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利益因素分析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531280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2.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行力)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利益因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执行力)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利益因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执行力)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利益因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执行力)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利益因素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执行力)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利益因素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执行力)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利益因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行力)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利益因素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一、地方政府形成,演变,权限2(一)地方政府形成的基础2(二)地方政府的演变2(三)地方政府对权限3(四)中央与地方关系3二、利益4(一)具体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基本性质4(二)具体个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基本模式5(三)具体个人之间利益关系模式的转化6(四)利益形态:权利7三、公共政策执行力与地方利益主体8(一)概念8(二)根源8四、公共政策执行的乏力与消解8(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基础条件8(二)政策执行主体的利益需要9(三)地方决议存在的问题9(四)消解政策执行的乏力10参考文献10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利益因素分析摘要:人类社会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国家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组织,它的运行对于任

2、何个人,任何集体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国家的高度组织化,必然导致层级结构的出现,处于最上方的是中央政府,下方的则是地方政府,后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更为紧密。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各级地方政府其权力运行的方式及体现均表现为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而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的执行方面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研究国家权力运行的过程当中将不可避免的利益的分配问题,而人类行为的最终动机与目的都是对于利益的追求,人类自身所组织起的国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人类更好的追求自身利益的一种手段。作为由单个个人所组织起来的地方政府如何处理好利益与政策以及政策执行的关系,其所表现出来的政策执行力直接关系到本地区的稳定与发展,甚至

3、对于整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键字:地方政府 利益 政策执行力一、地方政府形成,演变,权限(一)地方政府形成的基础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产生了国家,即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的人类社会政治组织,当今世界无论西方国家,还是其他国家均槪莫其外。根据国家的组织特性,恩格斯指出,国家按地域划分其管辖的居民,则构成国家结构形成的基础,即国家结构形式是围绕按地域划分居民的安排形成的,这就构成了整体与部分的基础。也就是说,国家结构式形式是指国家作为一个完整的政治实体,以何种形式有那些低于国家层级的地域性政

4、治实体组合形成。而一定地域的居民在国家内部组成的政治实体,是构成国家的结构单元。国家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域性政治实体以各种关系组合而成。这里国家层面的政府即为中央政府,各种地域性的政治实体就是地方政府。根据国家的权力组织体系,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根据国家结构单元设置的治理该单元的政府。国家结构体制是地方政府体系形成的基础,国家组织体制中的国家权力的纵向配置则是地方政府的组织基础。(二)地方政府的演变 我国地方政府由先秦时期封国采邑制到秦汉时期的郡县制的两级地方政府体制,这种以县为国家结构基本单元的制度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无论此后的州县制还是府县制,县都作为中国自古以来的地方政府体制中的基本单

5、元:县以下政府单位置废不常,其行政地位也一直没有大的改变。帝制结束之后,随着整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大变革,地方政府也进入一个新的变革时期,但其并未能最终定型,“市”这一新的地方政府的出现,以及围绕他在地方政府体制中应该和可能发挥的作用,至今仍在发展变化之中,“市领导县”是现今采取的方式。(三)地方政府的权限根据地方组织法,中国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分为两大层级:县级以上的国家行政机关和乡镇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是上级人民政府的下级机关。人民政府由本级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并接受其监督。(注:不包括港、澳、台)(四)中央与地方关系任何国家设置地方政府,

6、其最直接的目的都在于通过各个地方政府对其所辖区域的有效统治与管理,谋求该地域的社会稳定和发展。国家正是通过这些地方政府实现对全国的统治和管理,各个地方政府能否得到稳定和发展各系到国家整体能否达到良性运转,达到部分加部分大于整体的目的。国家权力通过政府来运转,那么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划分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再分必然围绕着国家权力而展开。作为一种地域性政府,地方政府在其权力行使的实际过程中,必然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贯彻、执行和完成中央政府的意图、指示和安排的任务,治理地方事务以维护本地域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地方政府的地位与作用,在实际过程中经常可能出现一种偏重于某一方面利益的倾向。当这种倾向发展到一定

7、程度时,或者可能因为只顾贯彻执行中央政府的决定,忽视地方正当利益,压抑地方积极性,影响和阻碍当地社会的发展;或者可能因片面强调地方利益,置国家整体利益于不顾,导致地方主义势力的增强,以至可能地方分裂和危害国家统一的严重后果。此均不利于国家的发展。权限划分与中央控制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两者关系的实质内容。其影响因素有四:社会制度。此集中表现在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差别上,前者强调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分权,后者更多的采用中央和地方分权的地方自治模式。政治制度。此主要表现在不同的地方政制之间,即表现在行政体、自治体和混合体的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关系的差异上。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是个一个综合

8、概念,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因素,其有时单个产生影响,又是综合产生影响。此可能表现在同一个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上在这方面的差异,也可能表现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在这方面的差异。但这些因素同国家的社会制度、地方政制、国家结构相联系。国家历史传统。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在一定程度上是该国国情的历史反映,并继续影响该国未来的发展,影响该国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安排。但是,各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两者关系的具体安排,则是该国现实政治斗争的产物,任何一种中央与地方关系格局的具体安排都不可能是一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不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公共政策执行权力的配置表现为政策执行权力在纵向和横向上面的配置。前

