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汇总.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6782090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汇总.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二、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和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3、 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两再一新”)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

2、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4、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五、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以及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4.互补性,机体在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它方面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5.个别差异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身心发展的实际面貌总会表现出

3、一定的个别差异。6、 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七、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八、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 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

4、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9、 简述学制建立的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4.人口发展状况5.本国学制的历史和国外学制的影响十、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1.选择研究课题2.查阅文献资料3.制定研究计划4.搜集与整理材料5.撰写研究报告6.总结与评价十一、简述研究报告的一般构成1.研究目的2.问题的提出3.研究方法和现象4.研究结果与分析5.讨论与建议6.附录微信NTCECN十二、简述课程的类型 1.按课程的设计形式,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2.按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3.按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和对学习的要求,以及课程计划对课程实

5、施的要求,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4.按课程的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5.按课程的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6.按课程的呈现方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13、 简述泰勒课程设计目标模式的基本观点(过程)?1.学校应努力达成哪些目标2.提供哪些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如何确定这些目标如何实现14、 简述我国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的调整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小学以综合课程为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

6、展服务15、 新课程理念改革的“四观”简述现代学生观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应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做到悦纳错误、多宽容 2.学生个体间存在很大差异,做到乐观估计学生天性,多看优点多赞美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潜能,做到相信学生,多期望微信NTCECN 4.学生成长需要人文关怀,认识到学生是人,做到尊重学生,讲民主简述现代教师观 1.角色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社区型开放教师 2.行为转变: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民主、互动和教学相长;教学上强调课程帮助引导启发;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强调合作简述现代创新观 1.破除知识中心,敢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7、 2.破除教师权威,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3.培养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问,态度比答案更重要,多赞赏 4.破除智力中心的观念简述现代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关注的是人而不是科学16、 简述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

8、移17、 简述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评价功能: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3.评价观念: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4.评价内容: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标准综合化 5.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 6.评价主体:多元化,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 7.评价过程: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十八、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4.掌握知识与

9、形成思想品德相统一(教育性规律)CEC19、 简述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1.明确学习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起到“点”和“拨”的作用。 3.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4.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微信NTCECN 5.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二十、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1.优点: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 (2)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发展。 (4)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 (5)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10、(6)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2.缺点: (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微 (2)不利于学生探索性、创造性等的培养。 (3)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4)不能很好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多样化。 二十一、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它是教学工作的骑士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2.上课,它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作业布置与反馈,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4.课外辅导,它是上课的必要补充。 N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二十二、简述备课的主要内容 1.备教材,即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有关教科书。 2.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基础、兴趣和需要

11、等。 3.备教法,即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设计教学方法。二十三、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结构合理 4.方法得当 5.语言艺术 6.组织有序 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二十四、简述德育过程的一般规律 1.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2.学生在活动交往过程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微信N 4.学生思想品德反复且长期逐步提高的规律二十五、简述贯彻疏导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二十六、简述贯彻德育中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教育者

12、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二十七、简述贯彻德育中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 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包括校长、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全体职工等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面貌的培养,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影响来实现的。微信NTCECN 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做好衔接工作,以确保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一致。二十八、简述中小学常用的德育途径 1.思想品德与其它学科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 4.共青团

13、活动微信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政学习等 6.班主任工作二十九、简述运用说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 1.运用语言说服时应注意:目的明确,有针对性;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总结 2.运用事实说服时应注意:目的明确,制定计划;做好准备工作;活动中加强指导;做好总结工作三十、简述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2.培养积极分子,形成班集体核心 3.形成良好班风 4.健全班级规章制度 5.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微信NTCEC N6.加强非正式群体教育 7.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三十一、简述如何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1.相互访问 2.建立通讯联系 3.举行家长会 4.组织家长委员会 5.举办家长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