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2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3 常见元素和重要化合物专题检测.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729054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2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3 常见元素和重要化合物专题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2012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3 常见元素和重要化合物专题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2012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3 常见元素和重要化合物专题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2012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3 常见元素和重要化合物专题检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2012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3 常见元素和重要化合物专题检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2012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3 常见元素和重要化合物专题检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2012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3 常见元素和重要化合物专题检测.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中国新闻网报道,文物界专家认为,“南海一号”的价值不亚于兵马俑。从宋代商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金、银、铜、铁、瓷类文物4 000余件。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南海一号A金、银、铜、铁四种金属在海水中最容易腐蚀的是金B除去瓷类器件表面污垢可以选用热烧碱溶液C灼热法能区别铜、金质器皿D金、银、铜、铁都能溶于硝酸解析金、银、铜、铁中铁最活泼,最易在海水中被腐蚀,A项错误;瓷类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其中有SiO2,SiO2可与强碱反应,B项错误;Cu在空气中灼烧生成CuO,而金不怕灼热

2、,C项正确;金不溶于硝酸,D项错误。答案C2下面是生产生活中的常见有机物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或名称:、CH3CH2OH、C6H12O6、CH3COOH、硬脂酸甘油酯、蛋白质、聚乙烯。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能跟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并使之褪色的有B投入钠能产生H2的是C属于高分子材料的是D含碳量最高、有毒、常温下为液体且点燃时有浓烟的是解析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说明分子中含有或CC等不饱和键;能与Na反应生成H2说明分子中含有OH或COOH;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含碳量最高、有毒、常温下为液体、点燃有浓的黑烟的是苯。答案D3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不可怕。人们可以经常在

3、居住环境中喷洒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次氯酸钠水解的溶液呈碱性,说明次氯酸是弱酸B次氯酸钠水溶液具有强漂白性,说明其水溶液中存在次氯酸C84消毒液杀菌消毒的原理是使蛋白质变性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若将二氧化硫通入84消毒液中,其漂白能力增强解析次氯酸钠是弱酸强碱盐,其水溶液呈碱性,A项正确;次氯酸钠的水解方程式为NaClOH2ONaOHHClO,其起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B项正确;84消毒液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失去活性,C项正确;二氧化硫具有强还原性,与次氯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降低漂白能力。答案D4(2010北京理综,9)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

4、(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A上下移动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B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C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D为确认CuSO4生成,向加水,观察颜色解析移动铜丝,可控制铜丝与浓硫酸的接触,即控制SO2的生成量,故A合理;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B合理;SO2有毒,且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合理;浓硫酸过量,试管中剩余浓硫酸,应将反应后的混合液慢慢加入到大量水中,否则易出现液体喷出试管而发生危险,故D不合理。答案D5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列对这些实验或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某同学将收集到的一大试管氨气倒扣在盛满水的烧杯中,充

5、分吸收后试管中还有少量气体,该同学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该气体中可能含有氨气B氨水中滴入酚酞变红,是因为氨气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C因氨水中的氨主要以NH3H2O的形式存在,故25%的氨水是指每100 g氨水中含NH3H2O 25 gDNH3H2O的热不稳定性可以解释实验室中用加热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解析氨气极易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约700体积的氨气,故A项中剩余气体中不含氨气,A项错误;氨水显碱性的原因是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B项错误;虽然氨在其水溶液中主要以一水合氨的形式存在,但习惯上认为氨水的溶质是氨气,C项错误;NH3H2O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放出氨气,事实上向

6、浓氨水中加入氧化钙制取氨气的原因之一就是氧化钙与水反应消耗水以及反应放热。答案D6下列有机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B2CH3CH2OHO22CH3CHO2H2OCClCH2CHCH2NaOHHOCH2CHCH2NaCl解析本题考查取代反应的概念,取代反应是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B项中的反应是氧化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答案B7(2010上海,11)将0.4 g NaOH和1.06 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 molL1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解析滴加盐酸先发生反应OHH=

7、H2O,再发生反应COH=HCO,最后发生反应:HCOH=CO2H2O;因n(OH)n(CO)0.01 mol,故加入0.02 mol HCl后开始有气体生成,故C正确。答案C8(2010庐山一模)下列对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预测或解释中,正确的是()。A向新制饱和氯水中滴入少许石蕊试液,溶液变红B向石蕊试液中滴入少许新制饱和氯水,溶液不变红色C在高温条件下,C能置换出SiO2中的Si,说明C的氧化性强于SiD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溶液褪色解析向新制饱和氯水中滴入少许石蕊试液,石蕊被过量的氯水氧化,虽然氯水显酸性,但不能使溶液变红,而如果向石蕊试液中滴入

