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成本管理)成本中心费用报表逻辑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585315 上传时间:2020-06-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成本管理)成本中心费用报表逻辑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年(成本管理)成本中心费用报表逻辑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年(成本管理)成本中心费用报表逻辑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年(成本管理)成本中心费用报表逻辑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年(成本管理)成本中心费用报表逻辑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成本管理)成本中心费用报表逻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成本管理)成本中心费用报表逻辑(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本管理)成本中心费用报表逻辑成本中心费用报表逻辑探讨一综合结转实例举1个实例,电厂成本中心8188010004某期共发生职工薪资、折旧和材料等各项费用总计100万元,发电量为200万度,电的成本价为0.5元/度。(1).外销20万度现在,以1.2元的价格外销20万度,销售收入为24万,SAP的成本中心不能作为收入科目的成本对象,即禁止收入直接过帐到成本中心,也就是说,即使成本中心主数据上选择允许收入过帐,成本中心也是做统计性的,不能作为真实的成本对象。管理会计上也有规定,即成本中心是核算成本费用的最小单元,因此该笔24万其他业务收入计入电力厂对应的利润中心(电厂对应的热电业务分部作利润中心

2、,核算收益,成本对象为获利分析段,同时,可选择成本中心做统计过帐,如果是走SD集成的销售,成本中心统计过帐需写增强),同时需结转其他业务成本10万元。当外销量非常小时,有的用户偷懒可能不结转其他业务成本,电厂的总费用100万将全摊在内部消耗的180万度电上,这不符合会计配比原则。如上图,成本中心允许”实际销售收入”过帐标志选上表示允许成本中心作为统计过帐。(2).内部使用180万度且使用内部转移价剩余180万度电以0.6元内部价格结算到企业其他收益成本中心(SAP的解决方案为使用作业类型结转,固定计划价为内部结算价格0.6元,期末无需还原实际作业价格),即实现内部收入合计108万元,实际成本9

3、0万(180*0.5)。成本中心当期的费用见下图:图1-1:SAPCO模块将成本中心的费用规集方叫”借方”,费用结转方/转出方叫”贷方”,这种做法比较类似国内会计原理上对“费用”科目的定义解释,借方反映费用的支出数,贷方反映费用的结转数,同时也有区别,比如,国内会计原理是FI的借方反应支出数,个人的不成熟的观点是,国内习惯和SAP不同,国内是财务成本不分家,而SAP是两者分家,最典型的1个实例是,SAP认为无论FI的借贷反应在CO,都是借方,也就是说,无论是F-02手工和KB11N过帐,永远反应在成本对象的借方(费用规集方),只有分配分摊在反应在贷方(费用转出方)。*关于借贷和报表取数关系密切

4、,在使用平行结转方式情况下,借贷平衡,为了取到正确数据,通常必须只能取一方如借方发生数据,此时,费用发生记在借方,如果冲销则尽量使用红冲,但在复杂的成本结转过程中,依然无法彻底解决报表正确取数逻辑,此处暂不举例。图1-2:其他业务支出-动力,表示外销动力20万度的实际成本10万,结转其他业务支出参考分录为:借:4200720020其他业务支出-动力10万+虚拟其他业务支出成本中心(该成本中心对应的利润中心为热电业务分部9188010001,功能范围其他业务支出)贷:4200720020+8188010004电厂成本中心其他业务支出-动力的借方将反应在其他业务收支明细表上,而贷方则反映在制造费用

5、成本中心的其他(制造费用-其他)项。考虑到其他业务收支和营业外收支明细表是取科目的,上面分录将造成其他业务支出平衡,所以分录修改为:借:4200720020其他业务支出-动力10万+虚拟其他业务支出成本中心贷:4200990000其他费用10万+8188010004电厂成本中心*SAP中费用属性通常通过功能范围区分,则4200990000其他费用+制造费用成本中心(功能范围)对应到制造费用-其他,这里的其他费用实际上为制造费用结转科目。附1:其他业务收支和营业外收支明细表(部分):图1-3:表示从电厂以0.6元/度的单价将180万度电供应给其他成本中心,从受益的业务分部层次,电应该以0.6元.

