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与止血的筛选试验和临床应用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6710048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3.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栓与止血的筛选试验和临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血栓与止血的筛选试验和临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血栓与止血的筛选试验和临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血栓与止血的筛选试验和临床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血栓与止血的筛选试验和临床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栓与止血的筛选试验和临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栓与止血的筛选试验和临床应用(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栓与止血的筛选试验 及其临床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王鸿利 王学锋,迄今,检测血栓与止血的试验逾百种,大致可分为筛选试验、确诊试验、排除试验和基因分析等四大类。本文仅就筛选实验,如出血时间(BT)、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D-二聚体(D-D),血小板功能分析仪(PFA-100)、血栓弹力图(TEG)的检测其临床应用作一简述。,图1 血管内皮细胞与止血系统,(一)一期出血缺陷筛检试验的应用,1.一期止血缺陷 是指血管壁和血小板异常所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主要是由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脆性增加或血

2、小板数量、质量异常所致的出血。,2.临床特点 出血以皮肤、黏膜为主,重者可伴有内脏出血;但肌肉、关节等组织出血罕见。 对压迫、缝合、外用止血剂或输注血小板治疗有效,但对血浆和血浆凝血因子制品无效。 3.筛选试验 出血时间(BT) 血小板计数(PLT),筛选试验 1.出血时间(BT,模板式刀片法/出血时间测定器法)反映毛细血管壁与血小板相互作用:毛细血管的完整性、收缩性以及血小板数量、功能的实验。 参考范围:TBT法:6.92.1 min,临床意义:BT延长(9.0min) (1)PLT与BT呈负相关,PLT愈BT愈。 (2)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无力症、巨血小板综合征、灰色血小板综合征等。 (

3、3)部分凝血因子缺乏: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血管性血友病(vWD)等。 (4)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5)药物:阿司匹林(ASA)、氯吡格雷(玻立维)和阿昔单抗等。,方法学评价 上海瑞金医院对126例ITP和20例vWD患者检测BT结果列于表1;对BT的三种方法比较见表2。 表1 ITP和vWD应用两种BT法检测的结果,* P0.01,表2 三种BT检测方法的比较,2.血小板计数(PLT) 单位容积的循环血液中所含血小板的数量 (109/L )。 方法: (1)直接血小板计数法(普通显微镜法/相差显微镜法); (2)血液分析仪(电阻抗法/光散射法); (3)流式细胞仪法。 参考范围:国

4、内:85320 109/L (成人);通常是100 300 109/L 。,临床意义 (1)血小板减少(100 109/L ):PLT50 109/L ,出血少见;5030 109/L,外伤性出血;20109/L ,自发性出血,常需输注血小板制品。 血小板减少原因:生成减少、破坏增多、消耗过多、分布异常等。 (2)血小板增多( 400 109/L ):PLT400 600 109/L,需观察;PLT 600 109/L,需治疗; PLT 600 109/L ,需血小板分离。 血小板增多原因:骨髓增生性疾病、反应性血小板增多。,方法学评价 ICSH推荐:一般用血涂片法观察血小板分布并与计数核实。

5、 (1)草酸胺稀释-相差显微镜计数血小板; (2)流式细胞术计数。 经国际11个实验室用CD41、CD61验证,该法准确度、精密度很好,可作为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和PLT减少的准确性的验证。,图 2 一期止血缺陷的筛选试验,图3 先天性初期止血异常的实验室检查,获得性初期止血异常的实验室检查,(二)二期止血缺陷筛检试验的应用,1.二期止血缺陷 是指凝血障碍和抗凝物质所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主要是由于凝血因子缺乏或体内产生病理性抗凝物质所致出血。,2.临床特点 出血以肌肉、关节为特点、也可有内脏、皮肤出血 对血浆、血浆凝血因子制品有效,但对压迫、外用止血剂和输血小板疗效欠佳。 3.筛选试验 活化

