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理工大学安全管理综合传热学第4章教材课程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628155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理工大学安全管理综合传热学第4章教材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天津理工大学安全管理综合传热学第4章教材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天津理工大学安全管理综合传热学第4章教材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天津理工大学安全管理综合传热学第4章教材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天津理工大学安全管理综合传热学第4章教材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理工大学安全管理综合传热学第4章教材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理工大学安全管理综合传热学第4章教材课程(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辐射换热,热辐射的基本概念 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实际物体的辐射,第4-1节 热辐射的基本概念 热辐射的本质 在物体内,当原子内部的电子受激和振动时,产生交替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发出的磁波向空间传播,这就是辐射。 辐射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是“对等的”。不论物体(气体)温度高低都向外辐射,甲物体可以向乙物体辐射,同时乙也可向甲辐射。这一点不同于传导,传导是单向进行的。 发射辐射能是各类物质的固有特性。由于激发的原因不同,所产生的电磁波波长就不同,它们投射到物体上产生的效应也不同。如果是由于自身温度或热运动的原因而激发的电磁波传播,就称为热辐射。,各类电磁波的波长分布如图4-1。 波长=0.3

2、80.76m的电磁波属可见光, 波长1000m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 热辐射的波长主要集中在=0.11000m的范围内,其中包括可见光线,部分紫外线和部分红外线,它们投射到物体上能产生热效应。,图 4-1 电磁波波谱,热辐射的特点 热射线的本质决定了热辐射过程有以下特点: 1、它不依靠物质的接触而进行热量传递 导热和对流换热都必须有冷热物体直接接触或通过中间介质相接触才能进行。 2、辐射换热过程伴随着能量形式的两次转化 即物体的部分内能转化为电磁波能发射出去,当其辐射到另一物体表面而被吸收时,电磁能又转化为内能。 3、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大于绝对零度,都不断地发射热射线 即使各物体的温度相同,辐射换

3、热仍在不断进行,只是每一物体辐射出去的能量等于吸收的能量,处于动态平衡。,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面积物体表面上的全波长范围内的辐射能称为投入辐射,用 Q 来表示。其中被物体吸收、反射和透射的部分分别为 Q 、Q 和 Q,所占的份额分别为: = Q/Q ; = Q/Q ; = Q/Q ; 、分别为物体对投射辐射能的吸收比、反射比与透射比。 据能量守恒定律,Q = Q + Q + Q (式5-1) 则, += 1 (式5-2) (1)如果吸收比= 1,则表明该物体能吸收全波长域的所有辐射能,称为绝对黑体。它吸收热辐射的能力最强。 (2)如果= 1,则表明该物体能反射所有投射来的辐射能,称为绝对白体,

4、简称白体。 (3)如果= 1,则表明该物体能全部透过投射来的辐射能,称为绝对透明体,简称透明体。,黑体 = 1的物体称为黑体,黑体是一种理想物体,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不过有些物质很接近黑体,如沥青(=0.98)雪和霜(=0.97)等。也可制造出接近于黑体的模型,如图4-2。,人工黑体模型:一个内表面吸收比较高的空腔,空腔的壁面上有一个小孔。只要小孔的尺寸与空腔相比足够小,则从小孔进入空腔的辐射能经过空腔壁面的多次吸收和反射后,几乎全部被吸收,相当于小孔的吸收比接近于1,即接近于黑体。 黑体研究的重要意义:由于实际物体的热辐射特性和规律非常复杂,所以人们首先研究黑体辐射的性质和规律,把实际物体的

5、辐射特性与之比较,找出与黑体辐射的区别,再将黑体辐射的规律进行修正后用于实际物体。,图 4-2 人工黑体模型,反射比 = 1 的物体称为镜体(或白体)。抛光的金属表面接近白体( = 0.97) 透射比 = 1 的物体称之为绝对透明体。镜体、绝对透明体与黑体一样,都是一种理想物体,自然界中并不存在。 另外,不能凭物体颜色的黑白来判断它对热辐射吸收比的大小。例如,白雪对红外线的吸收比高达0.97;白布和黑布对可见光的吸收比差别很大,但对红外线的吸收比基本相同.,镜反射与漫反射 物体表面对热辐射的反射有两种现象:镜反射与漫反射。镜反射的特点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动画4-2所示 漫反射时被反射的辐射能

6、在物体表面上方空间各个方向上均匀分布,如动画4-3所示。,动画 4-2 镜反射,动画 4-3 漫反射,1、镜反射、漫反射的条件: 取决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和投射辐射能的波长。 当物体表面粗糙度投时,产生镜反射,例如高度抛光的金属表面就会产生镜反射; 当物体表面粗糙度投时,产生漫反射。 2、 之间的关系 一般固体、液体都是不透明体,即 = 0, 则式4-2 可简化为: += 1 (式4-3) 可见,固体和液体材料如果吸收能力大,则反射能力小,反之,吸收能力小,则反射能力大。 气体对辐射能几乎没有反射能力,即= 0, 则式4-2简化为: + = 1 (式4-4) 可见,透射性好的气体吸收能力差,透

