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五校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6586310 上传时间:2020-06-2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五校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江西省五校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江西省五校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江西省五校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江西省五校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五校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五校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五校高二上学期联考语文试卷(丰城中学 高安二中 樟树中学 宜春九中 宜春中学)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习近平同志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这阐明了文明之所以成为文明并不断发展的根本所在。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了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文明。透过这些生动丰富的文明形态,抓住交流互鉴这一本质要求,顺应文明发展规律,才能破除人类在文明发展道路上的诸多困惑,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2)交流互鉴是文明存在

2、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类文明有机体的基本特征。人类在不同地区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不同文明形态。人们不仅要从自然界获取各种物质资源,还要在个体生命活动基础上构建起种族、氏族、民族文化。历史上,受技术条件、交通工具等限制,文明之间的交流是一个长时段的缓慢过程,但这种交流客观存在。(3)文明往往是内聚力和外引力的统一体。一方面,它通过内聚力来维系自身的特质,使自身得以传承和延续。另一方面,它通过外引力将外部资源转化成自身养分,使自身得以开放发展。随着时间推移,原来分散在不同地区的文明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文明的差异性逐渐表现出来,其互补性也会越来越强。

3、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文明的开放程度和借鉴能力就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就会走向衰落。只有保持开放,通过交流对话,积极同其他文明进行交流互鉴,才能更好获得外部参照,在互鉴中清楚认知彼此优长、探寻互补空间、促进自身发展,从而保持旺盛生命活力。(4)交流互鉴是不同文明寻求合作共赢的必然途径。不同文明承载着不同的价值,文明共同体也是价值共同体。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不同文明既有各自特殊的价值,也有共同的追求。比如,在当今世界,虽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单边主义、保

4、护主义抬头,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共同心愿。我们应秉持平等和相互尊重,加深对自身发展道路和其他国家发展道路差异性的认知,以团结、智慧、勇气促进交流互鉴,推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走合作共赢之路。(5)文明交流互鉴应是平等的,而不应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是单一的、单向的。强调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后果严重的。多年来,世界格局不断变化,人们对不同文明共生共存规律的认识逐渐深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们对美好事物

5、的向往,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其他国家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今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我们应把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思考与世界力量对比变化、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等联系起来,推动不同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携手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摘编自欧阳康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习近平在开幕式上的演讲主旨是:文明之所以成为文明并不断发展的根本所在。B. 抓住了交流互鉴这一本质要求,就能破除人类在文明发展道路上的各种困惑。C. 人类文明有机体包含不同人类文明形态,他们存在差异,

6、所以其特征就是交流互鉴。D. 历史上,文明之间的交流缓慢,一定程度上是受到技术条件、交通工具等限制。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整体上采用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的。B. 文章第(3)段中“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文明也是一样”,这是类比论证。C. 第(4)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事例论证等,令人信服地论证交流互鉴是不同文明寻求合作共赢的必然途径。D. 文章末段论证文明交流互鉴应是平等的观点,含蓄地批评当下有些错误的有害的观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明,不能自我封闭,要在交流互鉴中清楚认知彼此优长、探寻互补空间、

7、促进自身发展。B.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共同心愿。C. 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这符合交流互鉴思想。D. 强调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其他文明,将给其他文明带来灾难。【答案】1. D 2. C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习近平在开幕式上的演讲主旨”是错误的。 “文明之所以成为文明并不

8、断发展的根本所在”这是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指出的关于交流互鉴的问题,不能说成是演讲的主旨,属于张冠李戴;B项,“就能破除人类在文明发展道路上的各种困惑”是错误的。由原文“才能破除人类在文明发展道路上的诸多困惑”可知,选项把必要条件说成了充分条件;C项,“所以其特征就是交流互鉴”是错误的。由原文第2段中“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有机体的基本特征”,不能反过来说“其特征就是交流互鉴”,属于强加因果。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

9、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第(4)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是错误的。这一段没有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

10、一致。D项,“将给其他文明带来灾难”是错误的,原文说“强调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做法上是后果严重的”,并不能得出“将给其他文明带来灾难”。故选D。【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

11、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

12、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

13、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记者3月31日从中国大洋协会了解到,我国科考队员近日在东南太平洋海域首次发现大面积富稀土沉积。这一发现刷新了我国和国际上深海稀土资源调查研究的新纪录。科考队员是在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第五航段暨中国大洋46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作业中获此发现的。根据对沉积物现场元素测试数据、浅地层和多波束测量资料综合分析,科考队在东南太平洋深海盆地内初步划分出了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的富稀土沉积区。这是国际上首次在东南太平洋海域发现大范

14、围富稀土沉积,为在该区域深入开展深海稀土资源调查和相关环境研究奠定了基础。据介绍,经过科学家前期研究,我国已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初步划分出了4个富稀土成矿带,提出了全球12个深海稀土资源潜在富集调查区,并对全球海底稀土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估。目前,我国在深海稀土资源的调查研究水平处于国际先进之列。(摘编自我国首次在东南太平洋发现大面积富稀土沉积)材料二:中国一直无法自主决定稀土的产量、出口额与价格。从1990年到2005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近10倍,但平均价格几乎缩水六成以重要的军工原料碳酸饰为例,2012年7月包头碳酸稀土价格为6.8万元/吨,而2013年7月其价格下跌至2.7万元/吨,跌幅达到

15、60,可见中国对价格的调拉成效微弱。由于世界高尖端经济与军事工业严重依赖中国的稀土出口因而每当中国试图调控价格或削减出口量时,其他利益攸关国往往联合反对并威胁报复,致使中国不得不在权衡后做出妥协。加之中国国内出口商不计环境成本无序出口相互恶性竞争国内稀土产业整合困难。中国在世界稀土市场内外交困,导致定价权旁落。尽管中国积极采取稀土出口配额管理,但实质上无法阻止国内稀土资源大量外流,反而引起稀土走私现象。至今,中国稀土贸易仍处困境之中,贸易劣势仍未得到改善。(摘编自李宏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中国稀土产业的经济外交策略材料三:主持人:徐光宪院士在七十年代提出的“稀土串级萃取理论对我国稀土产业发展做出了

16、怎样的巨大贡献?这一理论在今后工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严纯华:首先,从旧石器、新石器、铜器、铁器时代选今,从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然和认识元素本身的发展来说,稀土家族是最后一个被关注的元素家族;其次,过去几十年间,几乎每隔5至10年稀土科技都有重大的发现和技术突破,这些发现和突破不仅促进了科学和技术本身的发展,也深深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再次,稀土与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能源、环境和信息等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目前稀土采选冶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挑战,也是我们的研究机遇。从稀土研究本身来讲,人类发现稀土至今已有200多年,但真正系统地开展稀土本征性质研究也不过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很多理论和技术问题都有待解决。过去30年,因中国稀土分离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