6、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图 4 凝血系统及其筛选实验,1.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APTT是内源凝血途径的常用和较敏感的筛选试验。 参考范围:传统的是3143s;目前随着仪器和试剂的开发,其参考值不一,尚难统一。 正常对照值:传统的须测对照值,以测定值较对照值延长10s为异常;目前也未统一。 APTTR:患者APTT/正常对照APTT比值,尚未得出参考范围,尚未推广应用。,临床意义 (1)内源性凝血途径因子缺陷:F(血友病 A)、F(血友病B)、F、F、PK和HMWK等遗传性缺乏症。 (2)内源性凝血途径因子抑制物存在:常见F、 F抑制物,狼疮抗凝物

7、(LA),应选用鞣花酸为激活剂更敏感。 (3)药物所致异常:常见肝素(患者APTT/正常人APTT比值为1.52.5为治疗范围)、输注库血引起凝血病等。 (4)纤溶活性增强:尤其是多见于继发性纤溶亢进(DIC),而原发性纤溶很少延长。,方法学评价 (1)激活剂:白陶土、硅藻土和鞣花酸的敏感性比较,见表3 表 3 不同激活剂对APTT敏感度比较,(2)凝血时间检测的敏感性比较:瑞金医院对血友病患者凝血时间的敏感度作比较,延长率(%):APTT 95%,硅管法CT100%,ACT100%,而试管法CT为70%,故目前用APTT为筛选实验简单、方便、实用。,2、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PT是外源凝

8、血系统常用和较为敏感的筛选实验。 参考范围:传统法为12 1s(1113s);目前,随着仪器和试剂不同,参考范围也有不同。尚未统一。 正常对照组:传统法为测定值较正常对照组3s为异常,目前也未统一。 PTR 参考范围:1.00 0.05,已在应用。,临床意义 (1)PT延长:见于遗传性/获得性外源凝血系统的凝血因子缺乏;获得性常见于DIC、依K因子缺乏、口服抗凝剂、肝病;循环血抗凝物质:肝素、FDP、抗因子抗体。 (2)PT-INR 多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华法林)。INR1.5提示抗凝剂无效;INR 1.52. 0 用于预防;INR 2.0 2. 5 常规抗凝; INR2.5 3.0 重度抗凝

9、;INR 3.0 易致出血。,方法学评价 (1)Hct30%或50%,抗凝剂和血液的比例应按下式调整(表4) 抗凝剂量(mL)=(100-Hct)血液量( mL) 0.00185 表 4 Hct对PT和APTT测定结果的影响,(2)凝血活酶(组织因子):兔脑、人脑、重组组织因子(rTF)对PT的结果,不尽相同。 rTF 人脑兔脑 (3)缓冲剂 其维持血浆pH,防止易变因子失活;如果无缓冲剂,血浆pH增加,PT延长。,(三)、筛选试验的联合应用,主要是PT、APTT和PLT的联合应用。,1)PT(N)、APTT和PLT(N),2)PT()、APTT(N)和PLT(N),3)PT()、APTT()

10、和PLT(N),4)PT()、APTT()和PLT(),5)PT(N)、APTT(N)和PLT(),6)有出血症状,但PT(N),APTT(N)和PLT(N),图 3 先天性凝血异常的实验室检查,表 获得性凝血性障碍项目的选择和应用,(四)纤溶活性增强筛选试验的应用,1、原发性纤溶性增强 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或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活物(u-PA)的活性增强所致纤溶性亢进 2、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 几乎都见于DIC,是指因子a激活激肽释放酶原(PK)生成激肽释放酶(KK),KK激活纤溶系统所致纤溶活性增强。,3、筛选试验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测定 D-二聚体测定(D-D),图

11、5 FDP和D-D的生成,1、纤维蛋白原(Fg)和纤维蛋白(Fb)降解产物(FDPs)测定 指纤溶酶同时降解Fg和Fb产生的FDPs。 (1)定性试验:胶乳凝集法。 阴性:血清FDP含量10g/mL,血浆FDP含量5g/mL,尿液FDP含量2g/mL。 阳性:血清FDP含量10g/mL,血浆FDP含量 5g/mL,尿液FDP含量 2g/mL。,(2)定量试验:ELISA法。包被于固相的FDP抗体与样本中FDP(抗原)结合,加入酶标抗体后形成夹心复合物,呈显色反应。 参考值:5 g/mL。,2、D-二聚体(D-D)测定 指纤溶酶特异性降解纤维蛋白(Fb)所产生的降解产物。 (1)定性试验:胶乳凝

