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应急预案)医用氧舱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629414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6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应急预案)医用氧舱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20年(应急预案)医用氧舱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20年(应急预案)医用氧舱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20年(应急预案)医用氧舱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20年(应急预案)医用氧舱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应急预案)医用氧舱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应急预案)医用氧舱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用氧舱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苏州市立医院北区高压氧科前 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质检总局关于编制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指南的通知(质检特函【2006】71 号)文件的要求,为规范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工作,提高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质量,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组织人员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了医用氧舱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本指南共分 13 章,主要由总则、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单位资源和安全基础条件、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预警和预防机制、应急响应、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现场恢复、保障措施、预案编制管理

2、和更新、事故调查等内容组成,其中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预警和预防措施,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是本预案指南的技术基础。本指南较为详尽地叙述了企业应急管理所应采取的程序、方法和技术路线,阐述了企业如何建立医用氧舱事故专项预案、确立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问题。本指南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总结了多年医用氧舱事故应急救援的经验,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的法规、标准和规范,并广泛征求了国内有关单位、专家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本指南主要适用于指导企业编制专项应急预案,也可用于基层技术人员应急救援工作时借鉴和参考。使用单位应在编制专项预案,开展应急工作时,考虑自身应急资源情况,结合实践,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本指南由国家

3、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负责管理和解释。本指南由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负责起草。参加起草的人员有李光海。本指南由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吴旭正、石少华、刘牧玲负责统稿,郭元亮主审。由于应急事业的不断发展,编者水平所限,本指南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在使用本指南过程中,如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目 录1 总 则1.1 编制目的1.2 编制依据1.3 适用范围1.4 工作原则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2.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2.2 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岗位职责2.3 相关操作岗位职责3 单位资源和安全基础条件3.1 单位自

4、然概况3.2 医用氧舱设备基本情况3.3 救援资源4 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4.1 医用氧舱安全状况分析4.2 医用氧舱危险源分析4.3 医用氧舱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5 预警和预防机制5.1 预警措施5.2 预防措施5.3 信息采集和预警启动6 应急响应6.1 现场处置6.2 事故发生后的内部报告程序6.3 事故确认及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6.4 事故外部报告程序6.5 事故监控措施6.6 事故现场的保卫与人员疏散6.7 应急救援中的医疗措施6.8 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6.9 处理公共关系和求助程序7 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7.1 事故判断7.2 应急技术方案7.3 应急技术方法7.

5、4 应急技术采用后的效果判定8 现场恢复8.1 应急救援中止条件8.2 现场清理和恢复9 保障措施9.1 通信与信息保障措施9.2 救援装备和物资保障9.3 应急队伍保障9.4 经费保障9.5 培训与演练9.6 执行的法律规范9.7 其他保障10 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10.1 预案编制一般步骤10.2 预案编制的格式要求10.3 应急预制的制订与发布10.4 预案改进10.5 预案修订10.6 预案上报10.7 监督检查11 事故调查11.1 事故现场的保护11.2 事故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11.3 情况调查11.4 资料调查11.5 现场调查12 附则12.1 名词术语12.2 预案的实施和生

6、效时间12.3 制定与解释13 附件13.1 相关的图表13.2 外部机构通信联络方式(可用表格)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规范医用氧舱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促进企业提升应对医用氧舱事故的能力,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指南。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南。1.3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指导企业编制医用氧舱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也适用于基层技术人

7、员进行应急工作时借鉴和参考。1.4 工作原则1.4.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1.4.2 积极应对,立足自救。准备充分的应急资源,落实各级岗位职责,做到人人清楚事故特征、类型、原因和危害程度,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采取正确措施,积极应对、立足自救。1.4.3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在组长统一领导下,负责指挥、协调处理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有关部门和各班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现场应急处置工作。1.4.4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

8、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方法、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1.4.5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应对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搞好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援技能。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2.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使用单位应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织机构由总指挥、应急办公(值班)室、现场指挥部、专家技术组

9、组成。现场指挥部下设抢险救灾组、通信联络组、警戒保卫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工作组等部门,其中总指挥应由单位的主要责任人担任。发生紧急事件时,现场指挥部在总指挥的领导下,有序开展应急救援。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见图 1。图 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2.2 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岗位职责(1)组织制订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负责人员、资源配备,应急队伍的调动;(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5)批准应急求援预案的启动与终止;(6)事故状态下设立的办公室、警戒保卫组、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通信联络组、善后工作组等内部机构的工作职责及各级人员的职责;(7)特种设

