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 第09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临床医学 人卫第八版培训教材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627515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PPT 页数:145 大小:7.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课件 第09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临床医学 人卫第八版培训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生理学课件 第09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临床医学 人卫第八版培训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生理学课件 第09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临床医学 人卫第八版培训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生理学课件 第09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临床医学 人卫第八版培训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生理学课件 第09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临床医学 人卫第八版培训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课件 第09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临床医学 人卫第八版培训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课件 第09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临床医学 人卫第八版培训教材(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1,病例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男性,12岁。因四肢肌无力、双侧面瘫2周就诊。患者2周前出现四肢远端肌无力,随后逐渐发展至四肢近端,肌张力降低,伴有四肢远端肌萎缩和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双侧面瘫,额纹减退,逐渐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皮肤潮红、心跳加快。患者3周前曾患上呼吸道感染。脑脊液检查显示蛋白含量增高,细胞数正常;电生理检测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2,案例问题,患者出现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原因? 神经系统的功能 患者出现肌萎缩的原因? 神经纤维的功能 患者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减慢的原因? 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影响因素,3,学习目标,了解神经元功能

2、熟悉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传导速度的影响因素、神经纤维分类的原则 了解轴浆运输、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掌握化学性突触的传递过程、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机制、作用 了解突触传递的影响因素、动作电位的产生,4,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6,一、神经元,胞体 突起 树突 轴突 产生动作电位 始段 传导动作电位,7,接受、整合信息,神经纤维及其功能,轴索(轴突或者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 髓鞘或神经膜 有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 功能 传导兴奋 轴浆运输:借助于轴突内轴浆流动而进行的物质转运 顺向(胞体末梢);逆向(末梢 胞体) 营养性作用:神经末梢经常释放某些营养性因子,持续的调整所支

3、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影响其持久性的结构、生化和生理的变化,8,破伤风,9,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完整性:结构;功能 绝缘性 双向性 相对不疲劳性 影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因素 纤维直径 有无髓鞘、髓鞘厚度(轴索直径:纤维直径 = 0.6:1) 温度,10,神经纤维的类型,11,二、突触传递,电突触 化学性突触 定向突触 非定向突触,12,定向突触传递,经典突触的微细结构 突触前末梢 突触前膜 突触囊泡 突触间隙 突触膜 受体,13,突触传递过程,电 动作电位 Ca2+内流 化学 神经递质 电 突触后电位(局部电位),14,影响化学性突触传递的因素,影响递质释放的因素 进入

4、末梢的Ca2+量 灭活囊泡释放有关的蛋白 影响已释放递质清除的因素 突触前末梢重摄取 酶解代谢 影响受体的因素 受体的亲和力 受体的数量,15,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Na+内流去极化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Cl-内流超极化,16,动作电位在突触后神经元的产生,EPSP IPSP 产生部位 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轴突始段 感觉神经元(有髓):第一个郎飞结,17,案例问题,患者出现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原因? 神经系统的功能 患者出现肌萎缩的原因? 神经纤维的功能 患者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减慢的原因? 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影响因素,18,小结,19,知

5、识点1:神经纤维及其功能 记忆:神经元各部位的功能;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轴浆运输、营养作用的概念 理解: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影响因素; 应用:脱髓鞘疾病与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破伤风、狂犬病发病机制;脊髓、运动神经疾病肌萎缩明显 知识点2:定向突触的传递 记忆:定向突触传递的过程 理解:突触传递的影响因素;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表现、机制、作用 应用:肉毒毒素导致肌肉瘫痪的机制,三、神经递质和受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德经,20,病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女性,30岁,农民。四肢抽搐1小时由家人抬入急诊科就诊。患者因与家人争吵后,服敌敌畏。服药后患者感觉困倦乏力

