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国学与传统文化(下)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738634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0.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经理人)国学与传统文化(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职业经理人)国学与传统文化(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职业经理人)国学与传统文化(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职业经理人)国学与传统文化(下)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职业经理人)国学与传统文化(下)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经理人)国学与传统文化(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经理人)国学与传统文化(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学与传统文化(下)主讲人:刘梦溪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我有时候讲你甚至可以从四川人的性质来看到青铜器的特点,四川人们有一种刚性,你别看他个子小。你们会想到一个人,中印边界1962年发生战争,你知道那个战争是谁打的?都是四川兵,乡下来的四川兵把印度那个傻个子打的落花流水。我讲的是真实的,他们居然从树上走过去的,这都是说的都是,我不是长江的文化的想像,是真实的。可是你沿着长江往下走,走到三楚地区,走到武汉三镇三楚地区,那是另外一种特征。前些年,不,好多年前楚地出版了大量的竹简,所以楚简。这些楚简甚至有人讲它给我们的文化史的写作会带来一些新的东西。甚至楚地的这些青铜器造型也不一样,我在大前年河南省委邀

2、请我去做也是关于什么传统文化的教育,给他们讲了一次。完了以后他们带我到河南博物馆去看,河南博物馆了不起,产品丰富。他们自己所谓中华第一页,一会儿中华第一件,都在那里,看得我目瞪口呆。突然走到一个地方,他说刘先生你看,我一看是鼎青铜器,这个当然我看过了。一排,一二十个大的鼎,那种造型的足壮、厚重,那种庄严在鼎器上看得非常的明显。但是我其实在上海博物馆,在咱们玻璃的故宫里面都看过这个。然后又走到一边他说你看这个,我不知道是什么?小细腰,身材非常高,也是青铜所制。我说这是什么?他说也是鼎,他说你猜这是哪儿出的?我说楚,他说对了,楚王好细腰。楚王好细腰是真的,历史上就是如此。这个宫廷的审美观点已经在青

3、铜器的制造上表现出来了,这也说明在鼎器青铜器的制造方面长江文化跟黄河文化却有区分。 假如你从长江文化再往下走到浙江,你看看浙江的大量的玉器出土的良渚文化,你到那里去看看,因为好多年前是一二十年前居然在此地从地下发现了大量的玉器,你要知道挖掘的玉器它不是饰品:耳环、旃(音译)、什么项链、手镯。如果光是饰品,这不足为奇,问题在那里发现了大量的玉器的工具,斧,刨、铲、锥、剑。玉器的剑。就是说明它们玉器,珍贵的玉器有一个时期是可以用作工具的。用的下面的话不是我的话,说考古学家有一部分人认为觉得中国古代也可能有一个玉器时期。我们知道会有铁器时期、铁器时代,有青铜器时代、铜器时代等等。但是他们怀疑,不是我

4、的发明,我不是考古学家。他们怀疑很可能有一个玉器时代,另外我研究,它是考古,我研究另外的文化。我就可以从浙江人的身上看到一些玉的特征,浙江人面孔白皙,可是浙江人还有一点骨头的。他不像上海人、苏南人苏州人,你不要在意,都各有特点的。因为上海人、苏州人听了以为我,我太太是上海人。浙江人跟玉真有一点关系。那么好,从成都也好,从武汉也好,到浙江也好,从长江流域从上游到也,整个长江流域文化我们可以不可以得出一个看法:跟黄河流域不同。另外还有一个根本的不同,黄河流域由于泥沙堆积过多,它不能通航,不能畅所欲为的通航。而长江自古以来就给我们以航力之便。通航是什么意思呢?通航通到哪里去呢?一直通到海口。那么我提

5、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真的是我想出的问题、我的看法,我没有听别人讲过。那么你可以讲长江文化也是属于内陆文化吗?黄土地文化吗?不是非海洋文化吗?我怀疑。我觉得长江文化已经多少带有一定的海洋文化的特征。我这个话有没有一点道理?如果你觉得长江文化有一点特征,你眼睛往南一看岭南文化,作为长江文化的南部的延伸,那是中国的南方出海口,长江以南的文化是不是也可以说带有一点海洋文化的特征,而不完全同意,而不是完全不同意。不完全同意黄河文化的这种特征呢?如果我这些论点是正确的,那么中华文化的发生应该是两元的。至少有黄河、长江不同的两元,因此我讲中华文化的发生也是多元的,是有理据的。因此中国的文化特征是一个多元的文化

