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8课《苏轼咏月诗文》同步测试(北师大版九年级下)(精品)

上传人:xyz****21 文档编号:136666839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8课《苏轼咏月诗文》同步测试(北师大版九年级下)(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第8课《苏轼咏月诗文》同步测试(北师大版九年级下)(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第8课《苏轼咏月诗文》同步测试(北师大版九年级下)(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第8课《苏轼咏月诗文》同步测试(北师大版九年级下)(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8课《苏轼咏月诗文》同步测试(北师大版九年级下)(精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 苏轼咏月诗文收获平台一、将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盖竹柏影也。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这篇短文中,作者怎样描写“月色”和“竹柏影”,点染出了一个怎样的美妙境界?答: 2结尾句中“闲人”是何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答: 二、记忆苏轼词水调歌头中秋,回答下面的问题。1这阕词中借对月的遥想高度概括人生况味的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词中对远方亲友真诚的祝福: , ,则道出了世世代代人的共同的心声。2“我欲乘风归去”中,词人为什么将说成“归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

2、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答: 发展空间阅读苏轼的一首西江月,回答问题。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注释 曲肱:弯起胳膊当枕当。 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障泥:即马鞯。用锦或兽皮做成,垫在马鞍下,垂于马腹两旁以挡尘土。 欹:倾斜。杜宇:即杜鹃鸟,相传蜀帝杜宇之魂所化,故也称“杜宇”。1词前小序中点明这首词作描写了“乘月”所见。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从词的上阕中品味出的月下美景。答: 2

3、下阕“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中“琼瑶”本指美玉,你认为它在这里喻指什么?这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答: 3细细品读,说说全词体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抒发了他怎样的襟怀?答: 博闻广知月,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喜欢吟咏的爱物。品读以下四首,体会诗中不同的思想感情。中秋月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寒食月夜风香露重梨花湿,草舍无灯愁未入。南邻北里歌吹时,独倚柴门月中立。感月悲逝者存亡感月一潸然,月色今宵似往年。何处曾经同望月?樱桃树下后堂前。八月十五日银台金阙夕沉沉,独宿相思在翰林。三五夜中新

4、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8 苏轼咏月诗文收获平台一、1这篇短文中,作者以“积水空明”比喻月光的清澈透明,以“藻、荇交横”比喻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2“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发出感慨,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 而“闲人”又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

5、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二、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将飞天入月说成“归去”,因为作者对明月十分向往,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归去”,表达了苏轼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且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上片末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两片之间的过渡句,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发展空间1明月当空,能清晰地看见汩汨清溪之水在辽阔的旷野流过。广阔的天宇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缭绕在明月之傍。溪边的郁郁的芳草,在月光中更加娇柔可爱,令人只欲醉眠其间。2琼瑶,在这里喻指皎洁的水上月色。这一句表达了词人对这水上月色无比喜爱之情,不忍这幽静纯洁的境界受丝毫损害。3全词体现了词人澄澈空灵、淡泊自适、超然物外的心境,抒发了他荣辱偕忘、乐观旷达的襟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