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学材料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628275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学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学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学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学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学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学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学材料(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展的动力,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英国博物学家,在英国蜿蜒曲折的塞弗恩河畔,有一座叫希留布里的小城镇,达尔文(18091882)就诞生在镇上一个世代名医的家庭。达尔文的母亲喜欢栽培花卉果树,常教孩子们怎样通过花瓣识别不同的花卉,年幼的达尔文也渐渐地和草木花卉建立了感情。 8岁时,达尔文进入镇上的小学校。由于课堂上讲的都是些难懂的经文,达尔文感到很枯燥无味。于是,他把精力倾注在课外活动中,常常去捕捉昆虫,寻找矿石,拾拣贝壳和采集动植物标本。 父亲认为他的野外活动是“不务正业”。为了使儿子将来能成为一位医生以继承家业,父亲把达尔文送到爱丁堡医学院去学医

2、(1825年至1828年)。可是,达尔文自幼培养的兴趣没有,改变,每当课余或假日,他就奔向海滨、田野和高山。自然界的虫鱼鸟兽、花草树木简直成了他的好朋友。 父亲看到儿子的“习性”不改,很生气,又把达尔文送进英国剑桥大学的基督教学院去学神学。 1831年大学毕业后,达尔文获得了牧师的职位。但是,他根本不想去做神职人员。正在这时候,英国政府为了寻找更多的资源和扩大市场,决定派“贝格尔”舰到世界各地做环球考察,船上需要一位博物学者,达尔文的老师汉斯罗推荐了达尔文。 达尔文的心情激动极了,久已盼望的展翅飞翔的机会终于到来了。他满怀激情地登上了“贝格尔”舰,开始了为期5年的环球考察。,考察的征程是艰辛的

3、。达尔文有晕船症,晕得很厉害。但航船每到一处,他都要上岸考察当地的物产资源、生态环境,向当地人细细询问动植物的种类和特性。他常常冒着被毒蛇猛兽袭击的危险,单身深入到陆地内部甚至荒无人烟的原始地带,寻找化石,采制标本。 有一天,他组织人挖掘出了一种剑齿兽的化石,它的身体像大象,牙齿却小得像老鼠,而眼睛、耳朵和鼻孔又像水中的海牛。为什么现代不同类型动物的特征集中在古代同一种动物身上呢?达尔文想,也许现在的不同动物是从古代某种动物演变来的?可是,圣经上说万物是上帝创造,且不能改变的呀!达尔文对此感到怀疑了。 在以后的考察过程中,达尔文又耳闻目睹了生物界大量变异的事实,大胆地提出了物种可变的设想。经过

4、22年不懈的努力,达尔文终于揭开了其中的秘密,发表了震,1882年4月19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因病在离伦敦约32公里的唐恩村逝世,人们把他的遗体安葬在牛顿的墓旁,以表达对这位科学家的敬仰。 达尔文从一个被看作是智力平庸的孩子成长为举世闻名的伟大科学家,从一个虔诚的神学院学生转变成推翻“特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进化论的伟大创始人,在科学上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这一方面因为他参加了多方面的实际活动(其中包括环球航行考察在内),另一方面还因为他具有追求真理、勤奋自学、谦虚谨慎、治学严谨、勇于克服困难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达尔文在伦敦的乡居,方舟子进化论简史 由于达尔文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出了进化论,教

5、材中节选部分主要就是达尔文写作物种起源过程那一章,其中涉及许多生物学与进化论知识,所以我们先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常识,对阅读选文会有帮助。(包括:“达尔文之前”“达尔文”“达尔文的三大难题”“伟大的综合”“没有止境的进化”),1840年的达尔文,达尔文在晚年,1831 1836年,乘 海军勘探船“贝格尔 号”进行5年环球旅行 观察搜集动植物和 地质方面大量材料 归纳整理综合分析 形成生物进化概念 1859出版物种起源,环球考察图,贝格尔号船,环球旅行路线图,环游世界的“小猎犬号” 5.物种起源.rmvb,达尔文环游世界时 观察到的龟和鸟类,下 面 是达 尔 文 关于 甲 虫 的科 学 绘 图,右

