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知识总结(6.29).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6601613 上传时间:2020-06-29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0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知识总结(6.2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知识总结(6.2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知识总结(6.29).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知识总结(6.29).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知识总结(6.29).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知识总结(6.2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知识总结(6.29).pdf(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第八单元第八单元 金属金属 合金合金 金属资源金属资源 课题一课题一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 一、金属材料: 纯金属(90 多种) 合金 (几千种)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 ,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

2、)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二、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注: 合金是混合物)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合金 铁的合金 铜合金 焊锡 钛和钛合 金 形状记忆 金属 生铁 钢 黄铜 青铜: 成分 含碳量 2%4.3% 含碳量 0.03%2% 铜锌 合金 铜锡 合金 铅锡 合金 钛镍合金 备注 不锈钢: 含铬、 镍的钢

3、具有抗腐蚀性能 紫铜为纯铜 熔点低 注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 21 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 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优点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Mg +O2 点燃 2MgO 2Mg +O2 = 2MgO 注:MgO:白色固体 4Al +3O2 点燃 2Al2O3 4Al +3O2 = 2Al2O3 注:Al2O3:白色固体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金属材料 2 3Fe + 2 O2 点燃 Fe3O4

4、2Cu + O2 2CuO 注:CuO:黑色固体 注意:(1)虽然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在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反应的 进行,所以铝在常温下不会锈蚀。 (2)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极不活泼。 2、金属 + 酸 = 盐 + H2 置换反应(条件:活动性:金属置换反应(条件:活动性:金属H ) H2SO4 + Mg = MgSO4 + H2 2HCl + Mg = MgCl2+ H2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 3H2SO4 + 2Al = Al2(SO4)3 + 3H2 6HCl + 2Al = 2AlCl3+ 3H2

5、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 H2SO4 +Zn = ZnSO4 + H2 2HCl +Zn = ZnCl2 + H2 现象:反应比较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 H2SO4 + Fe = FeSO4 + H2 2HCl + Fe = FeCl2+ H2 现象:反应比较缓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3、金属 + 盐 = 另一金属 + 另一盐 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条件:条件:活动性:活动性:参加反应的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参加反应的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 Fe + CuSO4 = Cu + FeSO4 (这也是“湿法冶铜”的原理) 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

6、Al + 3CuSO4 = Al2(SO4)3 + 3Cu 现象: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u + 2AgNO3 = Cu(NO3)2 + 2Ag 现象: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出现,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注意:CuSO4溶液:蓝色蓝色 FeSO4、FeCl2溶液:浅绿色浅绿色 Fe在参加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时,生成+2 价价的亚铁盐。 二、置换反应: 1、概念: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2、特点:反应物、生成物都是两种;物质种类分别是单质与化合物。 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7、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位于氢前面的金属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元素氢元素(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 ()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K、Ca、Na 除外除外) 课题三、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课题三、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一、铁的冶炼: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还原出来。 C + O2 点燃 CO2 C + CO2 2CO 3CO + Fe2O3 2Fe + 3CO2 2、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

8、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书上图 8-20 需注意: (1)实验开始时先通 CO 再加热的目的:排出装置内的空气,以免 CO 与空气混合加热(可能会发生爆炸) 。 (2)实验完毕后继续通入 CO 的目的;防止氧化铁被还原成铁后,在较高的温度下重新被氧化。 (3)尾气的处理:因为 CO 有毒,所以尾气中的 CO 气体要经过处理,变成无毒的气体。可点燃使其生成无 毒的 CO2。 4、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高温 高温 3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 Fe3O4 ) 、赤铁矿(主要成分是 Fe2O3 ) 。 5、石灰石的作用:除去铁矿石中的二氧化硅杂质。 二、铁的

9、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同时与 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 。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同时与 O2、水、CO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制成不锈钢。 (3)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和水蒸气反应,所以铁制品可全部被锈蚀。铁锈应及时除去。 三、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防止金属腐蚀 1、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合理开采矿物 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2、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第九单元第九单元 溶液溶液 课题一、溶

10、液的形成课题一、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都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 (1)溶液不一定无色,如 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

11、(SO4)3为黄色 (2)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3)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4)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 4、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2)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3)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4)如果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能溶解的物质。 二、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指小液

12、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 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 (1)溶解吸热:如 NH4NO3溶解。 (2)溶解放热:如 NaOH 溶解、浓 H2SO4溶解。 (3)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 NaCl 溶解。 课题二、溶解度课题二、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4 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针对某一溶质而言,不是对所有溶质而

13、言。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若能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若不能溶解,则 是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 (1)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1)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2)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3)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

14、的质量。 (注意:溶解度是指溶质溶质的质量) 四要素四要素:条件:一定温度 标准:100g 溶剂 状态:达到饱和 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 NaCl 的溶液度为 36g 。含义: 在 20时,在 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 36 克 NaCl。 在 20时,NaCl 在 100 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 36 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种类) 温度(外在因素)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 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 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 Ca(OH)2 (4)溶解度曲线: 曲线

15、的意义: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及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是饱和溶液。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 2、气体的溶解度: (1) 气体溶解度的定义: 在压强为 101kPa 和一定温度时, 气体溶解在 1 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四要素四要素:条件:压强为 101kPa 一定温度 标准:1 体积水状态:达到饱和 单位:升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气体本身的性质 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和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 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 NaCl(如海水晒盐) 。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物质,如 KNO3 。 课题三、溶质的质量分数课题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