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幻灯片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578661 上传时间:2020-06-29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幻灯片(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药学概论,主讲:李秉荃,作业(40%),请在文章标明 “所属系、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主题与中医药相关 杜绝抄袭、复制、粘帖 字数:1000字以上 12月1日前发到:2865906501 邮件主题“公选中医药学概论姓名学号文章题目” 不交没平均分,期末考试(60%),闭卷 考试范围、内容:不超出课堂 禁止作弊,第一章 中医药学发展概况,中医药学的起源: 问:医学起源与药学起源哪一个更早?,1、奴隶社会到春秋战国时期: 自然崇拜神崇拜朴素唯物主义论。 2、周代: 最早的医学分科:食、疾、疡、兽医; 3、战国至秦汉时期:,绪 论 Introduction,什么是中医学 中医药发展简史

2、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什么是中医药,中 医 学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TCM ) 是在中国产生的, 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 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 丰富的养生、治疗手段的 一门传统医学。,中医学理论体系,科学方法论气、阴阳、五行 指导思想 整体观念 核心内容 脏腑经络 诊疗特点 辨证论治, 一、 中医药发展简史,一、先秦、两汉时期(形成时期) 1.黄帝内经 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 分灵枢、素问两部分,各为九卷八十一篇,河南新郑 黄帝故里,对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2.西汉.扁鹊难经

3、,共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对脉学有详细论述,以“独取寸口”为主。,黄帝内经:,分素问、灵枢两部分 共18卷162篇。 对人体结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预防养生等作了系统阐述,确立了中医药学的理论原则,奠定了中医药学的发展基础,也是中医药学的理论渊源。,难经:继承和发扬了内经在脏腑、经络、疾病、针灸等方面的精髓。,3. 东汉.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伤寒论(外感病) 金匮要略(内伤病),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 四诊、八纲、八法、载方269首,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后世赞誉为“医圣” 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 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治杂病,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建立了中医辨证

4、论治理论体系。 晋代王叔和整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4.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共收载药物365种 根据药物性能功效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末年,载药365种。 将药物分为上、种、下三品: 上品120种,能滋补强壮,无毒或毒性很弱,可以久服; 中品120种,能治病补虚,有毒或无毒,当斟酌使用; 下品125种,能祛寒热,破积聚,多具毒性,不可久服;,二、晋、隋唐时期(丰富实践时期) 1.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 2. 梁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 全书7卷,载药730种 3. 唐新修本草 收药844种,绘制药物图谱,是最早的官修本草 世界最早的药

5、典 4.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后世称为“药圣”,三、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时期) 1.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三因学说” 2.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开创“脏腑辨证”, 刘完素(河间)寒凉派, 李 杲(东垣)补土派, 张从正(子和)攻邪派, 朱震亨(丹溪)养阴派,金元四大家,宋唐慎微证类本草 全书33卷,载药1558种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载方788首,成为成药典范(官方),“金元四大家”:,金元时期,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被称为“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寒凉派”,认为“六气皆从火化”,主张用寒凉剂,以降心火、益肾水为主。 张从正:“攻下派”,创“汗、吐、下”三法

6、,主张治病重在驱邪,邪去则正安,不可畏攻而养病。 李东垣:“补土派”,主张以脾胃为主,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创补中益气、升阳益胃之说。 朱丹溪:“养阴派”,创“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主张重在滋阴。,四、明清时期(集大成时期) 1. 明代.楼英医学纲目、王肯堂证治准绳 2. 清代.吴谦医宗金鉴、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3. 温病理论的创立 明代. 吴又可温疫论“戾气说” 清代. 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 临证指南医案 吴鞠通“三焦辨证” 温病条辨,明李时珍,历时27年,三易其稿,完成了本草纲目。 全书52卷,载药1892种,书中附有药物图1109幅,附方11096首,约190万字,分为16部

7、(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60类。 丰富了我国医药学的内容,并奠定了植物学基础。 17世纪末传到国外,被译成朝鲜文、拉丁文、日文、英文、德文、俄文、法文等。,本草纲目,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在本草纲目基础上增加药物716种; 明兰茂滇南本草:第一部地方性药物专著,概括西南地区大部分矿植物药; “人痘接种法” :11世纪我国即开始应用“人痘接种法”来预防天花,到16世纪出现专著种痘新书,17世纪该法流传欧亚各国,成为当时人工免疫法的先驱。,“温病四大家”:,明吴又可著温疫论:是我国传染病学中较早的专门论著。 清叶天士著温热论:创立卫、气、

8、营、血辨证论治体系。 薛生白著湿热病篇:立湿热病专论。 吴鞠通著温病条辨:倡导三焦辨证。 王孟英著温热经纬,构织了温病学的理论体系。 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被称为“温病四大家”。,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络是人群的生命现象,创造出针刺麻醉术。 疑难杂证中西医结合治疗。 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乙型脑炎、大面积烫伤,青蒿素治疗疟疾。 中药学有了一定规模、配套的工业体系,生产方式逐步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和联动化。 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相继出版。 中医药教育形成了研究生、大学、高专、中职等

