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26人教版完美版[共10页]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136777284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26人教版完美版[共1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26人教版完美版[共1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26人教版完美版[共1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26人教版完美版[共1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26人教版完美版[共1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26人教版完美版[共1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26人教版完美版[共10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2.识记鲁迅和散文的有关文学常识。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4.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5.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2.通过朗读品味,结合体验,细读文章的精彩片段,让学生感受蕴含其中的情感与主题。情感态度与价值感1.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2.学习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1.感受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2.理解

2、“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3.学习本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动作描写。【难点】领会作者在叙写三味书屋生活时表达的情感。教学时数: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2.了解鲁迅、朝花夕拾和散文等有关文学常识。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4.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教学重难点【重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难点】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导入一:关联型设计意图由学生回忆童年的趣事,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本文课题,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凝聚学生的注意力。童年是一首歌,节奏活泼欢快;童年是

3、一幅画,色彩绚丽多姿;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请谈谈你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记忆吧。【生自由回答。】下河捉泥鳅,上树抓知了,采摘邻居家的花儿,偷尝隔壁家的枇杷,或是在树林间捉迷藏,在春天里放风筝今天,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世界,体味童真与童趣。导入二:情境型设计意图在欢快的乐曲中引发学生对美好童年的回忆,进而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在轻松的环境中进入文本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播放歌曲童年(罗大佑)。】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都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今天,我们就伴随着这首优美的乐曲,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2、课堂实录一、检查预习,了

4、解背景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字词和文学常识的预习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疏通课文内容奠定基础,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的放矢。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生独立完成,组内互阅,矫正巩固。】(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确凿()菜畦()蟋蟀()缠络()竹筛()觅食()鼎沸()鉴赏()脑髓()盔甲()蝉蜕()秕谷()锡箔()倜傥()拗()答案zoqshuilushimdngjinsukutubbttngo(2)解释下列词语。人迹罕至:高枕而卧:倜傥:人声鼎沸:明确少有人来。/比喻无所顾虑,今多比喻不加警惕。/洒脱,潇洒,不拘束。/形容人声喧闹。2.文学常识填空。【课件展示,生独立完成,强化识记。】鲁迅(18811936

5、),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明确周树人狂人日记3.补充作者情况及相关背景资料。【课件展示如下内容,生快速阅读,理解大致内容,为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做铺垫。】(1)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作者当时在厦门。他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道:“后五篇(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等)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来获得一丝安慰,排解一些

6、苦闷。(2)关于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我们必读的文集。虽然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趣盎然。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组成,原名“旧事重提”。“朝”表示早年时期,“夕”表示晚年时期。题目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指导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的梳理概述能力。1.初读感知。【快速阅读课文

7、,思考如下问题。】(1)从课文的题目看,你认为课文的材料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应该分为几部分?明确空间顺序;应分为两部分,百草园是第一部分,三味书屋为第二部分。(2)第一自然段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本文的过渡段是第几自然段?明确第一自然段起着总领下文的作用,过渡段为第九自然段。2.概括内容。(1)请你仔细阅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填空。我觉得作者拥有一段的童年生活,因为。【着眼全文,把握情感;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细致感受。】明确多姿多彩他在百草园里可以自由玩耍,在三味书屋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也体会到了许多乐趣(2)课文以为序,叙写了百草园的游戏生活和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回忆百草园时,主要写了百草园美丽的

8、景物、;叙写读书生活时,主要回忆了入学礼节、教学内容、四个方面的内容。作者在回忆中流露出之情。明确空间转换神秘的传说雪地捕鸟教书先生有趣的游戏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怀念三、归纳概括,梳理情节设计意图梳理出文章的层次段落,也是指导学生概括每一部分内容大致意思的过程。通过前面的初读感知,了解文章的起始段,然后以组为单位讨论交流。1.本文分为几部分,起始段落是什么?明确第一部分(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第二部分(9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2.每一部分都写了哪些事?围绕这些事再给每一部分划分层次。明确第一部分(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层。一层(1):总体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

9、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二层(2):写春、夏、秋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三层(36):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四层(7、8):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第二部分(9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一层(9):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二层(1011):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三层(1216):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四层(1720):写不准去后园玩。五层(21结束):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四、研读赏析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用问题的引领,帮助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写景特点,以及学习作者如何写景物,在景物描写中融入真情实感。1.齐声朗读第

10、二自然段,读后小组内讨论下列问题。(1)作者描写了百草园这么多景物,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明确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2)“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共性是什么?明确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碧绿、光滑、高大、紫红。它们的共性都是静物。(3)“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行为,它们的共性是什么?明确鸣蝉、黄蜂、叫天子。长吟、伏在菜花上、直窜向云霄里去。写的都是动物。(4)请同学们把课本扣在桌上,凭记忆说一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有哪些趣味。明确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2.试分析此段描写景物的特点。【组内讨论交流,班内交流,教师点拨。】(1)抓住事

11、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地抚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2)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3)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4)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3、课堂小结在人的一生中,童年似乎是最不起眼的。大人们都在做正经事,孩子们却只是在玩耍、在梦想,仿佛在无所事事中挥霍着宝贵的光阴。可是,这似乎最不起眼的童年其实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季节。粗心的大人看不见,

12、在每一个看似懵懂的孩子身上,都有一个灵魂在朝着某种形态生成。(周国平)4、布置作业语句仿写:本文作者准确选用词语,语言生动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自己的生花妙笔,精心选择描写对象,准确选用修饰语,灵活运用多种修辞,进行一段生动的景物描写或场面描写。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种情景描写。(可以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春天来了!我来到初春的田野, 除夕终于在我的千呼万唤中到来了,桌上已经摆满了各种佳肴,全家人都围坐在圆桌边,你看:5、板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探究文章两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文章主旨。2.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3.研读重点段落,理解重点语句的含

13、义。4.走近作者,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1.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2.研读重点段落,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难点】理解本文的主旨,了解作者的思想。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以细读为主。通过抓住第九自然段的几个关键词语,指导学生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读出鲁迅告别百草园时内心的震荡、依恋、无奈,从而体会他对百草园的眷恋、惜别之情。品析第九自然段,感受“我”对百草园的依恋。1.三个“也许”。【学生朗读品味。】明确三个“也许”是“我”对家人将“我”送到书塾去的原因的猜测,其中又隐含着“我”不愿离开的无奈。因此,既要指导学生读出猜测的语气,又要品味“我”

14、不情愿离开的无奈之情。2.Ade【补充资料:德文中的“再见”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wiedersehen”,一般用于较正式的场合;一种是“Ade”,多用于儿童之间的告别。补充“Ade”一词在德语中的特殊用法,让学生了解这个词语并非课文注解的“别了”“再见”那么简单,以便更深入地感受这一句子中蕴含的情感。】明确Ade表现了此时此刻的眷恋、惜别之情,符合“我”的年龄特征,这是“再见、别了”之类的词所不能比拟的。3.三个“们”,表达了“我”的什么情感?明确百草园的这些事物是“我”的好朋友,体现了“我”对百草园的不舍、依恋,符合当时“我”的视角。【在孩童时期,很多人都具有“集体表象”的思维特点,即把自己和周遭的世界一体化。在童年鲁迅的眼里,百草园中的一切都是亲切的,这些在成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事物,却是他童年的玩伴,有着无限乐趣。可以说,“们”这个虚词富含小鲁迅离开百草园时的复杂心情,它不仅仅是一个小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