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精品)

上传人:xyz****21 文档编号:136667977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精品)(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一、知识与积累(24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谮害( ) 狡黠( ) kung骗( 诓 ) 发jing( 窘 ) 2、下列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1分)A、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B、下午,他拣好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他又要所有的草灰,(我们这里煮饭是烧稻草的,那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待我们启程的时候,他用船来载去。C、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D、他受到诅咒

2、、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3、下面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 )(1分)A、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有一个主线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中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气,范进中举就是其中的一篇,也是其中的范例。B、战国策是汉代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军事、外交、政治等活动以及谋士献策的策略和主张。唐雎不辱使命记载的就是不负众望的外交使者唐雎的故事,而邹忌讽齐王纳谏是谏臣邹忌向齐威王进谏而被齐王所采纳的故事,两文皆出自战国策一书。C、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

3、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文章集中描写了杨修的恃才放旷,他最终的被斩主要原因也在此。D、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的历史。4、选择恰当的词语依次填入下面的横线上,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1)他的态度 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2)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 我们!A、终于 挨近 B、终于 靠近 C、最终 挨近 D、最终 靠近5、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1)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张养浩山坡

4、羊骊山怀古)(2) , ,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3)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4)不宜 , ,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5)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6) ,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诗经)(7) ,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诗经)(8)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认为鲁庄公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 , ”。(9)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认为可以追逐的理由是“ , ”。(10)青少年时代是一个满怀理想的年代,我们对未来都有着美好的憧憬,请你从学过的古诗词中写出一句表现理想抱负的诗句: 。 6、巧克力的广告语:不溶在手,只溶在口。请你分析一下这则广告语好在哪里?(3分) 7

5、、阅读下列三则材料,按要求答题(2分)材料一:海啸2004年12月26日席卷泰国南部之时,南素林岛上一个渔村的181名村民早已逃到了高山上的一座庙中,从而躲过了一场劫难。因为他们听长辈们说,如果海水退去的速度很快,那么它再次出现时的数量会和消失时一样多。材料二:海啸来临之前,在泰国普吉岛北部新兴旅游胜地蔻立,大象载着惊恐的游客向背离海滩、覆盖着灌木丛的山上狂奔而去。一群外国游客正是因为骑乘的大象突然狂奔至高处而幸运获救。材料三: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中,来自印尼苏门答腊岛的四名印尼渔夫在一只小船上漂流了九天,他们顽强地对付着汹涌的海浪,防止栖身的小船被海浪掀翻。后来幸运地被印度海岸警卫队发现后获救。

6、(1)三则材料内容的共同点是 。(10字以内)(2)你对材料中的哪一点感触最深,请写下来。 8、2004年末,地震引发海啸狂卷南亚、东南亚地区,世界各地都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为受灾国家捐款的爱心活动。假如你来组织一次爱心捐款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主题标语(20字以内),并简要说明这样设计的意图。(2分,有创意或用修辞可获奖励分1分)主题标语: 设计意图: 二、理解与提高(46分)(一)阅读下列两篇古文,完成915题。(15分)(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7、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乙)温人之周,周不纳,问曰:“客耶?”对曰:“主人也。”问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而自谓非客,何

8、也?”对曰:“臣少而诵诗,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周君天下,则我天子之臣,而又为客哉?故曰主人。”君乃使吏出之。9、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1分)A、孰视之 B、暮寝而思之C、温人之周 D、吏因囚之10、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1分)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B、吾妻之美我者C、君乃使吏出之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1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分)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朝服衣冠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于是入朝见威王C、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今周君天下12、翻译句子(

9、4分)(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问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 13、邹忌讽谏的目的是想让齐王“ ”(用出师表中的一句话回答),吏囚温人的原因是 。(2分)14、甲文中邹忌用什么方法让齐威王接受他的劝谏?乙文中温人是用什么方法使“君乃使吏出之”的?(4分) 15、两篇文章的人物语言都很有特色,请你结合具体的句子,谈谈语言的特点。(2分) (二)阅读下列记叙文,完成1620题。(11分)夕阳下,父亲越来越小的背影袁利霞父亲70岁了,越来越像个小孩子。走路腿抬不起来,脚蹭地,嚓嚓地响,从屋里听,分不清是他在走路,还是我那8岁的侄儿在走路。有时候饭菜不可口,他就不吃;天凉了,让他加件衣服,得

10、哄好半天;在院子里,父亲边走边吹口哨全没有一点儿做父亲的威严。 父亲像孩子似的越来越有点儿“人来疯”。家里来个客人,父亲会故意粗声大嗓地跟母亲说话,还非要和客人争着吃头锅的饺子他明知道家里有客人,母亲不会和他吵架。客人一走,父亲马上又会低声下气地给母亲赔小心。 每次父亲从外边回来,第一句话都是:你妈呢?如果母亲在家,父亲便不再言语;如果母亲不在家,父亲便折回头去找,认认真真把母亲找回来。 有一次,父亲晨练回来,母亲说:出去之前也不照镜子,脸都没洗净,眼屎还粘在上面。父亲不相信:我出去逛了一圈子,别人怎么没发现,就你发现了?母亲感到很好笑:别人发现也不好意思告诉你呀,都这么大人了。 家里有一点儿

11、破铜烂铁、废旧报纸或塑料瓶,父亲都会高高兴兴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卖得三元五元,不再上缴母亲,装进自己的腰包,作为公开的“私房钱”,用于自己出去吃饭或购买零食。 父亲以前特别节俭,从不肯到外边吃饭,也不吃任何零食。现在儿成女就,没什么大的开支,他也就大方了,经常到小摊儿上去吃“豆腐沙锅面”不放肉,不放虾米、紫菜、海带和豆腐,一碗只要一元五角。父亲喜欢吃板肉夹烧饼。板肉是新疆特有的一种食品做法把牛肉煮熟了,加上各种作料,压成块状,吃时,用锋利的刀切成薄片,夹在刚出炉的热烧饼里。 有一次父亲很委屈地向我告母亲的状:我每次都夹一块钱的肉,有一次烧饼有点大,我夹了两块钱的肉,你妈就嫌我浪费。我感到好笑极了,这哪是印象中严肃古板、不苟言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