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指导一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6706446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作文指导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作文指导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作文指导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作文指导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作文指导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作文指导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作文指导一(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作文系列指导,审题篇,中考作文系列指导一:审题篇,一、考点阐述: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一步。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二、方法指导: “六审四瞄”,1、审中心。 要善于锁定题目最核心的词语,即中心词。 如“那一幕,我难以忘怀”,“难以忘怀”说明印象深刻。 那么,为什么印象深刻呢,你得给出充分的理由。如果写的是泛泛的人和事,比如,在街上看到一个乞丐觉得可怜,在课堂上被老师表扬有爱心,就“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了,那就没写出题目应有的震撼度。 又如“温暖的时刻”,“温暖”不仅是身体

2、的,也应该是心灵的,而且重点应该放在后者。 再如“我眼中的色彩”,“色彩”不能单纯地写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如果简单地写成“我看到了红色、绿色、黑色”,那会让人笑掉大牙。你得琢磨其中的比喻意涵,如黑色跟灾难往往联系在一起,绿色往往跟希望联系在一起。,六审,2、审对象。 审题时要弄清楚要求我们写的对象是人、事、 物,还是景。 把这些弄清楚,作文就有了基本的方向。 如“愿望”、“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黑板上的记忆”。 又如“初升的太阳”,我们确定写作的对象是“太阳”,确定了写作对象,作文才不至于偏题、离题。当然,由“太阳”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方面我们也可以确定新的写作对象。,六

3、审,3、审范围。 范围就是给题材画个圈,圈内的你可以写,圈外的不能写。 以记叙文为例,记叙文的题目范围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写人、记事。 写人的记叙文要侧重于人物形象的描绘,要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性格特征等,并适当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穿插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来刻画人物。 如“我的老师”、“妈妈”、“我尊敬的一个人”、“我心中的英雄”等题目都可以归为写人的记叙文。 记事的记叙文要扣住记叙的要素来写,把记叙的诸要素交代清楚,把事件的脉络及发展过程叙述明白,使读者有个清晰、完整、鲜明的印象。如“童年拾趣”、 “难忘的一节语文课”、“成功的喜悦”等题目都可以写成记事的记叙

4、文。,六审,4、审修饰词。 副词初看不起眼,其实极其重要。题目中出现较多的副词有“其实”、“然”、“真”、“也”、“最”。 如“门其实开着”、“_其实很快乐”,“其实”包含着一个误会设计,起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是这样,行文必须把误会交代清楚。 又如“我依然_”,“依然”包含一种无怨无悔的意思,即使错了,即使亏了,也不改初衷。 再如“下雨天,真好”、“_,真有趣”、“有时,我也想_”、“_,最美的数字”、“我最好的朋友”等文题,其中的副词包括:“真”,包含某些发自内心的感情,行文时少不得由衷的抒情;“也”,一般表同样,跟某人、物、情同样,行文时要写出比较的对象;“最”,包含一种对

5、比,比较后确定这才是“最”而那不是“最”。所以,要用“那”来突出“这”。,六审,5、审题意。 作文中比喻入题、象征入题的现象很普遍。这样的题目,要注意审清其比喻义和象征义。如“水总有澄清的一天”、“每一种草都会开花”、“收藏阳光”、“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等。 6、审要求。 近几年来重庆市中考作文的要求都是: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6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字母代替;不得抄袭。,1、瞄体裁。 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都有它特定的“标志”,抓住了显现体裁的“标志”,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如有“回忆”、“记”、“的事

6、”、“的生活”、“的人”等“标志”的应写成记叙文。如“回忆我的母亲”、“记我的同桌”、“我的中学生活”、“值得赞美的人”。 有“介绍”、“的话”、“的制作方法”等“标志”的应写成说明文。如“介绍一本工具书”、“秋天话菊花”、“西红柿酱的制作方法”。 有“说”、“议”、“谈”、“论”、“评”、 “辨”、“驳”、“从谈起”、“从说开去”、“由想到的”、“的启示”、“读有感”等“标志”的应写成议论文。,2、瞄情感。 一是标题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如“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向前,向前,向前!”。二是语言优美、富于激情的引导语,如:“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原野,吹开了满园的鲜花在这美丽、幸福、生机勃勃的春天

7、里,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我在春天里_)” 3、瞄人称。 中考作文命题更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心灵世界,所以题目里往往有“我”,如“我眼中的色彩”、“我依然_ ”。 若题目里不是“我”,而是“我们”,如“我们这帮人”、“那一刻,我们_”,这类作文就不能太个人英雄主义,要突出“们”,突出群体。 4、瞄字数。 字数是作文的一个重要指标,少了 50 字,会被扣分,少 100字,基本上就会被划拨到最糟糕的作文里了。作文要求里一般是“不少于 500 字”或“600 字左右”,从阅卷老师的角度来看,建议作文时不少于 800字左右较适宜。,三、审题示例: 一片嫩红,一弯碧溪,一袭云彩,一阵鸟鸣,一丛风中