6、面 是 达 尔 文,搜 集 的 部 分 甲 虫 样 本,达尔文的望远镜。连同他的笔记本、枪枝以及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都是年轻的博物学家达尔文的重要的装备,顽皮的达尔文 把别人东西藏起来,别人急得不得了,他才故意展示他找到了丢失的东西。 他故意偷邻居水果,并制造机会被人发现,然后拼命跑,只为了让其他孩子称赞: “达尔文,你跑得好快!”,大人对他恶作剧觉得有趣不去拆穿,没想到他越来越过分。 他竟然和父亲开玩笑,把他的医疗箱藏起来,差点使他找不到医疗箱延误给病人治病。达尔文的姐姐严厉责备了他,达尔文才明白过分的玩笑会伤害别人,于是他诚恳认错,此后就把时间精力转移到科学上了。,达尔文的兰花,1862年

7、,在物种起源发表3年后,达尔文出版了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达尔文研究兰花的目的,是要证明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为物种起源提供补充材料。 野生兰花有两万多种,花的形状、大小、颜色、香味千奇百怪,但是目的只有一个 :用花香吸引昆虫(或蜂鸟)来采蜜,花粉沾到了它们的身上,就为兰花完成了传粉。因此兰花的繁衍离不开这些授粉者,不管它有着什么样奇怪的形状、构造,也都是为了适应授粉者。授粉者为了,能采到花蜜,也要适应兰花。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兰花和授粉者之间会一起进化。只有自然选择才能解释兰花构造的由来,这是达尔文研究兰花一书的主旨。 但是有一种原产马达加斯加的彗星兰却让达尔文感到为难。这种彗星兰拉丁文学

8、名的意思是“一尺半”,其名称源自它那“令人惊骇”(达尔文语)的花的形状:它有又长又细的花距,从花的开口到底部是一条长达11.5英寸(29.2厘米)的细管,只有底部1.5英寸(3.8厘米)处才有花蜜。“什么样的昆虫能够吸到它的花蜜?”达尔文大胆地预测:“在马达加斯加必定生活着一种蛾,它们的喙能够伸到10到11英寸长!” 但是有谁见过嘴巴如此细长的昆虫,呢?“荒唐!”当时有些昆虫学家这么认为。不过达尔文的盟友、曾经独立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华莱士则坚定地站在达尔文一边。他写道:“可以很安全地预测在马达加斯加存在这样的蛾;访问那个岛屿的博物学家应该抱着和天文学家寻找海王星一样的信心去寻找它,我斗胆预测他

9、们将会同样成功!” 1873年,著名博物学家赫曼缪勒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的哥哥曾经在巴西抓到过喙长达25厘米的天蛾,说明达尔文的预测并不那么荒唐。1903年,这种蛾终于在马达加斯加被找到了一种长着25厘米长的喙、像小鸟一般大小(展翅1315厘米)的大型天蛾。它被命名为“预,测”。这时候距离达尔文做出预测已过了41年。 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正在举办达尔文:其生平和时代的展览,最后一个展品就是成功地证明了自然选择学说的预测能力的彗星兰和天蛾的标本。我虽然早就知道达尔文的这个著名预测,但是在看到有着如此细长的喙的天蛾标本时,还是感到了“惊骇”,不能不感叹进化之奇妙。 达尔文之所以敢于做出这个令人

10、惊骇的预测,是因为他深知自然选择的威力。兰花的花距应该略长于授粉者的喙,这样授粉者在尽量伸长喙去吸花距底部的花蜜时,身体挤压到花冠,花粉才会沾到授粉,者的身上。因此,在这样的情形下,兰花的花距越长,就会迫使授粉者沾到更多的花粉,就越容易留下更多的后代。反过来,授粉者的喙越长,就越容易吸到花蜜,有更充足的营养,也就越容易留下更多的后代。如此这般长期互相竞赛的结果,使兰花的花距变得越来越长,天蛾的喙也变得越来越长。 这种现象并非绝无仅有。在南非,生活着十几种“长鼻苍蝇”,它们也长着细长的喙,长度可以与“预测”天蛾相媲美,而身体却小得多。相应的,在那里有许多种有着细长的花距的花由它们传粉。 在马达加

11、斯加还有一种与“一尺半”彗星,兰同属的兰花,它的花距还要长,长达40厘米。1991年,美国昆虫学家基因克里茨基(Gene Kritsky)学达尔文做出预测:在马达加斯加还存在着一种未知的大型蛾类,其喙长达38厘米! 这个预测还未被证实。这种兰花在野外已经绝迹了,靠人工栽培存活了下来。它的传粉者是否也已灭绝?我们只能希望,它能靠吸取其他花的蜜而生存下去。也许用不着再等41年,又会有一种奇特的天蛾令人惊骇。,挑战1 是自然选择?还是机遇使然? 1968年日本遗传学家木村资生提出了分子进化中性学说,向自然选择学说提出了挑战。第二年,美国学者J.L.金和T.H.朱克斯用大量分子生学实验和资料验证这一学

