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讲义教材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742227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脑性瘫痪讲义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儿脑性瘫痪讲义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儿脑性瘫痪讲义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小儿脑性瘫痪讲义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小儿脑性瘫痪讲义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脑性瘫痪讲义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脑性瘫痪讲义教材(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脑性瘫痪 Cerebral palsy CP,北京世纪坛医院 神经外科,概述,小儿脑瘫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我国现有脑瘫患儿约 400 万。 脑瘫在基本生活需要支持方面列残障的第三位,在致残原因方面列第五位,所以,脑瘫的治疗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 在我国,针对脑瘫的治疗机构有很多,每个治疗机构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外科手术治疗、康复治疗、中医中药、按摩治疗等等,但基本上各种治疗方法是分离的,不能形成系统化。 由于脑瘫症状的复杂性,单一的治疗方法就显示出了局限性。系统化治疗是脑瘫的全局化治疗,是指集儿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骨科、康复科、心理科专家为一体的脑瘫专科治疗组,根据具体病情,对脑瘫患

2、儿作出全面的、正确的治疗前评估,设定治疗目标,制订治疗计划。按治疗计划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治疗,最终达到治疗目标。,二、医学的进步:,第一医学:诊断医学 第二医学:治疗医学 第三医学:保健及预防医学 第五医学:身心障碍者的医学全方位正常化、无障碍(normalization and barrierfree)(不改变社会组合,将残疾作为一种个性,积极地发挥出来。残疾者确实存在着自己地能力,有时会优秀地发挥自己的能力画家、舞蹈家等的超能力发挥),医学发展,第一医学:诊断医学 第二医学:治疗医学 第三医学:保健及预防医学 第五医学:身心障碍者的医学全方位正常化、无障碍(normalization a

3、nd barrierfree)(不改变社会组合,将残疾作为一种个性,积极地发挥出来。残疾者确实存在着自己地能力,有时会优秀地发挥自己的能力画家、舞蹈家等的超能力发挥),概念,Denhoff(1964):是脑功能障碍综合症,除用动障碍外还应包括精神发育迟滞、癫痫、认知障碍及行为异常等。 福山幸夫(1961):从受孕开始至新生儿期(生后1个月内)所发生的脑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的、永久性,但可以变化的运动及姿势异常。其症状仔2岁前发现。除外进行性疾病,一过性疾病,以及将来可以正常化的运动发育迟滞。 全国第一界脑瘫座谈会(1988):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的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

4、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流行病学,西欧:0.200.21;瑞典防治成绩好,降至0.15。 日本:0.20;现降至0.150.18 我国:1983年前0.180.42;19971998年普查:0.198 WHO康复部(1993)推荐:1000个出生儿3个脑瘫,病因,出生前因素(prenatal):由2030增致5060 妊娠3个月时的致畸病毒感染风疹(Rubeila)病毒、巨细胞病 毒(Cytomegalovirus);妊娠弓形虫(Toxoplasma)及疱疹(Herpes)病毒感染。早期妊娠异常,性器官流血,遗传病,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饮酒过多等 围产期因素(preinatal):由70

5、80降至2030 宫内及生后窒息最重要(包括剖宫产),未成熟儿(感染),病理性黄疸(有的国家立法积极治疗),妊娠中毒症,颅内出血及低血糖(哺乳无力)受到重视。哺乳不足已上升到首位。 出生后因素(postnatal):仍为1520 头部外伤及颅内感染(脑炎、脑膜炎)。 一般认为窒息、未成熟儿、重症黄疸为导致CP 的三大因素。,分型 (临床表现),痉挛型:占2/ 3 ,此型最适合手术治疗。 手足搐动型 强制型 共济失调型 震颤型 肌张力低下型 混合型,临床表现,1、运动发育迟滞 2、活动过少,或过多:快而圆滑样,慢而蠕虫样扭曲。 3、原始反射的残存或早期消失异常姿势。 4、应出现的姿势不出现异常姿

