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代谢2124培训资料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6638952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PPT 页数:210 大小:6.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脂代谢2124培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10页
脂代谢2124培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10页
脂代谢2124培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10页
脂代谢2124培训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10页
脂代谢2124培训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脂代谢2124培训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脂代谢2124培训资料(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Fatty acid catabolism),一、脂质的消化、吸收和传送 二、脂肪酸的氧化 三、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四、酮体 五、磷脂的代谢 六、鞘脂类的代谢 七、甾醇的代谢 八、脂肪酸代谢的调节,脂类概述,1. 概念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它是由脂肪酸与醇作用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统称为脂质或脂类,是动物和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脂类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物质,脂类是生物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是与糖类、蛋白质、核酸并列为四大类重要基本物质之一, 包括脂肪和类脂。 它们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以及生物功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

2、的特性,就是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White and Brown Adipose Tissue,White Adipose Tissue (WAT, White Fat) used as a store of energy; acts as a thermal insulator; Brown Adipose Tissue (BAT, Brown Fat) abundant in newborns and in hibernating mammals; Contains a much higher number of mitochondria and more capillaries t

3、han white fat.,Obese mouse and normal mouse,Obesity,“Super obese” male (1.77m and 146kg),Classification: BMI: Body Mass Index (18.5, 25, 30) Waist circumference: 102cm (man) and 88cm (woman) - USA 94/80 in European Union; 90 in Chinese man and 85 in Japanese man waisthip ratio: 0.9 (man) and 0.85 (w

4、oman) USA Body fat percentage: Bodyfat% = (1.2 * BMI) + (0.23 * age) 5.4 (10.8 * gender),脂肪 又称三酯酰甘油或甘油三脂 类脂,磷脂 糖脂 异戊二烯酯,甾醇 萜类,甘油磷脂 鞘氨醇磷脂,卵磷脂 脑磷脂,2.脂类的分类,(1) 单纯脂 - 是脂肪酸和醇类所形成的酯,其中典型的为甘油三酯。 (2) 复合脂 - 除醇类、脂肪酸外还含有其它物质,如磷酸、含氮化合物、糖基及其衍生物、鞘氨醇及其衍生物等。 (3) 其它脂 - 为一类不含有脂肪酸、非皂化的脂,包括萜类、前列腺素类和甾类化合物等。,单纯脂,复合脂,磷酸甘油

5、脂,又称甘油磷脂,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复合脂,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磷酸甘油脂是细胞膜结构重要的组分之一,在动物的脑、心、肾、肝、骨髓、卵以及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中含量较为丰富。最简单的磷酸甘油脂结构如图:,贮藏物质/能量物质 脂肪是机体内代谢燃料的贮存形式,它在体内氧化可释放大量能量以供机体利用。 脂肪组织储存脂肪, 约占体重1020% .1g脂肪在体内彻底氧化供能约38KJ,而1g糖彻底氧化仅供能16.7KJ。 合理饮食 脂肪氧化供能占 1525% 空腹 脂肪氧化供能占 50% 以上 禁食13天 脂肪氧化供能占 85% 饱食、少动 脂肪堆积,发胖,3.脂类的功能,提供给机体必需脂成分 (1

6、)必需脂肪酸 亚油酸 18碳脂肪酸,含两个不饱和键; 亚麻酸 18碳脂肪酸,含三个不饱和键; 花生四烯酸 20碳脂肪酸,含四个不饱和键; (2)生物活性物质:激素、胆固醇、维生素等。,生物体结构物质 (1)作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几乎细胞所含的磷脂都集中在生物膜中,是生物膜结构的基本组成成分。 (2)保护作用 脂肪组织较为柔软,存在于各重要的器官组织之间,使器官之间减少摩擦,对器官起保护作用。 用作药物 卵磷脂、脑磷脂可用于肝病、神经衰弱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等。,Lipid Biological lipids are a chemically diverse group of compounds

7、, the common and defining feature of which is their insolubility in water. Fats and oils (storage lipids) Phospholipids and sterol (major elements of membranes),The fats and oils used almost universally as stored forms of energy in living organisms are derivatives of fatty acids. Typical type of fat

8、ty acid-containing compounds are triacylglycerols.,Nomenclature,Fatty acids are named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in the chain and the number and position of any double bonds. Palmitate (C16:0) 棕榈酸 Stearate (C18:0) 硬脂酸 Oleate (C18:1) 油酸 Linoleate (C18:2) 亚油酸 Linolenate (C18:3) 亚麻酸 Arachi

9、donate (C20:4) 花生四稀酸,Roles Components of membranes (glycerophospholipids and sphingolipids) Covalently joined with some proteins Energy stores (triacylglycerols) and fuel molecule As hormones and intracellular second messengers (DAG, diacylglycerol),一、脂质的消化、吸收和传送,三脂酰甘油在人类的饮食脂肪中,以及作为代谢能量的主要贮存形式中约占90%

