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战略管理)初中科学课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

上传人:游客 文档编号:136506899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7.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战略管理)初中科学课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年(战略管理)初中科学课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年(战略管理)初中科学课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年(战略管理)初中科学课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年(战略管理)初中科学课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战略管理)初中科学课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战略管理)初中科学课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绍兴市中小学学术主题报告材料初中科学课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摘 要 一个引人入胜的、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让学生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并能让他们认识到科学知识的实际背景和广泛应用性。在此笔者主要阐述了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背景和意义,指出了当前在初中科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时存在的问题,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最后用案例的形式提出了多种初中科学课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一、问题的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

2、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也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为此,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情境的创设,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情景。但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而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这样的教学情景实际上是低效的甚至于是无效的。案例:在一节初一科学课教学中,教师一上课就绘声绘色地说:“同学们,今天到蜗牛世界去旅游,你们喜欢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发现整堂课除了开头了用了“蜗牛的图像+复习题”,其次是“蜗牛的图像+例题”,再次是“蜗牛的图像+巩固练习”,最后还是“蜗牛的图像+总结”。课堂上仅

3、仅简单地附着个蜗牛的图像,就能叫情境吗?这种所谓的“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有什么价值?小蜗牛的出现,就在这样不伦不类的场合中也失去了它应有的“磁场效应”。这样的情景教学可以肯定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因此,我们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任何情境都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更不能是虚拟的。创设情境不仅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不能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更不能不考虑所教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已有生活体验。不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展开都需要渲染情境,也不是所有的情境创设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利。如果追求表面形式,反而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我们呼唤一个“求真”的教学情境,呼唤创设一种“有效”的教

4、学情境。二、对于“教学情景”和“有效教学情景”概念的界定1、什么是教学情境?所谓“情境”,就是一种“氛围”,它能激发人们主动地联想、想象和思维,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以获得某种形象或思维成果。良好的情境在事件发展中起积极作用,不良的情境在事件发展中起消极作用。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境中,学生就会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教学情境是指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简单地说,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2、怎样的情境才是有效教学

5、情境?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自发地(而非迫于外界压力)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感悟道理和发现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表现为对知识的渴求,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发现规律的兴奋以及对教师的热爱等等。案例:在二氧化碳这节课中,由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已经对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如果只是通过简单的提问展开教学,则显得空洞和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进一步地引导学生探讨二氧化碳的其他性质。于是,我精心筛选了一个“屠狗洞”的动画视频,首先给同学们展示这个动画:意大利某山区有这个一个山

6、洞,当地猎人牵着猎狗进入山洞的时候,奇怪地发现猎狗一会儿就晕倒在地,而猎人却安然无恙,当地人百思不得其解,认为这个山洞里住着一种专杀狗的“屠狗妖”,而且把这个山洞称为“屠狗洞”。当画面展示“你能帮意大利人揭开这个谜团吗”这个问题的时候,班上顿时炸开了锅似的,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纷纷讨论开来。一些机灵的学生很快就会联系本节课的内容,提出可能是二氧化碳的原因。但这个时候,一些同学立即反驳道,如果是二氧化碳的话,为什么猎人安然无恙,唯独狗有事呢?这个具有悬念的情境一出来,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无形中同学之间自己提出了一个个问题,通过讨论已初步探究出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不供

7、给呼吸,密度比空气大,因而人就占了身高优势“幸免于难”,狗则不幸遇难了。这个时候我只是稍微点拨,学生就会马上明白之所以人们不易察觉是因为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这样,学生很快就了解了二氧化碳的很多基本性质。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有效激发了学生渴望学下去的欲望。此时,我在趁热打铁地提问引导学生继续认识二氧化碳的其他性质。通过往高低不同的蜡烛中倾倒二氧化碳、自制蓝色石蕊试纸小花的对比实验、空瓶子装水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雪碧汽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等实验进一步验证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涨的激情和强烈的求知欲,自我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最终得到结论解决问题。最后,结合二

8、氧化碳的性质,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二氧化碳的用途,突破课程的重难点。实践证明,教学并非简单地灌输抽象的、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艺术灵性和学生实际紧密联系、师生有效互动获得共鸣的思维活动。通过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因此,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学科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三、对当前初中科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的理论探讨科学教学情境是联系科学与现实的纽带,是沟通科学与