6、势。 5、异常运动模式:只有少数模式运动;屈曲或伸展:不随意或不对称;挤眉弄嘴面;熊掌手;扇形指,趾呈Babinski状等。 6、肌张力异常:增加(痉挛,反射强,低抗,踝阵挛);低下(弛缓形,失调型);动摇(舞蹈手足徐动). 7、伴有精神发育迟滞(MR)、癫痫、认知障碍、行为异常及小头畸形等。 8、型别不同症状各异。,影像学诊断,CT及MRI的出现对脑瘫的诊断及脑病变的判定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个重要的手段,但脑瘫是姿势及运动的异常,所以不能单凭CT及MRI来诊断或否定脑瘫,诊断主要靠临床检查,并参照病史。 CT在观察钙化及水分含量(脑水肿)方面优于MRI;而MRI在观察髓鞘化(白质)则更清晰,三

7、维断面更有利于发现病灶。影像学只判定病变的性质及分布,尽管与临床类型有关(如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与双瘫相关),但临床分型还是要靠临床检查及评价。,八、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1、婴幼儿期的脑发育最旺盛(18个月内最快),可塑性大(出生脑重370g,6个月700g,2岁达1000g,7岁达1400g接近成人)。 出生时脑细胞数已固定:140亿功能的基础,不再生。 生后轴数突及髓鞘发育迅速:联络功能完善,增重快。 2、在异常道路上走的不远,容易拉回到正常或接近正常发育轨道。特别是避免姿势的固定、挛缩及畸形的发生。 3、早期诊断:脑瘫定型大约在2岁,1岁以前的诊断称早期诊断,46个月以前诊断为超早期

8、诊断。如能新生儿期发现问题,进行干预和治疗,其后果是可观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的重要性,1、婴幼儿期的脑发育最旺盛(18个月内最快),可塑性大(出生脑重370g,6个月700g,2岁达1000g,7岁达1400g接近成人)。出生时脑细胞数已固定:140亿功能的基础,不再生。生后轴数突及髓鞘发育迅速:联络功能完善,增重快。 2、在异常道路上走的不远,容易拉回到正常或接近正常发育轨道。特别是避免姿势的固定、挛缩及畸形的发生。 3、早期诊断:脑瘫定型大约在2岁,1岁以前的诊断称早期诊断,46个月以前诊断为超早期诊断。如能新生儿期发现问题,进行干预和治疗,其后果是可观的。,影像学所见 1、多囊泡性脑

9、软化症(multicystic encephalomalacia,MCE) 遍布大脑两半球的多数囊泡。监狱双胎的一胎为死胎,母亲发生严重呼吸障碍时,仍DIC所致,沿血管走行形成神经胶质而成囊状。 重度脑瘫,全为四脚瘫;少见,占10以下。 2、双侧基底核丘脑病变(bilateral basal ganglia, thalamic lesion; BBTL) 3、大血管境界区脑梗塞(border zone infarct,) 前、中大脑动脉,或中、后大脑动脉境界部形成坏死灶性梗塞,实为循环功能不全状态。多为四肢瘫。,4、中大脑动脉梗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farct,

10、MCAI) 毫无例外地造成偏瘫。表现大块脑软化和坏死。特征是发生时无症状,数月后才出现异常症状。 以上四种多见于成熟儿脑瘫 5、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eriventricular leucomalacia,PVL) 见于未成熟儿地特征性异常。短时间严重缺血(窒息)时引起脑室及其临近地白质缺氧,脑室周围白质破坏,密度不均,脑室呈不整形扩大。多数为双瘫,有时也可为重度双瘫的四肢瘫,或偏瘫等。 6、脑内出血性病变(posthemorrhagic lesion,PHL) 主要指脑室出血,重者波及脑实质。分4级,3、4级常造成脑损伤后遗症。多见于早产低体重出生儿。脑室内出血,脑室扩大,脑室形状受到破坏,

11、甚至脑实质内血肿形成。,7、脑的先天畸形(congenital brain malformation)少见,仅占10。 非特异性异常:大脑与颅骨间的间隙开大(CT体位),原因多种多样,其程度往往与临床经过不相平行。常出现张力低下及发育延迟,多为良性,以后转为正常发育;有者长期肌张力低下,发育延迟残留,很难说其是良性。 先天畸形: (1)神经管闭锁异常(disorders of neural tube closure) 颅骨裂、颅缝闭合不全(cranioschisis or dysraphic disorders)。 Chiari- 畸形( Chiari- malformation):中脑导水管