12、集试验。 阴性:无凝集颗粒者,即D-D含量0.5g/mL 阳性:有凝集颗粒者,即D-D含量0.5g/mL 半定量:以0.5g/mL、 0.5g/mL阳性时的最大稀释倍数。,(2)定量试验:ELISA法。 参考范围: 0.5g/mL (3)定量试验:胶体金法。将血浆加入检测卡孔内,血浆中D-D吸附于包被有D-D单抗膜中,再加入D-D单抗-胶体金耦联物溶液,膜中D-D将与金标抗体发生结合反应,用光笔阅读仪读数。 参考范围: 0.3 mg/L,临床应用 (1)纤溶活性增强筛检试验的应用 FDP正常,D-D正常:多数为正常人,提示无纤溶过度现象。 FDP阳性,D-D正常:多数为FDP的假阳性或原发性纤

13、溶症。 FDP正常,D-D阳性:多数为FDP假阴性或继发性纤溶症。 FDP阳性,D-D阳性:多数为继发性纤溶症,常见于DIC。,(2)在诊断DIC中的应用 见表 5 表5 FDP和D-D在诊断DIC中的应用,(3)D-D在排除静脉血栓(VTE)中的应用 D-D测定在排除VTE中有重要价值(表6)。 表 6 D-D测定在排除VTE中的应用,方法学评价 (1)对VTE的诊断:D-D测定有高度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但特异性较低。因此,D-D测定阴性可排除VTE,阳性不一定是VTE。 (2)D-D测定,WHO规定用ELISA法,临界值为500 g/L。因此D-D测定值500 g/L排除VTE,几乎为10

14、0%, 500 g/L诊断VTE的可能性为40%,必须结合其他影象检查。,(3)D-D测定阴性时,结合临床低/中危险度,其排除价值更大;D-D测定阳性时,结合临床高危险度和影象检查诊断价值更大。 (4)FDP和D-D阳性可见于老年人、妊娠、癌肿、DIC、肝病、感染、炎症、创伤、手术、溶栓治疗、冠心病等。判断结果时要充分考虑。,(五)DIC筛选试验的应用,诊断DIC必须符合下列4项: (1)引起DIC的基础疾病:病因诊断 (2)有DIC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 (3)DIC的实验室检查:实验诊断 (4)对肝素治疗有效:治疗诊断,临床应用 1、国外DIC的记分诊断标准(表9),2、国外DIC的记分诊断

15、标准(表10),3、日本厚生省DIC诊断记分标准 表11,注:计分7分确诊DIC,计分6可疑DIC,5则可能性少,可疑时补做:Sfmc、DD、TAT、PAP,动态plt,抗凝治疗有效,4、国内基层单位DIC诊断标准(1999) 对临床怀疑,有下列7项中3项即可诊断DIC (1)PLT50109/L或进行性 (2)Fg 1.5g/L或4.0g/L,且呈进行性变 化 (3)3P试验(+)或FDP 20mg/L (4)PT缩短/延长3s,或呈动态变化 (5)外周血涂片破碎红细胞10% (6)ESR 15mm/h (7)血凝块在2h内出现溶解现象,方法学评价 1、DIC常用实验指标的评价(表7),2、

16、DIC联合实验指标分析(表8),方法学评价 见表7、表8。 我院对864例DIC患者进行统计,它们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0%、66%和63%;对DIC前期109例患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68%和74%。 Wada等(2003)DIC的诊断标准作了前瞻性评价,结果显示: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97%。 由此可见,所用DIC实验诊断指标,基本上可以满足临床需求。,(六)自动化仪器在血栓 与止血筛选试验中的应用,1、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TEG) 承载全血标本的测试杯以445左右摆动,当杯中凝血启动,置于杯中的金属针受到凝血块生成/溶解的切应力作用,随之一起摆动。金属针在摆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电流,经电脑软件处理后,便形成曲线。这种仪器称血栓弹力仪,所形成的曲线称血栓弹力图(TEG),图6 TEG各参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