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3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实词和虚词学案(教师专用).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654674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3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实词和虚词学案(教师专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课标)2013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实词和虚词学案(教师专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课标)2013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实词和虚词学案(教师专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课标)2013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实词和虚词学案(教师专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课标)2013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实词和虚词学案(教师专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3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实词和虚词学案(教师专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3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实词和虚词学案(教师专用).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文言实词和虚词12【考情快递】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历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重要考点。高考语文对本考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2012年高考语文17套试卷都对文言实词进行了考查,出题方式都是从选文中选取四个句子来理解规定的实词,除上海卷为解释实词外,其余均为选择题。文言虚词有10个省份专题考查,题型相对稳定:一是用两两比较的方法从选文中选出四个虚词,分别跟课文中相同的虚词加以比较来考查;二是选取同一材料不同句子中的相同的文言虚词,要求考生比较其异同。【一轮诊断】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我们在一轮复习中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把握:一、复习并掌握了1

2、20个“常见文言实词”和18个“常见文言虚词”;二、训练了依据语境来理解并识别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的能力;三、复习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点。在做题过程中还存在以下误区,要在二轮中特别注意纠正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掌握不清,常常觉得不知所云。忽视课本文言例句的指导,不能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迁移运用。做题僵化,不知从具体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二轮定向】进一步增强语境意识,善于联系上下文判断词义,整体理解,翻译时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需灵活掌握一种或综合运用多种答题技巧,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一步强化精细意识,抓住关键词语的一一对

3、应落实,不歪曲不遗漏。熟记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熟悉课文出处并正确理解是成功的关键。(2012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

4、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

5、“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节选自宋史萧燧传)【注】 主文:主持考试。镪:成串的钱。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属:托付。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教你审题题干要点首先明确题干要求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四项中三项正确,一项错误。要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眼睛要死死盯着错误的。四个选项句全都选自阅读材料,所要理解的词全都是实词。有一定的难度。要注意语境的干

6、扰及所解释的义项本身的干扰性。答题方向重点在于寻找切入点解答此题目可采用联想推断(联想课文语句、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邻字帮助推断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等方法。关键的两点:一要调动积累,联系课本;二要根据前后文进行推断。教你答题要领提示本题D项中的“阙”,正确解释是:空缺、空额。要准确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必须牢牢把握语境。在“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这两句话中,前有“进起居郎”,后有“遂除左司谏”,都是讲任职之事。中间的“察官”应作名词,亦属官职,“阙”理解为“空缺”,与后面的“朝论多属燧”才能文脉贯通,合理自然。答案示例D阅读下面的

7、文言文,回答14题。孝公既用卫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家给人足,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居三年,为筑城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居五年,

8、秦人富强,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秦封之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赵良见商君,曰:“君之危若朝露,则何不归十五都,灌园于鄙?劝秦王显岩穴之士,养老存孤,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君尚将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亡可翘足而待!”商君弗从。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去之魏,弗受,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卫鞅:即商鞅,因受封商、於(w)两地十五个都邑,故名。胙

9、(zu):天子祭祀所余之肉;“致胙”,天子尊显诸侯的仪式。赵良:秦国隐士。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而循礼者不足多多:称赞,赞扬。B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 捐:捐献,献出。C则何不归十五都 归:回归,回到。D弗受,遂内秦 内:通“纳”,接纳,收容。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法太子法:依法处治。B乡邑大治 治:安定,太平。C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怨:埋怨,怨恨。D夏、殷不易礼而亡 易:交换。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卫鞅为左庶长/天子以生人付公理B为筑城阙宫庭于咸阳/郑伯克段于鄢C岂其微哉/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D号为“商君”

10、/谁为大王为此计者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卒定变法之令/君尚将贪商、於之富B则何不归十五都/何竟日默默在此C亡可翘足而待/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D秦国之所以收君者/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012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固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

11、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疑同发棺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半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解,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

12、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逾月,始辞去,不取其报。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书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注】执业:指捧书求教,犹言受业。汛室:汛,洒水。汛室,指打扫房间。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闻君义甚高,愿假榻假:借用。B景淳竟死 竟:居然。C反赆以货,遣归 赆:赠送。D人用是多疑名 多:称赞。试卷采样阅卷评析C项错误理解成“尽”,注意“赆”的形旁是“

13、贝”,与钱币、礼物有关,所以不能理解成“尽、完”,结合前后文该是“赠送”。得0分答案订正订正指导B可先用排除法,排除A、D两项,然后重点理解B项和C项,“赆”该是和礼物相关,所以将赠送的意思放到原句检验,即可判断正确。“竟”应该是表示结果的副词“终于”“最终”,而并不表示出乎意料,因此不可能是“居然”。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 D.试卷采样阅卷评析本题考查内容稍特殊些,A项考查的是实词,B、C、D三项考查的是虚词。根据前后文意思,两个“舍”均为“收容、安置”的意思。得0分答案订正订正指导DA项两个“舍”都是动词“收容”“安置”的意思。B项两

14、个“然”都是转折连词“然而”“但是”。C项两个“为”都是表被动的介词“被”。D项前“以”是表反问的“何以为”结构的一部分,“何以报为”就是“要回报干什么呢”的意思,后“以”连词,相当于“而”。尽管前“以”不好翻译,但后“以”用法比较明确,用代入比较法即可知道两“以”不同。懂得命题规律,明白答题技巧一、理解文言实词技法点拨1代入检验法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即将所给的义项放在具体语境中,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如理解“乃留愈幕府赞军事”(2011年大纲全国卷)中的“赞”的含义,把选项给的释义“辅佐”,代入检验,语意贯通,据此可判断是正确的。2联想迁移法

15、(1)联想教材例句(2)联想成语成语大多来自文言文,借助这些成语中词语的意义,可以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如“泽命不渝,信也”(2011年山东卷)中的“渝”,我们可借助“矢志不渝”这个成语来推断:渝,改变、违背。3语境推断法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4句式推断法古人行文,喜欢用整齐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且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这样我们就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的词性词义。二、理解文言虚词技法点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推断。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题。1掌握常用意义高考复习时能熟记并掌握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试时就会得心应手。2牢记教材例句文言虚词中考查的八个句子,一般是四句来自原文,另四句出自课本。因此,只要熟悉该虚词在教材例句中的意义和用法,再加以比较,就很容易推断出答案。3分清虚词实词有些文言词语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