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 的教学教材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660609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类风湿性关节炎 的教学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 的教学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 的教学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 的教学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 的教学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 的教学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类风湿性关节炎 的教学教材(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类风湿性关节炎 的针灸治疗,望江县中医院 郝跟龙,定义,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其特征性的症状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慢性炎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的过程.,病因及机理,病因尚不明确,但一般 认为是感染后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而引起滑膜炎为基础的关节病变。 基本病变是滑膜炎。 免疫复合物引起滑膜水肿、增生,增厚。,概述,本病中医属于“痹证”。又因为本病可累及多个系统,故近年来统属于“痹病”的 范畴之中。类风关属中医的“痹证”、“历节风”、“鹤膝风”等范畴。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常为诱发病因

2、。本病持久反复发作,易导致关节骨质破坏,功能障碍而残废,其预后不良与年龄(30岁以下发病者)、病变典型、持续发病一年以上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在成人任何年龄都可发病,80%发病于35一50岁,然而60岁以上者发病率明显高于50岁以下.女性患者约是男性倍.最常以缓慢而隐匿方式起病,在出现明显关节症状前有数周的低热,乏力,全身不适,体重下降等症状.以后逐渐出现典型关节症状.少数则有较急剧的起病,在数天内出现多个关节症状.,关节表现,可分滑膜炎症和关节结构破坏的表现.前者经治疗有一定可逆性,但后者一经出现则很难逆转. 晨僵:晨僵持续时间和关节炎症程度成正比.它常作为观察本病活动指标之一.,临床表现

3、,关节痛与压痛:多为对称性,持续性,但时轻时重.疼痛关节往往伴有压痛,受累关节的皮肤出现褐色色素沉着. 关节功能障碍:关节肿痛和结构破坏都引起关节的活动障碍. 关节肿:多因关节腔内积液或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引起.病程较长可因滑膜慢性炎症后的肥厚而引起肿胀.,临床表现,关节畸形:多为晚期. 特殊关节受累的表现: 颈椎的可动小关节及其周围腱鞘受累出现颈病,活动受限. 肩.髋关节:多出现局部疼痛和活动受限.髋关节往往表现为肿胀,诉臀部及下腰疼痛. 颞颌关节:早期表现为讲话或咀嚼时疼痛加重,严重张口受限。,关节外表现,类风湿结节:是本病特异的皮肤表现,多位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的皮下,如前臂伸面,肘鹰嘴

4、突附近,枕,跟腱等处,它的存在表示本病的活动. 类风湿血管炎:可出现患者的任何系统,查体可见指甲下或指端出现小血管炎.少数引起局部组织的缺血性坏死,在眼造成巩膜炎,严重者因巩膜软化而影响视力.,关节外表现,肺部 肺间质病变:是常见的病变. b.结节样改变:肺内出现单个或多个结节,为肺内的类风湿结节表现. c.胸腔积液胸膜炎:见于约100%患者.,关节外表现,心包炎:是最常见心脏受累的表现. 胃肠道 :可见上腹不适,胃疼,恶心,纳差及黑便. 肾:若出现尿的异常则应考虑抗风湿药物引起肾损害.,关节外表现,神经系统: 脊髓受压:由颈椎髋关节的类风湿病变引起,表现为渐起的双手感觉异常和力量减弱,腱反射

5、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周围神经滑膜受压:如正中神经连腕关节受压而出现腕管综合症,多发性神经炎则因小血管炎的缺血性病变所造成.,关节外表现,血液系统:本病可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Felty综合症是指类风湿关节炎者伴有脾大,中性粒细胞少,有的甚至贫血及血小板减少. 干燥综合症:有30%一40%本病出现此综合症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 1、血红蛋白和红细胞 病情较重或病程较长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多降低,网织红细胞轻度增高,属正细胞正色素或低色素性贫血,可能是由于慢性消耗以及体内蛋白和铁的代谢障碍有关,也可能与白介素-1抑制红细胞生成有关。 2、白细胞 类风湿活动期一般都有轻、中度白细胞升高

6、,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少数重症病人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内有中毒性颗粒,而嗜酸性粒细胞却增多。 3、血小板 早期或重症病人多呈明显升高,晚期病人,尤其伴发Felty综合症时则减少。,实验室检查,血沉 虽不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异性指标,但却是一种判定炎症活动度和病情缓解的可靠指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血沉一般均为增快,经治疗缓解后下降,若病情好转,炎症消退,而血沉仍不下降者,则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可能恶化或再发。,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 对诊断也无特异性,但对判断炎症程度和疗效估计有较大意义。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C反应蛋白升高,随着病情被遏制,C反应蛋白水平则降低。 类风湿因子 :在成年

7、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约有70%阳性 ,30%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出现阴性,类风湿因子阴性也不能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因此,应结合临床表现来诊断 。,诊断标准,1 晨僵每天至少持续小时,病程至少周. 2 有个或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周 3 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周. 4 对称性关节肿至少周 5 皮下结节. 6 手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狭窄)。,诊断标准,7 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大于:) 以上七项中符合四项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病型,(1)急进型 (2)波浪型 (3)缓驰型,分期,(1)早期 (2)中期 (3)晚期,关节功能分级,1级各项工作可进行; 2级日常工作和某些职业工作,其他项目受

8、限: 3级一般性日常工作,参与某些职业和项目活动受限; 4级日常生活和工作均受限。,西医治疗,目前类风关治疗只能达到控制病情的发展,维持缓解状态,而无根治的方法。因而国内外专家认为类风关得到有效控制后必须使用有效的药物维持,否则一旦停药迟早要复发。,适应证,(1)诊断明确的病例,不分 性别,只要可以接受针灸,中药治疗者均可进行。 (2)不伴有胸膜炎、肺内出血、严重心 律失常,肾脏病变,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疾患者。 不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技术方法,一、针灸治疗技术 1、针刺 取穴:双风池、双曲池、双外关、双阳池、双阳溪、双阳谷、双中渚、双膝踝关节常用穴。 方法:毫针刺入相应深度,留针半小时