9、。,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环境(外界、自然、社会)有密切的联系,(一)整体观念,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组织结构上,五脏,经,络,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胆,小肠,胃,大肠, 膀胱,三焦,肝心脾肺肾,目舌口鼻耳,筋脉肉皮骨,双眼,双耳,鼻孔,口,前后二阴,肝 心 脾 肺 肾,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目 舌 口 鼻 耳,筋 脉 肉 皮 骨,脏,腑,五官,五体,在生理方面,人体血液正常运行,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脾主统血,肝主藏血,病理状态下,内脏病变,五官 形体 色脉,肝火上炎见面红目赤 肝血不足见视力减退 心火亢盛见口舌生疮 肾气亏虚见

10、耳鸣耳聋,足厥阴肝经,诊治疾病时,外在病变,内在脏腑,暴发火眼 雀 目 口舌生疮 耳鸣耳聋,清泻肝火 补肝养血 清泻心火 补益肾气,传染性结膜炎,夜盲症,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2.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季节气候 春夏温热,阳气升发,人体腠理开泄而汗出,脉多浮大 秋冬寒凉,阳气收藏,人体腠理密闭而少汗,脉多沉小,昼夜晨昏 “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 素问生气通天论,地理环境 南方多湿热 人体腠理多疏松 北方多燥寒 人体腠理多致密,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社会特征政治经济、文化经济 社会安全人的精神较好,生活有规律,抗病力较强 社会动乱人的精神

11、较差,生活无规律,抗病力下降 人群特征年龄、性别、婚姻、 风俗、宗教、信仰 生活行为方式,(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 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病疾病,概括了某一种疾病发生发展及其变化全过程的规律。 症症状,是单一的临床表现,它表现于疾病的任何阶段,是辨病辨证的基本依据。,证证候,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 疾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痰饮等) 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 疾病的性质(如寒、热等) 邪正关系(如虚、实等) 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例:风热表证,病位:表浅 表浅 病因:外感风热邪气 外感风寒邪气 病性

12、:热证 寒证 邪正关系: 邪气亢盛、正气不虚,都属于实证,风寒表证,“病”、“证”、“症”的关系,“症”是“证”和“病”的辨别和判断依据 每一种“病” 和“证”都有特定的症状 同一种“病” 可有几种不同的“证” 同一种“证”也常出现于不同的“病”中,疾 病,证候1,证候2,证候n,症状2-1,症状2-2,症状2-n,症状1-1,症状1-2,症状1-n,症状n-1,症状n-2,症状n-n,所以同一“证”(风热证)分别出现于感冒、头痛、咳嗽三种病中 而同一种“感冒”病,有时会表现为 “风寒证”,所以“感冒”病则有“风热证”、“风寒证”的不同,病例1:恶寒发热,咽痛,口干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病名

13、:感冒 证型:风热证,病例2:头痛剧烈伴恶寒发热,口干口渴,咽痛,舌红,苔黄、脉数 病名:头痛 证型:风热证,病例3:咳嗽剧烈痰黄伴恶寒发热,口干口渴, 咽痛,舌红,苔黄、脉数 病名:咳嗽 证型:风热证,辨 证,分析综合,概括判断,证,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邪正之间的关系,四诊,症状,体征,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 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手段,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 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感冒,风寒,风热,辛温解表,辛凉解表,麻黄汤,银翘散,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或少汗 鼻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恶寒轻发热重,汗多口渴, 咽痛,鼻流浊涕,苔薄黄,脉浮数,辨证论治 不同于一般的“对症治疗” 不同于

14、现代医学的“辨病治疗” 是既辨病又辨证 重点着眼于 的分辨,证,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 临床治疗时必须理解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采用不同治法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例:同一种疾病,季节不同,证治各异,以感冒为例 冬季以风寒表实证为主 表现为鼻流清涕,咳嗽痰稀,恶寒重而发热轻,无汗, 苔薄白,脉浮紧 治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葱豉汤、荆防败毒散为主 夏季感冒则常兼暑湿 表现为鼻流浊涕,咳嗽痰粘,身热不扬,汗出不畅, 口渴尿赤,苔黄腻,脉濡数 治须清暑祛湿解表,用新加香薷饮、藿香正

15、气散之类 秋季感冒,燥邪居多 除一般感冒症状外,还可见到鼻咽干燥,干咳无痰, 口干舌红等肺燥阴伤之症 治宜疏风清燥,养阴润肺,用杏苏散、桑杏汤化裁,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采用同一方法治疗,子宫下垂,升提中气 补中益气汤,中气下陷,异病同治,胃下垂,脱肛,要点回顾,1 中医学的概念 2 病、证、症的区别 3 中医理论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一. 名词解释 1.症: 2.证: 3.病: 二. 填空题 1.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2. 金元四大家: 3. 温病四大家:,三. 选择题 我国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 A.五十二病方 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本草纲目,2. 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以毕生精力撰写了什么书,而闻名于世? A.五十二病方 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本草纲目,3. 下列那项不是中医药学的基本特点是? A. 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 人与自然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