6、,多元的文化。中国人不狭隘,不是,所以为什么不能简单说封建一词来代替呢?你要是用封建社会,你要是说唐代有时候说不通,唐代那种思想的开阔的程度我们现在比不上了,对不对?女性可以找男的,不是。不是,可能找好几个之类这样的,是有这样的事实在。所以朱熹都讲过,朱熹在四书集注里面他有一个注释你要注意到,他说所以唐代这里边发生问题多,男女之事问题多,约束甚少。他说这个理性是有这个胡人的血统。而陈毅却(音译)的考证非常清楚,说这个李氏家族,李世民这个家族、李姓家族有胡人的血统。当然这是一种考证如何如何,咱不去管它。但是这个方面你可以给我一个想法,像我们过去封建社会这个话用起来,唐代人听见就不高兴了什么。所以

7、中国文化真是一个多元的。我要再多讲就容易再多了,你们提问的就少,我就讲,这是第一个问题讲中国文化,它有一些,你看它是多元的文化,具有极大包容性的文化,它是一个不间断的文化,而这个文化在我们今天来讲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五、传统文化继承少那么中国的文化传统呢?概念跟文化不一样。虽然我们有这么好的文化、丰富的文化,但是提到传统来讲你不能不承认,在中国人的身上,这个传统留下的痕迹是比较少的。这个原因就在于从这个晚清到民国以来百年中国以来,中国文化发生了大规模的流逝。而流逝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西方文化大规模的进入中国,所以西潮大规模进入。在大规模进入这种以后,但是中国的文化它本身有一个问题,它走向现代的步伐太

8、慢了。到十六世纪英国已经有工业革命的时候,它这里什么事还没有,当西方的这个各种大的现代发明都出现的时候,中国康熙和雍正时期还在这里闭关锁国。因此中国文化的特征走向现代的步伐过于缓慢了。什么原因呢?学者都在研究,有人把这个叫做李约瑟的难题,为什么叫李约瑟难题?是因为英国人李约瑟写了一部中国科技史,不是他一个人写的,他们的方式找了很多人汉学家中国人台湾人,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大家一起来写,写的中国科技史材料非常的丰富,都找的第一流的学者。但是他的构意,他不是代表,挂名主编。李约瑟的这个科技史对中国古代的科技文明给予高度的评价,但是他没有解释一个问题中国的现代科技为什么落后了。到现在也没有人说清楚这个

9、问题。去年我们文化所有一个聚会,就是所谓20年,很多学者老辈都来了一起说话,来了很多人,咱不说他。杨振宁先生也来了,他说话里面就讲了一个问题。他说他去看牙,看牙齿。他就问这个医生说这个椅子,看牙这个椅子是中国制造的吗?医生说不是,哪国的?德国的。说为什么没有中国制造的?他说中国制造的不好用。所以杨振宁坐什么车去天津,这个车德国的,对吧?是德国的?是德国的,德国的。他也问人家说这个为什么德国的,中国不能制?说中国不行。杨振宁就提这个问题,中国你看卫星上天了,火箭什么飞船、神州号很多很多事情如何如何?为什么这个民用科技、日用科技不能发展呢?他提一个问题。有一次我们研究生考试的题目里面,我出的题目里

10、面就有这一道,我就把杨振宁先生的话拿过来让大家谈。为什么我们的日用科技不发达?大家谈了很多理由,我不在这里讲。就是说中国社会的发展也不能护短,说我们有灿烂的文化,不错。可是你现在的科技不发达,我认为直到现在仍然不够发达。你可以提出几项哪一项技术是中国的专利?火箭是我们的专利吗?这不是人家早有了。对不对?飞船是我们的专利?没有。都有了,比我们早多了。最近日本那个上取得运行很厉害,对不对?但是高级科技也不是我们最先的,那么很多很多小的东西一摸全是日本的。你不能不承认我们在讲我们如何伟大,文化灿烂如何如何,我们都很高兴,我也高兴。但是我们现代科技不够发达,现代还有点落后。所以我们讲中国文化,讲中国传

11、统也不要把它说得都很好。但是我们的问题是长时期以来一个主导性的思想要提倡和传统彻底决裂,那么这些年的至少我们的思想有一个改进,我们觉得现代化跟传统不一定有那样的势不两立的矛盾。传统可以成为我们的资源,成为我们什么样的资源?使我们的现代化带有自己的特征。因为迄今为止在世界上的现代化的模式最早的就是欧洲的最早的第一个模式,因为工业革命从那里开始。后来就是美国的模式、北美的模式,现代化的模式的辐射力最大还是美国的模式。可是当亚洲的现代化兴起以后,亚洲各个国家所采取的现代化的模式跟欧洲和美国已经有不同。你看看日本,我们长期提倡跟传统决裂,甚至到现在为止还有一些学人认为中国的这个传统是不利于现代化的。可