6、度的单价计入成本。图1-4:期末剩余-18万的表示该成本中心的利润。(3).电厂的实际利润和制造费用是多少?外销利润:外销收入20*1.2=24万,实际成本20*0.5=10万,外销利润14万元;我们说过,成本中心不核算利润只核算成本费用,假设成本中心8188010004对应的利润中心为热电分部9188010001,则外销收入计入该利润中心,参考分录为(不考虑增值税):借:应收24万+利润中心9188010001贷:其他业务收入24万+利润中心9188010001(获利分析段做成本对象)内供利润:内部结转利润180*0.6=108万,实际成本180*0.5=90,内供利润18万,内供是以作业类

7、型为成本载体到各收益成本中心的,从管理会计角度,类似业务分部间的物料转移价互供,动力也是应该以转移价互供的,但这造成成本中心期末保留-18万余额;而从财务会计角度,首先同一公司代码下的动力互供是应该以成本价互供的,并且,生产费用类成本中心的余额一般情况下都应该结平,那么如何理呢?意见1:电力车间费用明细表上反应职工薪资、折旧和材料等各项费用计100万元,-180,000内部转移利润保留在成本中心和4200990000同时放在”其他”项目,则该成本中心的报表取数如下表,费用合计为720,000元,因为按照内部结算制度上规定来个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内部结算利润可以冲减其他费用”。意见2:首先,在

8、业务分部角度,热电事业部供给XX产品业务分部的180万度电,从产品业务分部角度,应该以0.6元/度的单价进入产品成本,也就是说,热电事业部期末无需再进行实际作业价格重估,作业类型过帐时的参考分录为:借:电费结转-内供108万+成本中心8188010004(热电业务分部)贷:电费结转-内供108万+基本生产成本中心/订单(产品业务分部)借:内部往来/内部应收108万+热电利润中心贷:内部往来/内部应付108万+产品业务分部*电供应在Co层反应为次级成本要素(结转科目)8000000104,FI层反应为FICO统驭如叫电费费用-内供。划分业务分部和内部结算制度不再讨论,那么如何体现内部收入和内部成

9、本呢?期末根据作业转移数量和单价,结算内部收入成本,并将制造费用成本中心8188010004的制造费用结转到(内部)销售成本,手工做如下参考凭证:借:5401010001内部互供销售成本108万+热电利润中心+获利分析段贷:5101010003内部互供收入108万+热电利润中心+获利分析段借:6300000001内部成本差异(内部利润)18万+成本中心8188010004(制造费用)贷:6300000001内部成本差异(内部利润)18万+热电利润中心+获利分析段(销售成本)满足制造费用成本中心平衡和业务分部利润的双重需求:这时成本中心结平,考虑到可能需根据借贷取数,所以将-18万的内部利润从成

10、本中心转出,即从制造费用转为销售成本,满足了制造费用成本中心期末结平的财务要求。同时,从热电业务分部来看,其内部收入5101010003反应为108万,总的内部成本为5401010001内部互供销售成本108-6300000001内部成本差异18万=90万,这正好是其实际成本,根据SAP表结法,即合计内部利润18万,转出后费用参考见下图:业务分部利润表取数:以热电业务分部的利润表为例,其营业收入包括5101010003内部收入108万,当然,可能还有外销收入,内销实际成本为90万,即5401010001内部互供销售成本108万-6300000001内部成本差异(内部利润)18万,由于63000

11、00001从业务分部层次实际上是平衡的,因此需要修改上面的结转分录为:借:5401010001内部互供销售成本108万+热电利润中心+获利分析段贷:5101010003内部互供收入108万+热电利润中心+获利分析段借:7777777777内部利润-成本中心转出18万+成本中心8188010004(制造费用,也是热电利润中心)贷:6300000001内部成本差异(内部利润)18万+热电利润中心+获利分析段(销售成本)上面的分录更改说白了,就是为了报表直接从科目上取数,如果不想新增科目,或者,在业务分部利润表的营业成本项目上不仅仅取6300000001科目的借贷,还要加上功能范围不等于制造费用,业

