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 专题22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 (学生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647099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 专题22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 (学生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 专题22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 (学生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 专题22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 (学生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 专题22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 (学生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 专题22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 (学生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 专题22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 (学生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 专题22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 (学生版).doc(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本模块高考命题的内容相对较少,主要以材料解析题为主。2本模块重点考查的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如:华盛顿、拿破仑;重点考查中外科学家,如李时珍、牛顿、爱因斯坦等。3高考试题中也考查一些教材中没有出现的历史人物,要求考生运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评价新的历史人物,较高层次地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专题讲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根本原因: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国力因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民心因素:人民渴望统一;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二、秦始皇巩固统一采取的具体措施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

2、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三、秦始皇的暴政的表现和暴政的影响表现: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徭役繁重。刑法严酷。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四、评价秦始皇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另一方面他的暴政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秦始皇是封建社会初

3、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表现二、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一、康熙帝初年面临问题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沙俄势力正在东来;游牧于漠西和漠

4、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清除满汉矛盾尚未平复。二、康熙帝巩固中国统一的举措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收复台湾:启用郑氏降将施琅。收复后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海防。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三征噶尔丹,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三、康熙帝维护国家主权表现和历史影响表现:抗击沙俄入侵,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从法律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

5、,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历史影响: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安宁。四、评价康熙帝功绩:康熙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奠定基础。消极: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东西方的先哲 【儒家文化创始人】二、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礼”: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核心: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仁者爱人

6、”、“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中庸: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三、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内容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最基本教材。四、评价孔子对中国:大

7、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欧洲: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一、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17岁时在雅典阿卡德米学园学习,师从柏拉图,对柏拉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被称“学园的灵魂”前343年,亚里士多德成为马其顿王子亚历

8、山大之师。为师期间,利用优越条件,继续研究各类科学,学术思想进一步发展。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历山大征服希腊后,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被称“逍遥学派”。提出“中庸之道”。二、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科学成就及对人类的贡献哲学:I继承又突破了柏拉图的思想。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但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和唯心主义之间。II 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在形而上学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逻辑学:提出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伦理

9、学:提出“中庸之道”。三、评价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一方面总结了古希腊文化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又建立了一些规范性的理论,在西方文化界产生了长久深刻的影响。“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著书立说的人”,他系统的论著,分门别类的讨论,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作品是批判和发展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使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他是一个职业教师,使古希腊教育理论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局限: 基本哲学观是徘徊在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体现出奴隶主阶级思想局限性。四、关于中西方思想中“中庸”的比较: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不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考,而孔

10、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及”。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美国国父华盛顿】一、叙述华盛顿担任大陆军总司令时期的主要军事活动1773年参加反英斗争,当选第一届大陆会议代表;战争开始后,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被推选为大陆军总司令;整顿和训练大陆军,正规军与民兵相结合,对保证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1776年解放波士顿,北美人民首次取得重大胜利;解放波士顿后一度受挫,但特伦顿和普林斯顿战役的胜利,鼓舞了士气;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成为北美独立战争的

11、转折点;此后得到法、西、荷等国家的支持,英国完全陷于孤立;1781年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标志着北美战场上战争结束,北美人民取得最后胜利;1783年美英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二、华盛顿担任总统时期在内外外交上采取的措施第一任期(17891793) 措施:政治:以周全的考虑网罗人才,组成内阁;创立总统否决制;经济:建立国家银行以巩固国家信用,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外交:改善同英国的关系,与印第安人签订条约,保证国家和平。-作用:维护国家民主制度,完善总统制第二任期(17931797)政绩:巩固第一任期内的成果;外交:宣布“严守中立”政策使美国避免介入欧洲战争;经济:展开西进运动推动美

12、国西部开发和经济发展三、总评华盛顿:具有高尚品格:英勇顽强的斗争毅力;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提倡);功:领导北美独立战争为美国建立资本主义国家作出杰出贡献;拒绝王位,主持制宪,建立联邦制共和制政治,不当终身总统,建立和维护美国民主政治局限:宪法歧视黑人,保留了严重的种族歧视 ;总评: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愧于“国父” 的称号;是美国建国时期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一代雄狮拿破仑一、拿破仑崛起的原因时势:法国大革命爆发,逐渐达到高潮.法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国外:英国及欧陆封建王朝联合干涉法国革命

13、;国内:督政府软弱无能, 无力来维护革命成果。大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主观:拿破仑的军事才能与条件二、拿破仑改造法国的措施的作用及性质四、拿破仑失败的原因法国:政治上的军事独裁引起不满;长期战争使法国经济困难,人民厌战;因战争而实施的封锁政策,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外因:被侵略地区人民的反抗和反法同盟的打击 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相对弱小,欧洲封建势力远大于资产阶级势力五、评价拿破仑:功:内政:采取措施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战争:前期作战 打击封建复辟势力;捍卫革命成果,使革命思想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促进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过:内政:专制独裁,取消民主

14、,镇压人民;战争:后期侵略战争,争夺霸权导致其政权最终失败;总体:其有功有过,功大于过。法国资产阶级阶段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对法国及欧洲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亚洲觉醒的先驱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1阶段孙中山大事记回顾(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之前)大事记:1894年上书李鸿章,力倡改革,无果而终; 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895-1911年策划或参与多起反清的武装起义,如广州黄花岗起义;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将同盟会16字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上阐发为三民主义认识:从对清政府幻想,和平改革救中国用暴力革命推翻

15、清政府革命指导思想形成第2阶段孙中山大事记回顾(1911年武昌起义-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开始)大事记: 1912年1月1日成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为使清帝退位,辞去临时大总统,袁上台; 1913-1919年组织策划多起反袁与反段独裁统治,捍卫民主共和的武装斗。认识: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 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屡败屡战第3阶段孙中山大事记回顾(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大事记: 遭遇多次失败的苦闷与彷徨;接受过苏俄(1924年后称苏联)、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建议与帮助;1924年1月召开国民党一大,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924年5月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军事干部;认识超越党派界线,与时俱进实现人生跨越;促成国共首次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达高潮二、评价孙中山: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所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