6、,无食欲;看物时感觉视物不清;随后又感觉头痛、眼痛、腹痛;随之呕吐,全身大量出汗,病后大小便失禁,神智恍惚,烦躁不安而被家人送至医院就诊。查体:血胆碱酯酶活性10%。平卧位,神智恍惚,被动体位,皮肤湿冷,肌肉颤动,瞳孔针尖样,对光反射弱,口角流涎,两肺较多哮鸣音和散在湿罗音。四肢肌肉强直性痉挛,巴彬斯基征阳性。立即给予氯解磷定和阿托品以及补液,并且用肥皂水清洗患者的皮肤和毛发,21,案例问题,患者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 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使用阿托品治疗的机制?阿托品是否能改善患者所有症状? 胆碱能受体阻断剂,22,学习目标,了解神经递质的种类 掌握乙酰胆碱及其受体的种类、作用、阻断剂 掌握去甲肾

7、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其受体的种类、作用、阻断剂 熟悉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及其作用 熟悉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 掌握中枢抑制的种类、机制,23,三、神经递质和受体,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细胞的受体,并使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 受体 激动剂;拮抗剂 亚型 突触前受体,24,人体内主要的神经递质和受体系统,乙酰胆碱 单胺类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 羟色胺、 组胺 氨基酸类 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氨基丁酸 神经肽 速激肽、阿片肽、下丘脑及垂体调节肽、脑-肠 肽 嘌呤类 腺苷、ATP 气体类 一氧化氮、一氧化碳

8、,25,人体内主要的神经递质和受体系统,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胆碱能神经元(分布极为广泛) 脊髓前脚运动神经元 丘脑特异感觉投射神经元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胆碱能纤维 运动神经纤维 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 少数交感节后纤维,26,人体内主要的神经递质和受体系统,胆碱能受体 M受体(muscarinic receptor) M1(脑);M2(心脏);M3(平滑肌);M4(平滑肌,胰腺);M5 M样作用(muscarine-like action) 阻断剂:阿托品 N受体(nicortinic receptor) N1(神经元);N2(骨骼肌) N样作用(nicotine-lik

9、e action) 阻断剂:筒箭毒碱,27,人体内主要的神经递质和受体系统,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低位脑干 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延髓 肾上腺素能纤维 多数交感节后纤维,28,人体内主要的神经递质和受体系统,肾上腺素能受体 受体 1;2(突触前膜) 阻断剂:酚妥拉明 受体 1;2;3 阻断剂:普萘洛尔,29,四、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反射的分类 非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 生来就有、数量有限、比较固定、形式低级 通过皮层下各级中枢形成 初步适应环境 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 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形成、数量无限、可建立和

10、消退、高级形式 主要中枢部位:大脑皮层 对各种环境具有更加完善的适应性,30,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单线式联系 辐散式联系 在传入通路中较多见 聚合式联系 在传出通路中较多见 链锁式联系 扩大空间作用范围 环式联系 抑制:负反馈 兴奋:正反馈;后发放(后放电),31,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单向传播 突触前末梢突触后神经元 中枢延搁:兴奋在中枢传播时需要较长时间 兴奋的总和:空间总和;时间总和 突触后电位:局部电位 兴奋节律的改变 突触前神经元与突触后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不同 后发放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32,中枢抑制,突触后抑制 抑制性神经元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传入侧支性抑制;回返

11、性抑制,33,中枢抑制,突触前抑制 兴奋性递质释放 轴突-轴突型突触 Ca2+ 内流减少 Cl-外流:细胞膜去极化动作电位幅度 K+外流:复极化加快动作电位时程 敏感性降低,34,案例问题,患者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 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使用阿托品治疗的机制?阿托品是否能改善患者所有症状? 胆碱能受体阻断剂,35,小结,36,知识点3:神经递质和受体 记忆:神经递质的种类;胆碱能纤维的种类及胆碱能受体种类、阻断剂;肾上腺素能纤维种类及肾上腺素能受体种类、阻断剂 理解: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外周作用 应用:神经递质相关药物的临床应用 知识点4: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记忆:神经元联系方式的种类;中枢兴