12、说,并把这一学说称为非达尔文主义。 挑战2 进化是渐进的?还是跳跃的? 达尔文宣称自然界没有飞跃。美国科学家埃尔德里奇和古尔德却于1972年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生物进化理论间断平衡论。该理论指出生物的进化是长期的稳定(甚至不变)与短暂的剧变交替的过程。新种的产生是突然的、跳跃的。新种在快速形成之后就处于保守的、或进化的停滞状态,直到下一次新种形成事件发生之前。,150年,对进化论的挑战从未停止,挑战3 进化的是基因?还是个体? 达尔文的进化论指出进化的单元是物种,是个体。但100多年后,基因研究的大门徐徐开启,进化论却遭到基因学说的强力挑战。道金斯于1976年出版了自私的基因,提出了一项崭新的观念

13、:基因是最自私的,所有生命的繁衍、演化,都是基因为求自身的生存和繁衍而发生的结果。因此,进化的单元可能既不是物种也不是群体,甚至也不是个体,而是基因。,挑战4 进化是竞争的?还是协同的? 达尔文提出适者生存的时候便隐含着竞争的理论,但在自然生存演变中,竞争存在着,协同发展也存在。 1976年,德国学者哈肯创立了“协同论”,他指出进化论的解释是一种竞争的世界观,但“使人感到不解的是,为什么世界上会有那么多不同的物种,难道它们都是最适者吗?”他认为在整个系统进化过程中,内部要素具有相互之间的协同行为,竞争并不是绝对的、普遍的,物种之间不但可以共处,而且可以相互依存和相互协同。大自然是一个高度复杂的

14、协同体系。,达尔文在今天的“符号意义”,符号意义之一: 渴望成功的平凡人的楷模 符号意义之二: 笃信、超越功利,能让人更加纯粹 符号意义之三: 想要成功除了勤勉还是勤勉 符号意义之四: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欧文斯通(19031989),美国传记 作家,生于加利福尼亚。他像他的同 乡杰克伦敦一样,童年生活十分艰难,先是做报童维持自己的生活,后来当过推销员、牧童,替人赶车,暑假期间去果园做工。读完中学后仍打工,赶车、站柜台,在肉食厂、电力厂做临时工等。他读完大学之后,又获南加州大学经济学硕士,后去印第安纳大学任教。 他的写作生涯是从写剧本开始的,以后转向人物传记小说的创作。他一生写

15、了25部传记小说,其中最有名的是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1934),还为杰克伦敦、尤金德布斯、米开朗琪罗、弗洛伊德、达尔文等历史文化名人写过传,在欧美各国很有影响,我国译过一些,也很受读者好评。,Trving Stone,小说化的传记:材料可以自由虚构,地点和对话也可凭想像而定。作者往往根据第二手资料,进行粗略研究之后,就开始动笔。他们把小说的感染力和含糊的真实性混杂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混合的文体。如欧文斯通描写梵高的渴望生活。 传记式小说:这类作品纯属虚构,是一种以传记和自传形式写就的小说,如格雷夫斯描写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又译克劳狄)一世的克劳狄乌斯。,传记小说,正式的传记总是追根溯源、发掘宗谱

16、,至少从传主的爷爷奶奶那一辈写起,然后传主呱呱坠地。斯通喜欢选择传主青少年时代具有戏剧性的生活转折点下笔。例如,梵高传开始时传主已经21岁,他爱上房东的女儿,也以为她一定爱自己,但碰了壁,他从热烈的初恋跌进失望的深渊,从此离开伦敦,放弃收入稳定的职业,自我“下放”基层,走上“农民画家”的不归路。 写弗洛伊德从他26岁时开篇,因为那时他虽然得了医学博士的学位但谋取医学研究工作未成,只好自己开业,由此他从无数临床病例中发现一个前人未曾发现过的“无意识”的世界。斯通写杰克伦敦倒是从呱呱坠地落笔,这是因为传主的生父是谁对伦敦来说是个谜。这种戏剧性的情节类似莫洛亚的“小说情趣”。,作为传记小说家,欧文斯通有他的局限性。他奉行“只述不评”的创作原则,所以在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