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战略管理)当代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与应对策略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543904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战略管理)当代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与应对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年(战略管理)当代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与应对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年(战略管理)当代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与应对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年(战略管理)当代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与应对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年(战略管理)当代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与应对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战略管理)当代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与应对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战略管理)当代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与应对策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与应对策略日期:2009-11-16 08:51:33 作者: 来源:【北极星光】辽宁工业大学一、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基本特征1、传统性别歧视导致的自卑心理 由于许多用人单位“宁要武大郎,不要穆桂英”,女大学生无论是一次性就业率还是就业质量均明显低于同等条件的男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上用人单位出现“男性偏好”的情况,除了女大学生天生的生理弱势外,更重要的是我国不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造成的。从生理上说女性的生理特点(“三期”:经期、孕期、哺乳期)决定了她们在某些工作上天然处于劣势。从政策设计上说,由于我国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没有建立女职工生育基金补偿制度,女性在生育期间的工

2、资和福利必须由用人单位承担,无疑加重了用人单位的经济负担。此外,在中国,女性一般比男性早退休5一lO年,退休金、医药费和福利支出高于男性,为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舍女求男”自然成为用人单位的理想选择。2、自我角色定位偏差产生的恐惧心理 长期以来,社会强调女性应同时扮演好家庭主妇和职业女性两种角色,要求女性首先是贤妻良母,然后才是事业成功的职业女性。当女性为了事业而忽视家庭,她们就会遭受来自家庭与社会的指责,当二者出现矛盾时,社会压力常促使女性放弃事业而成全家庭。社会对女性的这种双重角色期待和重家庭的评价标准所形成的巨大压力使女大学生不敢或不想把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定得太高。女大学生中存在的这种

3、“成功恐惧”心理制约了她们职业发展的成就动机。3、职业期望值过高诱发的失落心理 与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僧多粥少”的现实不相符的是,不少女大学生职业期望值偏高。相比男大学生而言,女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着更美好的憧憬,她们希望经过几年大学的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后,能够获得高起点高回报的工作,过上稳定舒适的生活。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存在着固守城市、开放地区,而不愿意去老少边穷地区的倾向。有部分女大学生把“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和“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作为自己首选。由于把未来职业设计得过于理想化,对现实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心理准备,一旦进入就业市场,屡次被拒的经历便会使她们产

4、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困惑、焦虑、无所适从,严重的甚至产生躯体不适及精神疾病症状。二、女大学生产生就业心理障碍的社会原因1、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矛盾尖锐 由于高校大量扩招和大学生就业地域的有限选择,使人才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现实,为用人单位抬高就业门槛,设置性别限制提供了条件。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是社会发展程度在影响着女大学生就业。只有不断地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才是解决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2、政策法规不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我国虽然在法律中规定男女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但在现实中,有些用人单位受封建思想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影响,认为女性不如男性,做不成大事,而且用人单位招收

5、女大学生承担的成本较高。这说明,我国有关法规的操作性不强,对违法主体缺乏具体的罚则,起不到制裁作用,也说明我国的社会保障机制还需要完善,社会应承担起用人单位因录用女性所支付的”额外”成本,有效补偿单位的损失,这样才能使女大学生真正获得平等的就业权。3、社会分工对劳动者的需求有差别 很多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性别有要求。这一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女大学生应正视这种现象。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工具的完善和生产条件的改善,传统的社会分工性别观念也应发生变化,各行各业都存在一些比较适合于女性所从事的工作,应让女大学生广泛涉入到社会各行各业的建设中。4、女大学生对接社会的能力不强 一些女大学生虽然受过高等教育,

6、但由于自身素质不是很强,又没有受过系统的就业指导,就业心态存在误区,缺少职业规划意识,职业化素质不高,所以很难在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找到理想的立足之地。女大学生应及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选用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积极做好自身调整和准备工作,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明确职业方向,从而增强对接社会的能力。三、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率的应对策略1、高校应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1)调整专业结构,使女大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单一的人才不再受到欢迎。用人单位乐于吸纳专业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女大学生作为就业的弱势群体,更应该具备这方面的优势。为此,高校应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

7、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变化,按照市场的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变革教学内容,通过调整不同的课程组合系列提高女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水平,改善女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女大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产、管理和科学发展等问题。在就业指导课上,应加强对大学生公德心、责任感、职业伦理和敬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提供多学制、多方向的培养模式。另外,高校应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社团活动,培养女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使女大学生成为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适应就业市场的复合型人才。(2)突出心理

8、健康教育 在就业指导中应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抗挫折教育,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自己,增强自我调控能力,正确对待求职过程中的失败,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因暂时的失利而丧失求职的信心和勇气。在心理上强化学生的危机感和抗挫折意识,健全人格,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参与竞争,引导女大学生正确择业,顺利就业,成功立业。2、女大学生应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素质(1)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多渠道就业 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实际是能力和素质的较量,女大学生要想在求职过程中把握主动权、就必须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全面提高,切实按照社会需要来塑造自己,以满足用

9、人单位和社会越来越高的要求。另外,女大学生应努力拓宽就业渠道,自信、自立、自强,有效利用“校园招聘会”、“网络招聘会”等积极推销自己,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实现自主创业。由于大城市人才需求相对饱和,女大学生应更新观念,抛弃享受心理,主动到更急需人才的中小城市、西部地区就业,事实证明,女大学生到这些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地方去就业,前景和机遇远高于在大城市就业的同类女生。(2)发挥性别优势,不断自我完善女大学生虽然在生理、心理、性格上与男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是女大学生也有自身的优势,她们在性格、语言、思维、交往、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比男生略高一筹。这是女大学生的优势所在,关键是如何发挥优势,根据

10、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地区和岗位,减少竞争中的盲目性。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被传统文化中的“女性是弱者”的观念所束缚,强化主体意识,发挥自身优势,把个人的愿望、爱好、特长等主观条件与就业政策、用人单位的要求等客观条件相结合而做出合理的选择,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机会,在心理上要有自信心,要敢于竞争,克服自卑、胆小的不良心理状态在实践中,要努力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拓宽知识面,敢于创新,改变人们对女生“高分低能”的偏见心理;对事业发展前途的考虑重于对外在的短期利益的考虑,定位务实,就一定能把握机会成功就业。3、规范就业政策,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要制定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法律规范,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职责、义务和权利,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供需利益的配套政策,使女大学生就业有法可依。要形成以高校为基础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的壁垒,建立公平、公正的毕业生就业竞争机制,在人才选聘上,一视同仁,标准统一,不能人为的设置性别障碍。学校要重视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推荐工作,帮助她们掌握择业技巧,学会收集择业信息,提供更多的与用人单位接触的机会,主动向用人单位介绍女大学生的特长和优点,使用人单位通过学校的推荐,发现女大学生的潜能和才华,从而为女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