9、者表现为执行权在不同层级上存在着分配的问题,即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各级政政府组织之间以及各个组织内部各个层级的配置。后者表现为执行权力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配置。纵向层面,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有如下特点: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权限划分不够明确而多变;中央对地方控制主要采用行政手段(包括财政手段);行政法制建设不够,法律监督不受重视。横向层面,执行权力的配置一直是科层制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矛盾有:把配置理解成分割,各机构各自独立行使其所享有的权力份额,彼此之间缺乏协调。执行权力配置不明确时,且有利可图时各机构将会相互争夺执行权,导致政出多门,多头领导;如果无

10、利可图,则又会产生执行缺位。当为执行某一政策的综合协调机构挂靠具体职能部门时,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倾向于少参与,易导致社会综合政策演变为单一部门的专项政策。在某中特殊情况下和某些方面,地方实际上拥有相当的权力,以至出现政令不畅、法律无能的现象,即缺乏公共政策执行力。二、利益利益概念在西方思想史上源远流长,而马基雅维利则被公认为现代利益概念的创始人。其“人的视角”是在君主论中所提出的人性论和方法论,他延续了奥古斯汀的悲观论。“一般来说,人都是忘恩负义的,易变的,奸诈懦弱的,趋吉避凶的,贪得无厌的”。而就方法论,其指出,君主个人不能收想象世界的驱动而要面对现实环境的约束。利益的实现不是靠着要消灭对方来

11、实现,而是要靠限制对方(即讲条件)来实现。这样马基雅维利把利益从无限的想象世界带回到有限的现实世界。这样利益概念获得政治理论中的基础地位,它同时也意味着,任何宗教、强权和思想都要服从利益。至此,现代利益概念就此产生。以后的思想家、理论家以此继续发展着利益的概念,如罗昂将个人利益的机制扩大到国家,并认为国家在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应该等同于个人内心的利益。这一思想在英国表现为“利益不会撒谎”的谚语。拉罗什福科分析了人的欲望和理性的关系,其把利益表述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基础“利益是所有恶性和美德的共同原因”。(一)具体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基本性质政治利益分析中的利益主体最终只能只想具体个人,任何有具体个人

12、构成的集体都需要最终归于具体个人,就分析的意义而言,这些集体最终需在现实性上返回具体个人之间的特定的、具体的和特殊的关系。具体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如图一:的个人利益的个人利益集体 不属于C不属于不属于属于C集体D?图一:具体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具体个人A的利益和具体个人B的利益具有特定方面C而成为的组成分子。(二)具体个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基本模式不同具体个人之间的既有相同性又有差异性的利益要素是统一于特定利益之中的,通过将异同性与联系观点结合起来,在具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上会体现同一性、互补性、对抗性和替代性四种基本的利益关系模式。同一性利益关系。其指不同具体个人由于主体本身或特定行为、

13、对象、环境和结果的相同性而联系在一起的利益关系。随着同一性利益关系在广泛性、普遍性和不确定性方面的发展,它将发展成为具有公共性质的利益关系,亦即公共利益。互补性利益关系。其指不同具体个人由于主体本身或特定行为、对象、环境和结果的差异性而被结合起来的利益关系。严格地说,任何互补性关系的形成,不仅在于具体个人之间在特定利益要素上存在互补性,而且在于特定要素的相同性或者单一性。其中,环境因素、所追求的共同后果经常会将具有互补性的具体个人、行为和对象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互补性的利益关系。对抗性利益关系。其指不同具体个人由于主体本身或特定行为、对象、环境和结果的差异性而不能同时获得同一利益的关系。具体个人

14、之间可能产生对抗性的利益关系,集体之间也会产生这种关系。一般而言,对抗性利益关系表示着,居于其中的利益主体的利益同时在未来实现的不可能性。替代性利益关系。其指不同具体个人由于主体本身或特定行为、对象、环境和结果的相同性,致使特定具体个人可以取代既有利益关系中的其他具体个人而形成的利益关系。它不仅可以在具体个人之间发生,而且可不在不同的集体之间发生,这种利益关系模式使原有的利益关系具有了特定的独立性。四种关系模式如表一:系联较比合作性质冲突性质相同性差异性同一性利益关系互补性利益关系代替性利益关系对抗性利益关系表一:利益关系的四类基本模式一般而言,两个具体个人之间的短暂交往往往仅属于某个特定模式

15、,而长期共同相处很可能是彼此的利益关系具有多种模式。(三)具体个人之间利益关系模式的转化 由于具体个人利益关系中的特定要素以及要素关系可能发生多种形式的变化,因而,这也就使得特定利益关系模式之间有可能发生转变。如图二:同一性利益关系代替性利益关系互补性利益关系对抗性利益关系图二:不同利益关系模式的相互转化一方面,特定利益关系模式可能从某种模式转变为其他模式。另一方面,具体个人之间很可能存在极为复杂的利益关系模式。其中,特定利益关系模式处于主导地位,随着利益要素以及利益要素关系的转变,特定主导利益关系模式可能发生转变。故有谚语云:“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即具体的利益关系模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人们的具体利益却是不可改变的。(四)利益形态:权利人们对于权力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但权利的观念更是近代的产物。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权利观念主要表现为自然权利观念。格劳秀斯最早期提出了自然权利,后经霍布斯、洛克、卢梭的发展,完成了从作为个人自然权利观念到政治集体的主权的理论建构过程。德国古典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