8、的芦苇便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一曲生命赞歌,一帧活动剪影,一次风采展示,一处公益广告便是一道令人回味的风景线;一位哲人说,你的灵魂就是一道精选的风景线。也许,你眼中和心中的风景线更多更多 请以“ 那道美丽的风景线”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1)读提示语。提示语的前三句话,很清楚地告诉我们,选材可角度可以来自自然,可以来自社会,可以来自精神(心灵)。 (2)读写作要求。明确要写出真情实感,要关注现实生活。 (3)分析题目,注意关键词。“那道”限制了选材范围,是写生活中的一处“风景”,而不是几处;“风景线”既是指自然景物,也可以写生活中的人或事,歌颂某种精神品质等等。写自然景物要对

9、生活、对人生有启迪意义;写生活中的人或事,要写得像“风景”一样美好,确实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 (4)想清本文题扣题要求。开头点出是怎样的“一道风景线”;中间要描写这“一道风景线”;若是写人,写生活,则要用景物来巧妙烘托,或在抒写感受时巧妙点出这道风景的意义;结尾要扣住这“一道风景线”升华其意义,写出其影响。,四、审题训练: 生活似万花筒,既有欢畅淋漓的笑声,也有伤心不已的泪水,还有丰硕的收获。现在请你撷取生活中的一朵小浪花,写下来和大家共享成长的故事。 题目:生活中的一朵小浪花 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6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一律用

10、A、B、C等英文字母代替;不得抄袭。,生活中的一朵小浪花 审题:取材于生活中的一件平凡小事,以第一人称,写自己的故事,从而折射出走在人生路上的道理。体裁是记叙文。 开头:生活如一汪无尽的大海,幽玄而无尽头,潮起潮落,一朵美丽而微小的浪花陡然出现在我的生命长河中,我驾船驶近,忽的我忆起了他的目光 结尾:他的目光就像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如潮起,潮涌,潮落,潮荡,置身于生活的大海中,我随着这潮起潮落,四处流浪,寻找着那一朵闪耀的小浪花。,生活中的一朵小浪花 感动如细雨般滋润着生活中的每一寸乐土,浇灌每一株芳草。当每身边一份感动的浪花激起时,我们总是会在心灵深处产生一份最真实的触动,进而铭刻于心。 说实

11、话,之前的我是彻底鄙视那些捡破烂的拾荒老人的,肮脏,卑微,有什么值得我尊重?直到那一元钱的出现 烈日炎炎,公交车站旁,我一面看表,一面不耐烦地等车。远处,站着一个捡破烂的拾荒老人,弓着腰,仔细寻找有没有塑料瓶。看到他,我不禁皱皱眉,下意识地往后退了退。 啊!车终于来了。 顺着人流,我艰难地挤上车,不经意地回头,那个老头,居然也上来了? 不管他,离他远点儿就是了,省得那身脏行头挨到我的新衣服!,习惯性地将卡往读卡器上一放,正准备扑到座位上,却传来“滴滴”的声音。老天,不会这么倒霉吧,卡上没钱了?又翻翻口袋,很不幸,只有一张“整票”。司机用怀疑的眼神上下打量我几眼。看什么看,难道我是专门逃票的人吗

12、?我不高兴地嘟囔着。 无奈,我只得厚着脸皮,求助的眼神投向了其他乘客。然而有的人装作没看到,有的不屑地摇摇头,还有的不好意思地摆手表示没有零钱了。 丢脸啊 我正准备捂着脸下车时,却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我有!我还有一块零钱!” 循着声音,是他,那个捡破烂的老头? 我诧异地盯着他,他略不好意思地垂下头,将手往前伸了伸,粗糙并长满老茧的手上,放着一个五毛钱的硬币和五个一毛钱的硬币。 见我还不动,他干脆直接将钱投进了箱子内,“叮当叮当”的脆响,一声一声又都敲在了我心上,可刚才,我,我,“爷爷,你,明天来吧,我还你钱。”犹豫了一下,我开了口。 他摆了摆手:“不,不用了。” 猛地,鼻子有点酸。一元零钱,只是一元,他又要收集多少个塑料瓶子才能换来呢?他是不是要在火热的太阳下多呆更长时间呢?为了这一元钱,为了生计。 我这才仔细打量他,有些驼背,个子还没我高,衣服上是一个一个的补丁,裤子褪了色,掉了线。生活的困顿似乎早已深深地摧残他那颗年迈的心,岁月也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 面对眼前这位老人,我羞愧了。命运给了他失败的人生,同时也给了他一颗不受世俗污染的大爱之心。他的善举,犹如那洁白浪花,洗涤了我灵魂中的污渍,对那些普通的劳动者,我不再歧视。纵使他们从事最低下的职业,纵使他们受尽白眼嘲笑,纵使他们与繁华的城市那么格格不入,他们,依旧本着善良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