9、现实生活的桥梁。科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在科学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呈现采用特定的方法,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去联想、想象,积极去思维,以获得某种与新学习内容有关的形象或思维成果;使学生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很多教师也都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努力想把课堂教学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科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科学。但是我在参加教研活动、科组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教学情境存在低效、无效的现象,主要问题表现为:创设的教学情境只是走过场,没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作用,也不能便于学生操作、理解、学习有关科学知识,不利于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为情境而情境,情境脱离教学实际、创设的

10、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没有直接联系;创设的教学情境有点牵强,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少存在或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的,或者是过时的,不具备时代生活气息的;创设的教学情境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是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不是学生熟悉的;过度使用电脑信息技术演示,从而忽视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我们研究认为创设科学教学情境应考虑三个因素:(1)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即认知规律)和学习基础、生活经验;(2)科学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科学学习的特点、规律;(3)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水平和创造力,还包括学校(或教师)能否提供相应的场地、相关的学习材料准备。从教学情景的有效性角度来说还应考虑以下三点:(1)所创设的情境包含的

11、信息能否足以支撑起相应的科学问题;(2)情境创设应符合学生的情趣倾向;(3)创设情境的劳动成本越低越好,而情境所带来的教学效率越高越好。具体来说创设有效的科学教学情境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性。即情境创设中的背景信息应符合现实生活场景和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其科学信息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所设计的问题情境要围绕既定的科学知识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科学思维发展的实际;兼具有科学性、探究性、趣味性和发展性。2、有效性。首先,科学情境的创设应以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为着力点,做到有的放矢,不会因无关紧要的情境影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要难度适宜,兼顾对学生的挑战性与可及性,做到能激活学生思维,启

12、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最后,要注意时机,情境的设置时间要恰当,在不同的课堂教学阶段,向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四、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几种常用方法1、利用科学故事、科学典故,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科学学科中有许多科学故事、科学典故,这些故事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景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案例:在介绍八年级上压强和浮力有关浮力的概念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我问学生:“你们知道捞铁牛的故事吗?”学生认真倾听:“宋朝时候,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

13、外的一座浮桥。黄河两岸的八只大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笨重的铁牛陷在河底,怎样才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人们正在议论纷纷,一个叫怀丙的和尚自告奋勇说有办法捞铁牛。和尚先请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沉在哪儿。然后让人准备了两只装满泥沙的木船,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和尚请水手们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减少后船身慢慢地向上浮,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船上的泥沙铲光了,铁牛也离开了河底。和尚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让水手们使劲把船划

14、到岸边,再让许多人一齐用力,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从中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立志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故事是学生的第一大需要。”科学教材中一些著名实验、发现事例,是情境教学的优质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授课内容,穿插讲一些生动有趣的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看一些科学家的照片或插图,能够使学生终身难忘,他们会追踪科学家的思维,去体验创造发明的境界。例如教电流时,结合课文讲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教生物进化时,讲达尔文从热爱大自然,课余时间常到野外捕捉昆虫,寻找矿石,拣拾贝壳和采集动植物标本的故事;教水的压力和浮力时,讲阿基米德从浴桶水溢出来

15、的启发而获得一种“直觉的顿悟”,发现了物体的沉浮规律的故事、在教牛顿第一定律时,讲牛顿坐在苹果树下发现苹果为什么都往地上掉呢?并且讲一些有关牛顿的故事,教遗传病和优生时,讲达尔文跟其表妹结婚所生的子女都患有遗传病.这些丰富的史料,扣人心弦,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能够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再现科学家们的忘我探索情境,激励学生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培养发现精神。2通过游戏或竞赛的方式,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初中学生还是活泼好动的,他们喜欢游戏喜欢玩,创设游戏或竞赛情境,学生既觉得有趣味,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又能使他们易于掌握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案例1:

16、在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内容的教学中,学习了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后,教师可以创设小组竞赛的教学情境:a、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都很棒,做为奖励,老师给每人一块水果糖。今天我们就来比比谁是吃糖冠军。好吗?b、生:组内做游戏。c、生:汇报比赛结果,并做出小结。溶解水果糖的方法比赛结果(计时)含在嘴里不动用舌翻动搅拌把糖块咬碎咬碎并搅拌案例2:在教密度一课时,设计一个摸袋子游戏,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牛皮纸袋,里面装有许多大小相同的塑料盒,在盒中又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泡沫、木块、铜、铁、铅、铝等金属块,要求学生只能用手伸进去摸,并将摸到的东西放在手中掂量,再猜出盒中装的是什么,最后把东西拿出来看,究竟猜对多少,并告诉他们不能通过形状、质量来判别物质,从而引出密度这一课题,猜对了的学生发给一个橘子作为奖品,学生开心得不得了,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自然课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