收入分配公平方面,货币政策也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只能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手段来解决。(3)政策手段有区别。财政政策主要手段是税收、政府公共支出、政府转移支出;货币政策主要手段是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信用控制等。它们在其特性、运作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4)政策时滞不同。政策时滞是指从发生问

16、题、认识到需要采取政策行动到政策产生效果为止所需要的时间。任何政策都存在着时滞问题,时滞越短,政策当局越能够对有关情况做出及时反应,政策越能及时发挥作用。按照不同阶段政策时滞可划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内部时滞是从发生问题到政策当局意识到应该采取措施,到政策制定并开始执行所需要的时间。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较短。而要变更财政政策手段如公共支出、税收等则需要通过冗长的立法程序。外部时滞是指从政策开始执行到政策对目标发挥作用之间需要的时间。相对来说,财政政策的外部时滞较短,而货币政策则是通过货币供给量、利率来间接地影响微观组织的经济活动。(5)对利率的影响不同,当经济过热时,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采取缩减财政支出,提高税收,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