12、狭窄。 Dandy-Walker综合症(Dandy-Walker syndrome):第4脑室的Magendie(中)孔及Luschka(侧)孔先天闭锁或极少见的狭窄。,胼胝体(脑梁)缺损(agenesis of corpus callosm):常见于妊娠中毒症(晚期) (2)脑室形成异常(disorders of diventiculation) 透明隔视束形成异常(septo-optic dysplasia) 全前脑症(holoproencephaly) (3)脑沟形成及灰质转移异常(disorders of sulcation and migration) 滑脑症(lissencepha

13、ly) 裂脑症(schizencephaly) 灰质异位(heterotopias) 厚脑回(pachygyria)常是agyria-pachygyria;胎早期损伤 多细小脑回(polymicogyria),治疗,“三性”原则,治疗的系统性 手术的创新性 康复的先进性,我们提倡对脑瘫的系统化和个体化治疗,脑瘫的治疗以康复训练为主线,康复训练将伴随脑瘫治疗的全过程。但如果患者存在肌肉痉挛,就必须通过手术解除痉挛,康复训练才能有效地进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外科手术为康复训练创造条件,是治疗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外科手术中,应首先解决痉挛肌肉的神经支配兴奋性过高的问题, 神经外科手术可以做到降低患者

14、的肌张力。患儿如果还存在肌腱挛缩、骨关节固定畸形,那么就要通过骨科矫形手术配合神经手术进行。,治疗,药物治疗 左旋多巴、安定 脑活素、胞二磷胆碱 局部肌肉注射A 型肉毒毒素 鞘内注射及穴位注射巴氯酚 中医理疗 手术、物理康复治疗 家庭康复治疗: 矫形外科手术治疗: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康复(疗育)治疗,康复(Rehabilitationa),Habilis(拉丁语):相称、适当的意思,使人恢复到最佳的、相称的、有尊严的状态。 高木宪次称:疗育是“全面地动用科学手段,尽可能地克服肢体运动障碍(不自由),并通过这样做尽可能地复活有幸恢复的能力,残存的能力,以及代偿能力等三种能力(统称为复活

15、能力),以形成和建立自己生活的途径。”,十、脑瘫的治疗 1、药物治疗 (1)大脑水解蛋白液:施普善等。脑水解液75为氨基酸混合液,25为小分子多肽。可能是由于其所含有的脑多肽类,特别是含有神经细胞生长因子起作用,促进脑的发育和修复。 国内外临床使用有效,目前还没有发现副作用。 (2)对症治疗药物: 抗惊厥药:苯巴比妥:通过变构位点调控GABA 丙戊酸钠:增强GABA作用 硝基安定:苯并二氮卓受体的激动剂 抗帕金森药:左旋多巴/,美多巴;多巴胺前质,间接激动剂,抗痉挛药:巴洛芬:BABAB受体激动剂 抗胆碱能药:安坦:抗胆碱能 抗多巴胺能药:氟派定醇,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3)营养脑细胞:胞二磷胆

16、碱,吡拉西坦(促进信息传递,作用于皮层的抗痉挛药)。 2、注入术 肉毒杆菌毒素注入术(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作用于神经肌肉结合部阻断乙酰胆碱的释放,降低肌张力。 巴洛芬髓腔注入术(baclofen intrathecal administration);是GABAB受体的激动剂,缓解痉挛。副作用不少。 3、外科手术 矫形术:跟腱延长,内收肌切断,肌腱转移,骨矫形等,选择性后跟切除术(selective dorsal rhyzotomy;SDR);T2-S1按比例切断,打破r-环路,适用于痉挛性双瘫,但远期效果不可靠。膀胱直肠障碍副作用不可忽视。 巴洛芬泵埋藏术:自动供应baclofen,并可随时加药。易发生堵塞及感染。,外科治疗,外科矫形手术种类主要有肌切断、肌腱拉长、神经肌支切断、骨矫形术等。其手术简单,可重复,对痉挛型脑瘫有一定疗效,有其实用性。 近年来开展的2种新术式为: ( 1)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部分剥脱切除术,可增加脑部血流量,从而改善痉挛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