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学习心得范文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6584932 上传时间:2020-06-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学习心得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学习心得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学习心得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学习心得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学习心得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学习心得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学习心得范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学习心得 范 文 在组织的关心下,我有幸参加 * 第十四期中青年领导干部培 训班的学习。通过老师讲授、自学方式,学完了第一单元的 基本内容,系统的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通过学 习,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科学理 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经历了马克思主义 和列宁主义两个重要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 斯的观点和学说体系,它阐述了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 争取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 行动指南,是一个完备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为无产阶级 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 本问题的主要内容

2、马克思主义创立于 19 世纪 40 年代。 1848 年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 学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集中概括和阐述,马克思主义涉及 的问题非常广泛,其理论内容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1、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无 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的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各个 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 品分配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 生产和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与生产 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

3、会主义 的胜利; 3、科学社会主义,奠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认识之上,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它阐述了资本主 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及阶级斗争学说、国家学说 和党的建设学说等。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 折。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 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 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列 宁主义产生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俄国。当时,一些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无产阶级革命普遍 开展起来,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是日益高涨,俄国 成为世界各种矛盾的焦点。列宁把马克思主义

4、运动用马克思 列宁主义于俄国和世界革命的具体实践,对无产阶级革命的 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成果作了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创立了列宁 主义学说。 1、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2、列宁分折了 帝国主义的基本矛盾、本质和经济特征,揭示了帝国主义产 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指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 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发展了马克 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3、列宁依据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 不平衡的规律,提出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首先在一国或少数 几国取得胜利的理论。列宁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的学说,无产阶级建党的学说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理论,都 有新的重大建树,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5、社会主义理论。 二、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要在实践中用发展了的马克 思主义来指导和推动工作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和推动当今社会的进步,用马 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当今中国社会政治 和经济领域存在的实际问题,是我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目的。马克思在自然唯物主义和古典经济学基础上发现的唯 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规律以及在空想社会主义基础上提出的 以经济平等和政治民主为根本原则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 模式,这都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做出的卓越贡献。马克思的 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以及社会主义理想的内核(根本原则) , 我们应当继续坚持和发展;而对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我们应当结合当今社会环境

6、和条件及社会状况,去不断修正、 充实和完善, 切不能搬用其僵死的教条。 唯物史观指出,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客观的规律性,这与自然界的发 展有其自身规律性是一样的道理。人的愿望(动机) 、意图 和观念尽管各异,但由于人趋利避害的本能一样,所以群体 的人在选择行为(包括言论)方面的规律是一致的,动机虽 然不同但造成的结果有其规律性,从而影响了社会发展进程, 这就构成了人类行为乃至社会历史的基本规律。马克思设想 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所追求的价值标准 经济上的平等和政治上的民主,作为全人类共同的美好理想,至今仍然 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认为,符合实际的认识应当坚持,不符合实际的 认识应当毫不吝惜

7、地抛弃。但问题是:这里所指的实际,究 竟该由谁来描述和提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意识,从不同 的角度去判断实际,会导致对实际的判断的不同结果。因此,最后还得归结到人的思维和认识上。一切从实际出发,毫无 疑问是对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情形,这个实际, 是很难被普通人确定和掌握的。普通人要想了解到这个世界 的实际或真相往往是困难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有的甚至 会牺牲生命。因此,在现实社会里,从实际出发就容易成为 某些拥有确定并掌握实际这种特权的人的专利。针对当今中国存在的许多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我们应 当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虔诚地研究如何解决这些摆在

8、面前的实际问题,这才是有深 远历史和现实意义的。否则,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成 了无的放矢。如不认真解决这些问题,社会就会停滞不前, 甚至会倒退;如不妥善处理这些问题,社会矛盾就会越来越 尖锐、复杂、激化,不断加深、加剧、恶化,直至导致巨大 的社会震荡。三、“三个代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在时代和形势发生了变化的新的历史 条件下,回答我们党和国家事关发展全局的新的重大战略问 题,保证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

9、前列。我们要紧密结合 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 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的实际,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 生活提出的新的要求,紧密结合我们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 大变化,来思考这一重大问题。之所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精神,最根本的在于,在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新的历史条 件下,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新的 实践经验、新的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马克 思主义理论创新,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向 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正是体 现了这种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精神。应当指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先

10、锋队,要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的宗旨,一直体现在党的 光荣传统中。但是,适应于形势发展的需要,要使这些光荣 传统成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的完 整纲领而系统提出来,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理论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从根本上回答了在世界走向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 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在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党如何进一步认识、加强、提高自 己,更好地肩负起领导重任的问题,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 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们党接受新世 纪的考验,赢得新胜利,提供了强大

11、的思想武器。党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 和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而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就要 重视科技创新,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就 要重视体制创新,变革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或者超越历史发展 阶段的生产关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 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深化 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这些都是现阶段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调动广大人民

12、群众积 极性的必然要求。党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由我们党作为中国社会主 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致力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本质所决定的。而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大力提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特别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 指导,努力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努力 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和推进面向现代化、面 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文化。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由我们党作为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体现工人阶级大 公无私的品质,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党没有任何私利 的本质决定的。而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始 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实现好、发展好和维 护好人民的利益而无私奉献,使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得 到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