12、奋传播的特征;突触后抑制的机制、分类 理解:不同神经元联系方式的作用(环式);突触前抑制的机制、结构基础 应用:调控中枢兴奋药物的作用靶点,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37,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 老子,病例刀伤致感觉丧失,患者女性,23岁。背部被屠刀刺伤。感觉检查发现其右踝关节的震动觉丧失,右脚砪趾的位置觉丧失。左侧脐水平以下的痛温觉丧失。患者右下肢远端活动困难和牵张反射缺失。1个月后这些感觉障碍仍然存在,右下肢的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巴宾斯基征阳性,此时患者的右下肢肌力仍然较弱。在以后的7年中患者的病情无实质性改善。,38,案例问题,患者出现

13、感觉异常的种类?如何通过感觉异常的部位判断患者刀伤的位置? 躯体感觉的传导通路 导致躯体感觉功能异常的原因? 感觉的形成,39,学习目标,了解感觉的形成 熟悉感受器的概念、分类、一般生理特性 了解躯体感觉传入通路 掌握丘脑的感觉核团及其相应的感觉投射系统 了解体表第一感觉区的部位、投射规律 熟悉痛觉的分类及其特点,牵涉痛的概念、产生机制,40,感觉的产生,感受器或感觉器官 神经通路 大脑皮层特定区域,41,一、感觉概述,感受器:生物体内一些专门感受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游离神经末梢 神经末梢+包绕被膜样结构 感觉器官:感受细胞+附属结构 根据感受刺激的来源不同,分为: 内感受器;外感受

14、器 根据感受刺激的性质不同,分为: 光感受器;机械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42,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一种感受器通常指对某种特定形式的刺激最敏感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刺激能量感受器电位(局部电位)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43,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刺激所包含的信息(类型、部位、强度、持续时间)动作电位的序列,44,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若以一个强度恒定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某一个感受器,相应的感觉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频率逐渐降低 快适应感受器:对刺激变化灵敏 慢适应感受器:长时间持续监测,45,二、躯体和内脏感觉,躯体感觉:浅感觉;深感觉(本体感

15、觉) 传入通路 脊神经节或者脑神经节 脊髓后角或者脑干 丘脑 内脏感觉:痛觉,46,第一类细胞群(特异感觉接替核) 后外侧腹核:躯干和四肢感觉 足部:外侧;上肢:内侧 后内侧腹核:头面部感觉 内侧膝状体:听觉 外侧膝状体:视觉 第二类细胞群(联络核) 第三类细胞群(非特异投射核) 髓板内核群,丘脑的核团,47,感觉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 特异感觉接替核点对点投射至大脑皮层特定感觉区 引起特定感觉,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 非特异投射系统 非特异投射核弥散投射至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 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48,体表感觉代表区 第一感觉区:中央后回 感觉投射规律 躯干

16、四肢:交叉性投射;头部:双侧性投射 投射区域的大小与感觉分辨精细程度有关 总体安排倒置,头面部代表区内部安排正立,躯体和内脏感觉的皮层代表区,49,痛觉,躯体痛 体表痛 快痛:A类纤维体表感觉代表区 慢痛:C类纤维扣带回 深部痛(慢痛) 定位不明确;自主神经反应;缺血性疼痛 内脏痛 慢痛:定位不明确;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 中空内脏器官对牵拉性刺激和扩张性刺激敏感 引起不愉快的情绪活动和自主神经反应,50,牵涉痛,由某些内脏疾病引起的远隔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皮节法则,51,牵涉痛,会聚-投射理论,52,案例问题,患者出现感觉异常的种类?如何通过感觉异常的部位判断患者刀伤的位置? 躯体感觉的传导通路 导致躯体感觉功能异常的原因? 感觉的形成,53,小结,54,知识点5:感受器及其生理特性 记忆:感受器的概念、分类;感受器的适宜刺激,适应现象 理解:感受器的换能作用、编码功能;快适应、慢适应感受器的功能特点 应用:生活中和临床上的感受器适应现象 知识点6:躯体感觉 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