10、。脂肪可完全氧化成CO2和H2O,由于脂肪分子中绝大部分碳原子和葡萄糖相比,都处于较低的氧化状态,因此脂肪氧化代谢产生的能量按同等重量计算比糖类和蛋白质要高出2倍以上。,食物成分含有的能量,(一)脂肪(三酰甘油),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结合而成的酯。,脂肪酸,饱和脂肪酸:软脂酸(16C)、硬脂酸(18C),不饱和脂肪酸,含1个双键(油酸),含2个双键(亚油酸),含3个双键(亚麻酸),含4个双键(花生四烯酸),三脂酰甘油的结构,1软脂酰2,3二油酰甘油 当3个脂肪酸都是同一种脂肪酸时,称为简单三脂酰甘油,当3个脂肪酸至少有一个不同时,称为混合三脂酰甘油。,三脂酰甘油 (三酰甘油) (甘油三酯)

11、,某些天然存在的脂肪酸,消化脂肪的酶,消化脂肪的酶有胃分泌的胃脂肪酶、胰脏分泌的胰脂肪酶,它们可将三脂酰甘油的脂肪酸水解下来。 胰脂肪酶与一个称为辅脂肪酶的小蛋白质在一起,存在于脂质水界面上。 胰脂肪酶催化1、3位脂肪酸的水解,生成2单酰甘油。胰液中还有酯酶,它催化单酰甘油、胆固醇酯和维生素A的酯水解。另外,胰脏还分泌磷脂酶,它催化磷脂的2酰基水解。,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脂肪经消化后的产物脂肪酸和2单酰甘油由小肠上皮粘膜细胞吸收后,又转化为三脂酰甘油,然后与蛋白质一起包装成乳糜微粒,释放到血液,通过淋巴系统运送到各种组织中。短的和中等长度的脂肪酸被吸收进入门静脉血液,直接送入肝脏。,脂肪的乳化,

12、由于三脂酰甘油是水不溶性的,而消化作用的酶却是水溶性的,因此三脂酰甘油的消化是在脂质水的界面处发生的。若要消化迅速,必须尽量增大脂质水界面的面积。人摄入的脂肪在肝脏分泌的胆汁盐及磷脂酰胆碱等物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经小肠蠕动而乳化,大大地增大了脂质水的界面面积,促进了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在脂肪组织和骨骼肌毛细血管中,在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的作用下,乳糜微粒中的脂肪被水解成游离的脂肪酸和甘油,产生的脂肪酸被这些组织吸收,甘油被运送到肝脏和肾脏,转变成二羟丙酮磷酸。,胆汁酸的结构,胆酸,甘氨胆酸,牛磺胆酸,胆汁盐是胆固醇的氧化产物,极性构成外侧,疏水形成内侧,构

13、成一个胶质颗粒。,消化:小肠上段,脂类( TG、CH、PL等),微团,胆汁酸盐乳化,胰脂肪酶、辅脂酶等水解,甘油一脂、溶血磷脂、 长链脂肪酸、胆固醇等,混合微团,乳化,混合微团,扩散,小肠粘膜 细胞内,重新酯化,载脂蛋白结合,乳糜微粒,门静脉,肝 脏,吸收: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脂肪代谢,其中第一步反应需要消耗ATP,而第二步反应可生成还原辅酶。,磷酸二羟丙酮为磷酸丙糖,是糖酵解途径的中间产物,因此既可以继续氧化,经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CO2和水,又可经糖异生作用合成葡萄糖,乃至合成多糖。,甘油在甘油激酶的催化下,被磷酸化成3-磷酸甘油,然后氧化脱氢生成磷酸二羟丙酮。,Breakd

14、own of triacylglycerols,The fatty acids in triacylglycerols are released from the glycerol backbone by the action of lipases. The free fatty acids can then degraded by oxidatin to produce energy. The glycerol is converted into dihydroxyacetone phosphate which enters glycolysis.,三脂酰甘油的转移,贮存在脂肪组织中的三脂酰

15、甘油要转移时,先在激素敏感的三脂酰甘油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游离的脂肪酸进入血液,并与清蛋白结合。形成脂肪清蛋白复合物可以大大增加脂肪的溶解度。,磷脂、三脂酰甘油、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是以脂蛋白的形式转运的。在机体的各个部位,脂蛋白与特异的受体和酶作用而被吸收和利用。,血脂概念:血浆中所含脂类的总称,主要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及游离脂肪酸等。血脂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LP形式存在和运输。,由肝脏、脂肪细胞等组织合成后释放入血,血脂来源:,肠道中食物脂类的消化吸收,储存脂肪动员释放入血。,运输-血浆脂蛋白,血脂的去路: 进入脂肪组织储存; 氧化供能; 构成生

16、物膜; 转变为其它物质。,脂蛋白的不同密度,大多数蛋白质的密度为1.31.4g/ml,脂的密度一般为0.8g/ml。脂蛋白的密度取决于蛋白质和脂质的比例,蛋白质比例越大则密度越大。,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 (LDL),高密度脂蛋白 (HDL),密 度,血浆脂蛋白,颗 粒,中间密度脂蛋白(IDL),分类:超速离心法,CM VLDL IDL LDL HDL,蛋白质 12 10 18 25 50,脂肪 8485 50 30 5 3,胆固醇脂 4 14 22 40 17,磷脂 8 18 22 21 27,Apo A C B48 C B100 E B100 A A B100,合成部位 小肠粘膜 肝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