10、备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8)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9)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10)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2.3 相关操作岗位职责(1)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岗位职责(2)现场指挥部人员岗位职责(3)抢险救灾人员岗位职责(4)警戒保卫人员岗位职责(5)医疗救护人员岗位职责(6)后勤保障人员岗位职责(7)通信联络人员岗位职责(8)善后工作人员岗位职责3 单位资源和安全基础条件3.1 单位自然概况3.1.1 性质、隶属关系、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应明确单位的性质、隶属关系、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周边人口密度与数量,纵、横距离及周边交通环境状况。医用氧舱建成投入使用时间,重大维修改造内容和时间。

11、3.1.2 医用氧舱治疗规模、进舱人员数量。3.1.3 医用氧舱治疗工作流程。3.1.4 医用氧舱及配套设备平面布置图。3.1.5 医用氧舱使用单位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重要基础设施分布及道路交通示意图。3.1.6 消防设施配置图。3.1.7 医用氧舱工作人员配备情况。3.2 医用氧舱设备基本情况3.2.1 医用氧舱类别。3.2.2 医用氧舱规格,主要技术参数。3.2.3 医用氧舱主要配套设备。3.3 救援资源3.3.1 人力应急救援指挥部和下设的各个应急救援机构的成员和氧舱科室的全体员工,须全部进行过内部应急救援的相关培训和实地演练,医用氧舱操作维护管理人员应取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

12、的上岗证。启动预案后,所有人员能够迅速依照岗位职责投入到救援工作中。3.3.2 装备医用氧舱使用单位应配备基本的技术装备如:交通运输工具、灭火器材、防毒面具、应急电源有效、可靠的通信线路,应急电话号码列表,手提扩音器等。4 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4.1 医用氧舱安全状况分析根据本单位在用医用氧舱的使用情况,结合地方质监部门年度安全检查情况以及整改工作,分析本单位在用医用氧舱的安全现状。4.2 医用氧舱危险源分析危险源是指医用氧舱中能造成人身伤害、设备及财产受损失的各种危险因素。这种危险因素不是静止的、不变的,而是随着各种因素的不断改变而变化的。医用氧舱是医疗机构对病人进行治疗所使用的医疗设备,

13、导致突发事件的危险源主要是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1)设备因素。医用氧舱按加压介质可分为医用空气加压舱和医用氧气加压舱。设备主要包括:氧舱壳体、耐压部件、加减压系统、供排氧系统(医用空气加压舱)、电器系统、空调系统、温度及氧浓度监测系统、安全附件、通信系统、安全连锁装置等系统、部件和配套设备。这些设备的不安全因素可能导致危险源出现。(2)人员因素。包括医护人员、医用氧舱使用管理人员、患者等,其不安全行为是医用氧舱突发事件的重要致因。许多危险就是在诊断、操作、安全意识淡薄和管理失误过程中不知不觉潜伏下来,最终导致突发事件。正确分析医用氧舱主要事故特征,辨识各种危险源,找出突发事件导致

14、事故的临界状态,迅速采取行动、切断事故发展的链条,使突发危险从事故的临界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是防止突发事故发生并酿成灾难的关键。4.3 医用氧舱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医用氧舱使用单位根据下述项目和各单位根据自身状况补充的项目对本单位医用氧舱进行危险辨别与灾害后果预测后,应详细描述事故特征,并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的程度划分来确定危险等级。4.3.1 起火危险的识别(1)舱内装饰隔层、地板、柜具的构架及面板,床、椅的包覆面材料阻燃性能不合格,舱内导线触头失效、导线绝缘失效,导静电装置失效以、水灭火装置失效及患者携入可燃物等,可能造成舱内起火;(2)舱体防静电装置失效,舱外电气保护装置

15、失效,供氧系统泄漏并沾染油脂等,可能造成舱外起火。4.3.2 造成人员伤害的危险识别(1)医用空气加压舱壳体的泄漏、断裂,观察窗破裂使人员受伤或可能使降压速率过快,从而对治疗人员产生何种影响;(2)医用空气加压舱舱门、递物筒采用快开门式外开门的安全连锁装置锁定和复位失灵及其上的压力表失灵,是否会导致带压开启,从而危害操作人员的安全。4.3.3 其他危害因素的危险识别(1)舱体泄漏率和管路泄漏率超标的影响;(2)储气罐、气液分离器、空气过滤器、空压机故障、被污染的影响;(3)应急排气阀失灵的影响;(4)个别安全附件失效的影响;(5)消声器失灵对环境的影响;(6)氧源的纯度、洁净度、供氧压力的变化和吸排氧装置损坏对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