12、务分部利润表说到底是还是管理报表,在公司代码层次,5101010003内部互供收入108万和5401010001内部互供销售成本108万是不能反应的,否则法定利润将同时虚增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但6300000001内部成本差异(内部利润)贷方18万则需反应在公司代码层的营业成本,为什么呢,用来抵消产品业务分部多计的营业成本。分部转移价对存货未实现利润的影响分析:上面说过,内部利润必须反应在公司代码层报表上,思路是这样的,假设180万度电最终全结转入产品(产品对应的业务分部),即产品的生产成本多计18万,假设产销平衡,即销售成本多计18万,因此,从公司代码角度,热电事业部的贷方内部利润18万放在

13、公司层利润表上正好和产品业务分部多计的18万营业成本抵消。有个人上报说,如果产销不平衡呢,比如产出的产品一个也没销售,全反映为库存商品,是否要做存货未实现利润抵消?个人认为,国内多数制造企业,产品成本里的材料成本占90%以上,根据重要性原则和产销平衡假设,完全可以忽略这部分存货未实现利润。又有人说,他家的动力占成本比率不小,不抵消真的不可以,那怎么办?存货的内部转移利润的抵消:假设某炼化起的炼油业务分部ZZSC产品互供给化工业务分部10万吨做原材料,成本价4000元/吨,内部转移价格(内销价)为5000元/吨,化工业务分部期末遗留存货5万吨(存货未实现利润抵消点1),生产消耗的5万吨如果产销平

14、衡成立,这部分未实现利润无需抵消,如产销不平衡,且互供原料消耗产出涉及化工产品100种,则也需抵消存货未实现利润(存货未实现利润抵消点2),前面分析过,由于物料互供引起的内部利润很大,因此,需做存货未实现利润抵消,如何抵消呢?思路如下:a.假设产销平衡,则只抵消化工遗留原材料5万吨的未实现利润,这个抵消在抵消点1做,相对容易些。b.既然能假设产销平衡,那干脆采用化工消耗多少炼油供应多少的原则,这种情况下,也不用做任何抵消,因为炼油的内部利润(贷方成本差异)正好和化工多计的生产成本(产销平衡即营业成本)相互抵消,对法定利润影响不大。c.在很多情况下,存货既可能保存化工事业部,同时化工事业部也不大

15、可能产销平衡,那么如何做存货未实现利润抵消呢?可以这样处理,以化工业务分部的产品对外销售计算出产品的综合毛利率,利用传说中的三步综合抵消法进行抵消,具体细节此处不表。制造费用合计数是多少?看看制造费用的定义,“企业生产车间为制造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在综合结转的本例中,没人会怀疑成本中心8188010004的职工薪资、折旧和材料费用明细为100万元,问题是该成本中心的合计数应该是多少?有人说,根据制造费用的定义,月末最后被归集到生产成本的才是制造费用,因此,假设本理的180万度电全部用于产品生产,则制造费用的合计数为90万,其中结转到其他业务成本的-10万放在其他项目,6300

16、000001内部成本差异(内部利润)18万被排除在外,似乎不是很妥,因为如果以成本中心的借方数就是其规集的费用总数来看,借方的总金额为1,095,554.00,如何解释呢?以业务招待费和修理费为例,很明显,会计准则上规定只能进入”管理费用”,但是,ERP系统中又要统计出是哪个部门发生的费用,所以是先进入具体部门,在期末再统一使用分配结转到一”功能性管理成本中心”,其对应功能范围为管理费用,即进入管理费用,同样理解6300000001和业务招待费与修理费性质一样,不反应在制造费用报表中,因此其借方合计90万。制造费用表的取数如下表:现在又有人说,假设180万度电最后是从电厂结转入产品,那么其制造费用和计为90万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其中有50万度被转入管理和销售部门,是不是意味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