7、射性差的气体吸收能力好。,平面角的度量:所对的弧长s除以半径r,即 = s/r (式4-5) 立体角的度量:半球表面上被立体角所切割的面积dA2除以半径的平方r2, 即, (式4-6),第4-2节 辐射基本定律 辐射能量与辐射力 1、辐射能量的表示方法:方向角和立体角 辐射能是按空间方向分布的,在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数值; 辐射能又是按波长分布的,不同波长具有不同的能量。,图 4-3 立体角,2、辐射强度:I(单位:W/m2sr) 定义:物体表面在某辐射方向上的单位投影面积,在单位时间、单位立体角内发射的全波域的能量,称为辐射强度或定向辐射强度。 表达式为:,图 4-4 辐射强度的定义,单色辐射

8、强度(I): 辐射波长在d范围内发射的能量。 表达式为: (式4-8) (式4-9),(式4-7),3、辐射力: E(单位:W/m2 ) 定义:在单位时间内,每单位面积的物体表面发射的全部波长的辐射能总和称为该物体表面的辐射力。 E 与 I 的关系: (式4-10) 单色辐射力( E ) (式4-11) 定向辐射力( E ) (式4-12),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1、普朗克定律 1900年,普朗克(M.Planck)根据量子理论,揭示了黑体单色辐射力 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称为普朗克定律, 即:,(式4-13),2、 随T、变化的规律 黑体辐射力相当于绝对温度T曲线下的面积,由图可知: (1) 黑

9、体的辐射力随着波长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2) 随着温度的升高,T曲线下的面积增大,黑体辐射力增强,而且 所对应的 ,也随着T 的增加,曲线峰值向左移动,移向较短的, T与的关系: (式4-14) 表明 与 T 成反比例规律, 称为维恩位移定律。,图 4-3,2、斯特藩-波尔兹曼定律(四次方定律) (1)表达式 该定律主要用于确定黑体的辐射力,由普朗克表达式积分而来,即 积分后,得 或 其中, b 黑体辐射常数,5.6710-8 w/m2k4 Cb 黑体辐射系数, 5.67 w/m2k4 表明黑体辐射力仅与温度有关,与 T4 成正比。,(式4-15),(式4-16),(2)黑体辐射函数 工

10、程上,为确定某波段的辐射能,常把波段内的辐射能表示为占同温度下黑体辐射力 Eb 的百分数,称为黑体辐射函数。 例如(0-1)波段内的辐射能占温度为T的黑体辐射力的百分数为,(0-2)波段内的辐射能占温度为T的黑体辐射力的百分数为:,则(1-2)波段的辐射能占温度为T的黑体辐射力的百分数为:,根据(T), 查表可确定 和,(式5-17),3、兰贝特定律 黑体的辐射强度与方向无关,即在半球空间各个方向上的辐射强度都相等。,(式4-18),(式4-19),第4-3节 实际物体的辐射 实际物体的辐射与吸收特性,辐射及吸收特性: 实际物体的辐射力比黑体的要小,而且随着不规则的变化,其变化规律完全不同于黑

11、体和灰体。如图4-4。 实际物体的辐射力不严格遵守温度的四次方定律; 辐射能在空间的分布不严格遵守兰贝特定律,在各个方向上不完全相等。,图 4-4 实际物体、灰体与黑体的单色辐射力和吸收率,基尔霍夫定律 1、表达式的推导过程,2、表达式 (式4-19) 在热平衡条件下,任何物体的辐射力和它的吸收率的比值,恒等于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 基尔霍夫定律确定了实际物体的辐射和吸收率之间的联系。 与物体发射率的定义式相比较,可以得到基尔霍夫定律的另一表达式: = (式4-20) 该式表明,在温度平衡的条件下,实际物体的吸收率等于其发射率,或物体的辐射能力越强,则吸收能力越大。 上式只适用于热平衡的条件。

12、,第四章 综合题 4-1 一个100 W的钨丝灯泡,工作时钨丝的温度为2778K,钨丝表面的半球黑度为0.3,计算钨丝的面积。 4-2利用光学仪器测得来自太阳的辐射光谱,得知其中最大单色辐射力的波长为0.5,试计算太阳表面的温度。 4-3一个100 W的灯泡在工作时,钨丝温度为2778 K,钨丝表面黑度为0.30。求其发光效率。 4-4如图所示有四个面,面积均为410-4m2。测出由A1面投向A2,A3及A4面的热流分别为8.6410-3W,2010-3W,1010-3W,试计算A1面对其他各面的辐射强度。,4- 4题图,4-5一漫发射表面,在800K时的单色半球黑度,单色半球吸收率及单色投射辐射分布如图所示, 求:(1)全波段黑度吸收率 (2)表面在上述投射辐射作用下会升温还是降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