8、少许新制饱和氯水,氯水中的次氯酸氧化石蕊而消耗,此时生成的盐酸会增多,因石蕊过量,故可显红色,A、B项错误;在高温条件下,C能置换出SiO2中的Si,发生的反应是:2CSiO22COSi,C为还原剂,Si为还原产物,C的还原性强于Si,C项错误;Na2CO3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离子的水解平衡,加入BaCl2溶液后,电离出的钡离子结合碳酸根离子而形成沉淀,碳酸根离子的减少导致水解平衡左移,最终碳酸根离子会全部生成碳酸钡沉淀,D项正确。答案D9已知A、B、C、D、E均是含有同一种元素的化合物;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大16;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内转化关系中某些物质已略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9、BCDEAX、E可能发生中和反应BA、E不可能为同系物C当X为强酸时,D可能为碱D当X为强碱时,E不可能为强酸解析本题突破口是“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大16”,由此推出Y是O2,又BCD是个连续氧化的过程,可能满足条件的有H2S(或S)SO2SO3、NH3NONO2、NaNa2ONa2O2、醇醛羧酸等。若A为铵盐,则X为碱,Z为水,E为硝酸,那么X、E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A项正确,D项错误;若A为酯,首先水解为醇B,两步氧化成羧酸D后再次酯化成E,故A、E可能为同系物,B项错误;当X为强酸时,B为酸性物质,最终得到的D不可能为碱,C项错误。答案A10(2010大连一模)向一定量的Fe、FeO和F

10、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20 mL 4 molL1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1.344 L NO(标准状况),往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氢气在加热条件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铁的物质的量为()。A0.24 mol B0.21 mol C0.16 mol D0.14 mol解析反应完全后,加入KSCN,无红色物质,说明溶质全部为Fe(NO3)2,依据N元素守恒有n(NO)n(NO)n(HNO3),得n(NO)(0.124)mol,得:n(NO)0.42 moln(Fe)0.21 mol,所以用H2还原可以得到n(Fe)为0.21 mol。答案B11(20

11、10山东理综,13)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解析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A正确;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B错误;NO在空气中易被O2氧化,发生反应:2NOO2=2NO2,C错误;D项,新制氯水中含有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所以溶液先变红后褪色,D错误。答案A

12、12有关下图所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既可以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在光照下与Br2发生取代反应B1 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3 mol NaOH反应C既可以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既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解析因为含有“”和“CH3”,所以既可以与Br2加成,又能与Br2发生取代,所以A项正确;因为含有2个“”和1个酚羟基,所以B项正确;因为含有“”,所以C项正确;该化合物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所以D项不正确。答案D13有一无色溶液,可能含有K、Al3、Mg2、NH、Cl、SO、HCO、Mn

13、O中的几种。为确定其成分,做如下实验:取部分溶液,加入适量Na2O2固体,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和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另取部分溶液,加入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肯定有Al3、Mg2、NH、ClB肯定有Al3、Mg2、HCOC肯定有K、HCO、MnOD肯定有Al3、Mg2、SO解析由于溶液无色,故不含有MnO;根据的现象,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则原溶液中不存在NH;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则含有Mg2和Al3,由于Al3与HCO可发生双水解,故无HCO;根据的现象可推知原溶液含有SO,而K、Cl

14、无法确定。答案D14五颜六色的颜色变化增添了化学的魅力。下列有关反应的颜色叙述正确的是()。新制氯水久置后浅黄绿色消失;淀粉溶液遇单质碘蓝色;溴化银见光分解银白色;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红色;鸡蛋白溶液遇浓硝酸黄色;碘化银的悬浊液中加入硫化钠晶体,振荡后变黑A BC D解析溴化银见光分解得到黑色固体,因为分解得到的银颗粒很小,对光的吸收较强,显黑色,错误;由于CO的水解,使Na2CO3溶液显碱性,正确;碘化银的悬浊液中加入硫化钠晶体,振荡后黄色的碘化银转化为黑色的硫化银,因为硫化银的溶解度远小于碘化银,正确。答案C第卷非选择题(共58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8分)15(8分)化工生产中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1)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_(填物质名称)。(2)“三酸”与“两碱”之间均可反应,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有六个(酸过量时),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却只有两个,请写出这两个离子方程式(酸过量时):_、_。(3)“三酸”常用于溶解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浓硝酸的是_。AAu BCu CAl DFe(4)烧碱、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