12、是你眼睛要看看日本,日本是一个现代化高度的国家,可是在日本这个国家它在文化方面保留了许多本民族传统的东西。日本的现代化跟它的传统文化脱节。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这么长的历史也没有理由跟传统脱节。所以很多人学者都觉得或者基本大家都这样觉得,中国的现代化方向跟它的传统不是完全矛盾的,传统完全可以变成现代化的有利的资源,它可以使我们的现代性带上民族的形式,可以探讨适合中国特点的现代化方式。因为很显然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经验,就在这一点上不完全照搬我们保留什么?我们的文化,使我们的现代化带上自己民族文化的特征,这样的传统文化已经在发挥作用了。那么现代我们讲传统文化,它在今天有什么用呢?我刚才是整体上讲它跟

13、现代性不矛盾的。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一些道德的律条,它不会成为过去的。可是我们过去长期彻底决裂跟我们过去的一些道德的规范完全决裂,这是不对的。现在我们仔细看确实很多以为是过去的道德规范,可是在今天到今天它没有过时。现在你看报刊上又在讲孝,又在讲孝。可是我要提一个问题,忠孝结义的孝,孝能够完全搬到今天来吗?实际上不能够完全搬。你去看孔子讲的孝的一些内涵,孔子讲“父母在不远游”。这个做不到,所有的学生从外地跑到北京来了,北京的学生跑到美国和英国去了,远游几千里、几万里。那是不是算不孝呢?你们的父母肯定不这样认为。这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们的独生子女政策完全不适应,对不对?孔子也讲了,这个不孝有三,无

14、后为大。这个作为孝的一个信条,作为孝的一个信条,搬到今天就完全不对了。但是孝有一个基本的内核,它是不以时间、地点为转移的。你看这个论语里面来解释孝,这个孔子讲说现在讲孝以为能养就是孝了,他说如果能养就是孝,犬马也能养,狗和马也能养。他有一句话说如果没有敬,尊敬的敬,何以别乎?怎么样来区别呢?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我觉得这个敬,尊敬的敬是这个孝的一个核心的内涵,而这个敬、这个规范绝对不会随着历史的流变而不适用的。甚至我觉得敬它具有永恒价值。孝,你不能简单用来。但是这个敬这个概念完全适合于今天的,所以我觉得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文化传统也好,我们当然要看到百年以来的这个文化的断承。六、国学和传统文化热另

15、一方面在我们现代化的过程当中。它作为我们的资源,文化这种资源对现代化不是起阻碍作用,而是起有益的补充作用。这是讲传统文化。当一个时期那样的彻底否定传统文化之后,在我们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传统文化重建的过程当中,我们现在对传统采取一个不那么决然的态度,把它看作有益资源的态度有这样一种共识,对我们的民族精神的建构非常有好处的。所以这个传统文化热是跟长时期的否定传统,而近30年来重构传统这个背景有极大的关系。而这个国学热,所谓的国学热也是在这个背景之下,在传统文化热背景之下国学确实近几年热起来了。但是究竟什么是国学?我觉得有很大的考究。全世界到现在看法也没有一致起来。首先得明确一点国学这个概念,国

16、学这个概念这两个字,国学这两个字,中国古代常常出现。在这个礼记里就有,而到宋代这个概念也还常出现。比如这个白鹿洞,庐山的,江西的白鹿洞,那个宋代开始建立书院。而在书院正式建立之前的唐朝末年的时候,它叫庐山国学。所有古代的关于国学这两个字的用法都是指国立学校的意思。而我们现在讨论这个国学实际上是指晚清以后西学大规模进来以后与之相比较产生的这个名词叫国学。这个时间,我觉得有不同的研究方法,我看到的这个概念产生的时间比如说在1902年,这个1902年的背景是这样,就是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被人家打败了,打败这个如何如何不说它。但是当时中国全国形成一个改革的浪潮,这个改革的浪潮以湖南的陈毅却(音译)他的祖父陈宝箴在湖南这个改革做得最好,走在全国最前面。当时这些改革派的人士像梁启超,像谭嗣同,像熊希龄,像黄遵宪他们都在湖南,唐才常还有都在湖南。可是这个改革到1898年的时候慈禧发动政变把一些比较激进改革的人采取一些镇压的措施,所以六君子菜市口就杀掉了。我说的这个陈宝箴,陈宝箴他不主张激进改革,可是他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