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36634122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大学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上海大学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上海大学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上海大学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上海大学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大学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大学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大学“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总体框架一、序言(一)使命(二)愿景(三)现状1. 取得的成绩2. 存在的不足二、总体战略(一)指导思想(二)总体目标(三)战略部署1. 营造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环境2. 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机制改革3. 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4.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三、行动路线(一)优化生源及人才培养结构1. 本科招生2. 研究生招生(二)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 本科人才培养2. 研究生培养(三)促进就业工作与人才培养的全面结合,创新学生成才环境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就业工作与人才培养的全面结合2.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中心,构建全方位的生涯发展教育工作体系

2、3. 以引入市场营销机制开发就业市场为重点,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四、保障措施(一)加大各方投入1. 加大教育教学投入2. 继续搞好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立项的专项建设3. 加强经费管理4. 营造良好环境(二)加强信息化建设1. 有效整合学校信息资源2. 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3.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和管理(三)完善评估体系1. 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2. 进一步完善学生评教体系3. 建立自我评价体系4. 完善人才评价制度(四)改革管理与服务体制机制1. 重新调整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2. 创设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管理与服务体制机制3. 构建体现学校核心价值和理念的合力推进系统上海大学“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一、

3、序言(一)使命践行钱伟长教育思想,服务国家战略,面向区域及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二)愿景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拥有自强不息、敢为天下先的奋斗精神,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拥有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气质。他们能面对复杂的实际情况,正确地提出问题,并善于团结一群人一起努力地去解决问题。他们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的变化,进而引领社会的进步。他们能够学习和继承钱伟长校长的伟大品格,始终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关心祖国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他们具有创新精神和领袖潜质,能够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我们培养

4、的学生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他们应该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应对未知环境,成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三)现状1. 取得的成绩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努力,学校的办学条件、育人环境显著改善,人才培养规模适度扩大,结构更趋合理,办学特色不断升华,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持续推进,目前无论是办学水平与效益,还是整体办学条件在全国高校中都已跻身前列。主要表现为:(1)办学特色不断突显“十一五”期间,学校在2003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基础

5、上,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钱伟长校长和全校师生孜孜不倦地努力下,不断总结和凝练办学特色。钱伟长校长“拆除四堵墙”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等办学理念,经过上海大学全体师生长期的实践,逐渐形成了钱伟长教育思想,指导学校的办学工作,目前已形成共识,深入人心。“十一五”期间,学校坚持围绕“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的“三制”教育管理模式,不断推动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完善,持续推进从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教学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逐步发展成为具有鲜明上海大学特色的“三制”人才培养模式。(2)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持续推进“十一五”期间,学校明确了“走内涵发展之路,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思路,不断

6、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并着重落实到质量保障体系、教学模式转变与创新人才培养上。学校设计和推行了以上海大学院系教育质量状况年度白皮书为代表的质量评估与保障体系,建立常态评估机制,推进了学校教育质量工程;启动了“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改革试点和调研工作,集中对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初步的探讨和实践;形成了自强学院、人才学院、社区学院三大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搭建了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教育高地建设、学科竞赛等有效的人才培养舞台;构建了以文献阅读研讨课改革为先导、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了以研究生学术论坛、研究生暑期学校、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等研究生创新教育为内容的研究

7、生教育工作体系。(3)人才培养的学科平台得到拓展第十次国务院学位授权审核之后,学校新增了1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予领域覆盖了理、工、文、史、法、管六个学科门类,基本具备了“综合性”大学的人才培养格局。2. 存在的不足“十一五”期间,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表现为:没有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学校具体的人才培养工作完美结合起来,理念与实践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创新的力度不够大,没有体现出“敢于天下先”的精神,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足,步子不大。尚未形成“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的合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没有完全体现综合性大学学科多样性的优势和魅力所在

8、;创新人才培养的学科平台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平台仍亟待进一步拓展,学校的学科点尤其是博士学位授权点覆盖面与未来的发展需要相比仍然较窄,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战略尚处肇始阶段。教学方法仍旧比较单一,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主动性未被充分调动,教与学的激励机制没有形成,教学管理过于僵化,缺乏科学的考核和评价机制。以上问题不解决,令人振奋的高等教育质量大提升景象很难展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局面难以呈现。二、总体战略(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着眼未来十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9、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以适应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为导向,践行钱伟长教育思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具有上海大学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总体目标注重内涵发展,到2020年,初步形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格局。研究型大学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展望未来、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平台,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潜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型

10、大学人才培养格局的表征如下:1. 教师人人搞科研,科研与教学很好的结合与互动,惠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2. 学生始终有机会获得最好的教师的学业与人生指导,学会自学成为一种追求和时尚;3. 建构了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教与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年轻学子有机会接触最新成就、前沿学术、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资深教师乐于讲授基础课,青年教师擅长讲授专业选修课,实验课程已不局限于大纲要求;4.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交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5. 教学管理以学生为本,自由选课,完全学分制,运行制度多样性、灵活性;高度国际化,生源多样性、异质性,思想多元性;6. 学校具有良好的批判性质疑和创

11、新氛围,不迷信权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追求真理是共同的价值取向。据此,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格局将以培养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批判性思考的意识、追求真理的价值取向作为自身的终极追求,并通过教学与研究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与管理之间、学习与实践之间、国内与国际之间的紧密结合和良性互动,从而培养出钱伟长校长所倡导的将来能够独立地到未知领域中工作的人。(三)战略部署按照胡锦涛同志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必须重视教育质量”的要求,遵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切实承担起“培养高级

12、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应该而且必须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切实把办学重点放在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和提高教育质量上,聚精会神地推进内涵建设,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以世界一流大学为典范,提高对创新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以德育为核心,形成以“自强不息”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核心的共同精神品格和价值理念,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强化基础知识,优化通识教育,增强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强化能力培养,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和教育质量。持续完善我校以“三制”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深化各项改革,积

13、极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积极参与国家和上海推行的各项改革试点。上海大学根据国家战略发展和改革的需要,顺应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要求,在“十二五”期间探索和形成研究型大学应有的人才培养格局之路。1营造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环境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工作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成才和发展搭建平台。实行“通识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点抓好新生教育,注重知行统一,坚持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

14、结合。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发挥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环境。2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机制改革实施与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应有格局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探索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围绕教育的内涵发展,持续深入地推进教育的改革发展,是“十二五”期间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瞄准上海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逐步建立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的引导机制。紧紧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逐步建立主动调整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机制。紧紧围绕学生志向和用人单位满意度,逐步建立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反馈机制。在探索中

15、要坚持可持续改革,必须注意体制机制创新,破除制度性障碍,全面促进特色建设和内涵发展。要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建立宽口径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广泛的适应性。要以素质教育为主线,建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发展能力。要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加大学术活动、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三大途径的比重,积极实施多形式的产学研一体化的综合性培养途径。促进教学科研结合,创建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有效机制,在社会、行业、企业的真实环境中,加强个性化教育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3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教育国际化是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然选择,也是我校人才培养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建设国际知名大学的战略出发,积极拓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使在校学生享有较为充裕的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建立健全学位留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后等)的培养与管理机制,吸引、聚集国际优秀人才。到2020年,初步形成具有国际多样性的校园文化。4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研究型大学发展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人力资源保障,是实现“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和2020年发展纲要的基本保障力量。“十二五”期间,我校要以国际化背景下人才竞争趋势为导向,与上海发展战略相结合,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始终坚持两个中心一支队伍,进一步促进教学与科研结合,持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