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精品)

上传人:xyz****21 文档编号:136666621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精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 庄子故事两则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惠子相梁是一书中具有代表性的语言故事。文中庄子不直言表露自己的想法,而借讲鹓鶵鸟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利禄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的态度。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采用充满机智的文字描写了庄子与惠子的一次辩论。显示了二者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庄子故事两则选的都是庄子和惠子的故事。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和惠子两人截然不

2、同的生活志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表现了两人可以相与游玩、辩论的朋友关系,从这个矛盾可以约略看出庄子一书的突出特色:迷离倘恍,无所拘束。(二)学法引导庄子一书有极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于一般性的读者来说,理解起来有相当的难度。学习时,可以查阅有关庄子的生平和思想,以及庄子的主要艺术特点的资料,以助于对本文的了解。也可以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三)审美鉴赏精彩的诡辩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整个一个故事,便是由人物之间的论辩组成的。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但从论辩的过程和结果看,充分体现了庄子的论辩的机敏和巧妙。尤其是故事的结尾,是庄子最后的反击 。庄子说 :惠子你说我怎知道鱼的快乐

3、时,便已显示你已经知道我明白了鱼的快乐才问。从逻辑上说,惠子本来不肯定庄子是否知鱼之乐,且有不知鱼的快乐的意思,而庄子却说惠子已经过知道他是知道的,可说是扭曲了惠子的原意。此外,最后一 个答案:我是在濠上知道的,又把惠子“你怎样知道鱼乐”的问题变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鱼乐”,在逻辑上可说是个偷换概念的诡辩,是答非所问的对语;可是,这正展示了庄子善用语辞上的巧妙在 逻辑上回避了一己的矛盾的机敏。 (四)重点难点突破1、两则短文分别反映了庄子的什么思想? 析此题意在考查学生对课文主旨大意的理解。参考答案第一则庄子讲鹓鶵的故事里,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做鸱,把功名利禄比做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

4、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第二则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反映。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2、第一则,庄子不直截了当的阐述自己思想,而用故事进行比喻,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析此题引导学生分析第一则的艺术手法,也是对庄子说理语言特点的初步体会。参考答案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形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体现了庄子语言机敏、幽默、诙谐,富有想象力的特点。3、第二则,庄子的辩解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诡辩,如果你是惠子,你会继续怎样辩论? 析设计此题,既是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也是培养学生的应变和说话能力。参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二、自学阶梯评估达标训练1、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 。庄周,是 (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2、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鹓鶵”比喻 ,“鸱”比喻 ,“腐鼠”比喻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惠子相梁( )(2)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 (3)是鱼之乐也( )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4、翻译下列句子。(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2)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5、就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能

6、力提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秋水时至: (2)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3)东面而视: (4)而轻伯夷之义者: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至于北海”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7、C.吾非至于子之门 D.生于忧患3、翻译句子 “我之谓也”译为 : 4、本选段主旨为: 开放探究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大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大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答: 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答: 3、文中有几句活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

8、出需要加际点符号的位置。大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4、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 三、资料下载庄子简介约前369-前286著名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家贫,曾借粟于监河候(官名),但拒绝了楚周王的厚币礼聘。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子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他看到一切事物都处在“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中,却忽视了事物质的稳定性和差

9、别性,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文章汪洋恣肆,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丰富。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鲁迅先生曾说他的作品“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庄子的著作历来注解

10、极多,今通行本有清末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等。自学阶梯评估达标训练1、庄子秋水 战国 道 2、志向高洁之士(文章中喻庄子) 醉心功名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文中比喻惠子) 功名利禄 3、(1)动词,做宰相(2)前“吓”为拟声词,后“吓”为动词,吓唬(3)这(4)怎么 4、(1)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2)白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5、略。能力提高1、(1)按季节时令而发洪水(2)认为(3)面朝东(4)轻视2、C3、这是说的我啊。4、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有点成就就沾沾自喜,不要坐井观天,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虚怀若谷.开放探究1、(唐)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宫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主意。2、劝谏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3、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4、宽对即可。示例: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 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