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人物形象之同中见异

上传人:我在 文档编号:136655389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塑造人物形象之同中见异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塑造人物形象之同中见异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塑造人物形象之同中见异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塑造人物形象之同中见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造人物形象之同中见异(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塑造人物形象之同中见异每次阅读红楼梦,都是快速浏览,只关注主要人物的言行,当故事读,觉着有意思而已,对其中结诗社作诗和猜灯谜等一些内容都是略看,甚至读不出这部写生活琐事的作品到底好在哪。是极力渲染富贵人家的奢侈导致衰败,还是感叹那了结前世姻缘的痴男怨女的爱情悲剧?感觉自己读不懂也品不透,总是雾里看花。而这次阅读红楼梦,虽然也读得不透,但我想应该算是读得非常细致认真的一次了。这次我注意到了一些以前没有注意的情节,也认真读了以前从来不爱细看的一些诗词,对其中一些相似情节还进行了简单的比较,也算有点自己的心得体会。如果说体会最深的,要算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虽说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平时在教学中也分

2、析了不少,但我此次想要分析的只是在相同的事件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或者同一人物在不同事件中的表现而已。也许并不算独特,但这是我本次阅读中的关注点而已。首先是将性格上同中有异的人物放在同类事件中去描写,不需评价,让人读来自然可以感觉出各自的特点。如被老太太称为“凤辣子”的王熙凤,她是贾府中最有管事能力的人。她的治家管事能力在协理宁国府秦可卿丧事之时,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且文中不止一处提到,每天要她去做决定的事,就是一个男子也怕是忙不过来呢,但在她面前基本都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王熙凤生病期间,代替她理家的是未出嫁的探春和孀居的李纨。“颇具男儿风范”的探春从代理治家开始就表现出与王熙凤不相上下的办事能

3、力,而办事风格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不同。虽然两人都出自名门,但家教修养却不同。探春读书识字,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而王熙凤是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准则下打造出来的女人,这就决定了两人性格中的不同。王熙凤极其爱财,也很有一些赚钱手段,在协理宁国府之时替人办事,能“安享了三千两,王夫人一点消息都不知情”,平时还把月例银子提前支取出来放贷,建造大观园时也能从安排的活计中获利这些种种都可以看出她的爱财如命。同样也有经济头脑的探春,在代理治家期间,兴利除弊,将大观园闲置的土地交给下人去打理,既可以省去安排人治理所需的银子,又可以创收。在选人时,她听从宝钗的“幸于始者怠于终,善其辞者嗜其利”的建议,选择一

4、些老实人来管理,且懂得用经济杠杆来调动下人积极性、平衡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这足见其办事有理有节,能力甚至高于王熙凤。这种在类似事件中塑造同中有异的人物性格的方法可见作者艺术手法的高超。而整部作品中还不止这两个人,还有同样为情而死的几对男女。如不肯违背婚约最后殉情的金哥和守备之子,被赶出大观园的司棋和她表弟,还有尤三姐和柳湘莲等,虽然都是殉情,但其中体现的性格和反抗原因并不相同。其次是在不同事件中表现同一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让人物形象丰富立体,如对宝钗的形象塑造。从宝钗一亮相,就给人以标准的大家闺秀之感,在贾府中深得所有人喜欢,甚至向来说话刻薄、多疑的黛玉都称赞她。尤其是在后来贾府为宝玉娶亲来看

5、,宝钗更是十分符合封建家长对媳妇的要求,是一个通情达理,宽容体贴的人,是贾府家长中宝玉最理想的媳妇人选。但在无意中听到小红和坠儿的谈话后,宝钗使了个“金蝉脱壳”之法,用一句“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成功将矛头引向黛玉,可见其反应机敏,心思极深,且不是“善类”。(第二十七回)而在金钏跳井后,她说“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玩,失了脚掉下去的”并劝王夫人“姨娘也不劳关心,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第三十二回)面对无辜死去的生命,她竟说得如此轻松,与薛蟠一样,视他人生命如草芥,可见其性格中的冷漠狠毒的一面。而这种天才般艺术手法更是让人

6、物鲜活立体。再次就是性格相似的人物因不同经历而性格发生变化,似乎是在写一个人的性格中的两面。这就要说到甄宝玉和贾宝玉了。在第二回中,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贾宝玉时,说到贾宝玉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而贾雨村也曾提到“富而好礼”的甄府中的少爷,说其认为“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瑞兽珍禽、奇花异草更觉得希罕尊贵”,这是少年时期的两个宝玉。后来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贾宝玉极是执迷于少年时的理解,而甄宝玉却与之大不相同。及至后来长相相似的二人见面之时却有了“只可与我同学,不可与你适道”之感。他们的人生也是完全不同的。有时觉得这就像一个人性格中的两面,面对同样问题,善与恶、是与非哪个占主导,就决定了事情的发展方向。人不可以重活,但从他二人的不同命运却可以感知性格对命运的影响。其实作者在这部小说中,塑造的人物之多,性格之丰富已是一奇。而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之丰富别样上更是这部作品的高妙之处。本文只是谈谈自己分析的一个小小方面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