9、,中途行针1次,每天1次,3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一周再行下疗程。,针灸治疗技术,2、长蛇灸法 (1)斑麝粉:斑蝥与麝香等分研磨粉末,撒布再大椎至长强穴位上,宽约。 (2)斑麝粉上置纱布。 (3)纱布上置姜泥,宽约,厚0.81.0。 (4)姜泥上置边长约1cm的艾炷,由上而下,全面点燃。,针灸治疗技术,(5)往返燃烧3壮。 (6)灸后除去艾灰、姜泥,纱布、斑麝粉,擦净皮肤,静养,少食辛香走串耗阴之品。 3.拔罐疗法 取穴:督脉经和膀胱经背腧穴。 方法:每天用闪火法拔罐上述穴位,留罐510min,每天拔2次。,针灸治疗技术,4、梅花针叩刺拔罐 取穴:肿胀关节常用穴。 方法:梅花针轻叩,后拔罐。,

10、二、中药治疗技术,行痹 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舌苔薄白或腻,脉多浮祛风通络,防风汤为主加减,上肢关节为主加羌活、白芷、威灵仙、姜黄、川芎祛风通络止痛。下肢关节为主者加独活、牛膝、防己、萆薢通经活络。腰背酸痛为主者多与肾气有关 加杜仲 桑寄生 仙灵脾 巴戟天 续断补肾气。,中药治疗技术,痛痹 肢体关节疼痛,痛热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散寒止痛,祛风除湿。乌头汤加减,制川乌、麻黄温经散塞、通络镇痛。芍药,甘草、蜂蜜缓急止痛,黄芪益气固表,利血通痹,若寒湿甚者,制川乌可改用生川乌或生草乌,关节发凉

11、,疼痛剧烈,遇冷更甚,加附子、细辛、桂枝、干姜。,中药治疗技术,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薏苡仁、苍术甘草益气健脾除湿,羌活,独活,防风,祛风除湿,麻黄、桂枝、制川乌、温经散寒、祛湿止痛,当归、川芎养血活血通脉,若关节肿胀甚者加萆薢,木通以利水通络,若肌肤麻木不仁加海桐皮,豨莶草以祛风通络,若小便不利浮肿加茯苓,泽泻,车前子以利水除湿,若痰湿盛者,加半夏,南星。,中药治疗技术,风湿热痹 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或多个关节活动不便,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

12、皮下结节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心、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浮数。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白虎加桂枝合宣痹汤加减,生石膏、知母、黄柏、连翘清热坚阴,桂枝疏风解肌通络,防己、杏仁、薏苡仁、滑石、赤小豆、蚕砂清利湿热,通络宣痹,若皮肤有红斑者,加丹皮,赤药,生地,紫草,若发热、恶心、咽痛加荆芥、薄荷、牛蒡子、桂枝,疏以清热,解毒利咽,若热盛伤阴,加元参、麦冬、生地。,中药治疗技术,痰淤痹阻证 痹症过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或关节肌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顽麻或重着,或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有硬结、瘀斑、面色黯黧,眼睑浮肿或胸闷痰多,舌质紫暗或有瘀

13、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治法:化痰行瘀,蠲痹通络。 方药:双合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茯苓、半夏、陈皮、白芥子、竹沥、姜汁健脾化痰,痰浊滞留,皮下有结节者加胆南星,天竺黄,瘀血明显,关节疼痛肿大、强直、畸形、活动不利,舌质紫暗,脉涩,加莪术、三七,地蹩虫,痰瘀交结,疼痛不已,加穿山甲、白花蛇、全虫,蜈蚣、地龙搜剔络道,有瘀痰化热之像,加黄柏、丹皮。,中药治疗技术,肝肾两虚 痹证日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或畏寒肢冷,阳痿,遗精,或骨蒸劳热,心烦口干,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少津,脉沉细弱或细数。 治法:培补肝肾,舒筋止痛。 方药:补血荣筋丸加减,熟地

14、黄,肉苁蓉,五味子滋阴补阴,养血暖肝,鹿茸,菟丝子,牛夕,杜仲补肝肾,壮筋骨,桑寄生,天麻,木瓜祛风湿,舒筋通络止痛。肾气虚,腰膝酸软,加鹿角胶、续断、狗脊,阳痿,畏寒肢冷,加附子、干姜、巴戟天,肝肾阴亏,低热心烦,午后潮热加龟板,熟地、女贞子。,特定关节的中药应用,下肢:独活、牛膝、木瓜; 颈椎:葛根、伸筋草、桂枝、羌活; 腰部:桑寄生、杜仲、巴戟天、淫羊藿; 两膝肿胀:土茯苓、车前子、薏仁; 四肢小关节:土贝母、蜂房、威灵仙。,类风关的特定中药,治风之品是不可缺少的,用风之润品:如,忍冬藤、丝瓜络、海桐皮、防风、天仙藤、络石藤。 有利于降低血沉、抗“O”、RF。偏寒型用川乌、桂枝;偏湿热型用寒水石、虎杖。 仙灵脾、蜂房有利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禁忌证,(1)小于16岁,大于80岁,难以接受针灸治疗者。 (2)合并有胸膜炎、肺内出血、严重心 律失常,肾脏病变,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疾患者。 (3)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 (4)针刺等治疗部位皮肤感染者。 (5)孕妇要慎用。,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