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进生的成因及学校的矫正对策论文》-公开DOC·毕业论文

上传人:zhuma****mei2 文档编号:136500013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后进生的成因及学校的矫正对策论文》-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后进生的成因及学校的矫正对策论文》-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后进生的成因及学校的矫正对策论文》-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后进生的成因及学校的矫正对策论文》-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后进生的成因及学校的矫正对策论文》-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后进生的成因及学校的矫正对策论文》-公开DOC·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后进生的成因及学校的矫正对策论文》-公开DOC·毕业论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毕业论文 题 目 浅谈后进生的成因及学校的矫正对策目录内容摘要第1页关键词第1页一、后进生问题的产生和表象第1页二、探究后进生的成因第2页(一) 自身的因素第2页(二) 家庭的因素第2页(三) 学校的因素第3页三、 探究后进生的“优点” 第3页四、 学校对后进生教育转化的矫正对策 第5页(一)转变教育观念第5页(二)创造良好的氛围第6页(三)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第6页结语第6页参考文献第7页浅谈后进生的成因及学校的矫正对策【摘要】: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单位。学生是构成班级的主体,根据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性格、品行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可把构成班级主体的学生划分为优、良、差三

2、个层次。其中,差学生是后进生。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后进生”是一个带有普遍性并着实令人焦虑的问题。后进生通常在思想、言行、学业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这些问题学生、群体教育一直困扰着办学实体及教育者,对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成为制约学校工作发展的瓶颈。我校的后进生问题严峻。怎样对待后进生,如何有效地转化后进生呢?我们尝试着从后进生的成因、对后进生的学校教育对策进行了探讨实践。我认为转变教育者的育人观念,以情育情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以心唤情是转化后进生的根本;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以动促情是转变后进生的关键。经过实践,教师只有尊重和爱护后进生,才能引起师生情

3、感的“共鸣”,才能有效地消除后进生的自卑感和戒备心理,促使他们和老师坦诚相待,放心地交流沟通,用爱抚平他们心中的伤痛,使他们恢复自尊与理智,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学校才能消灭了乱班,消灭打架斗殴,消灭赊、赌,校风大有好转。同时,实践也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启示,即:只要找准后进生的成因,把握准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对策,对症下药地进行有效的心理矫正、行为矫正,以情、以心去唤醒、重塑后进生的心灵世界,那么,一个个新的生命的个体复活,一个个美好的心灵的诞生将不是梦想。 【关键词】后进生矫正对策转化 一、后进生问题的产生和表象。 后进生在班集体里所占比例虽小,但影响甚大。教师若不及时教育或方法欠佳,会影响到

4、整个班集体,使班风不正,纪律涣散,影响正常的教育工作,甚至还会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严重不良后果,其表象为: 1、留长发,戴首饰,无心向学,纪律松散,出现乱班; 2、光顾校门口的士多店,玩游戏机,以此造成找同学借钱,在士多店赊帐,“还贷”,勒索,甚至发生偷摸现象; 3、顶撞老师,在校内打架,校外的社会青年插足,群体斗殴时有发生。 其危害为: 1、学校怨教师抓得不严,教师怨家长管得不紧,家长更怨学校管理不得法; 2、社区反映强烈,告状接连不断; 3、转校的学生增多,学校的发展旦在危息。 二、探究后进生的成因。 学校的后进生虽然为数不多,可影响极坏,困扰着办学实体及教育者,对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产

5、生了不良影响,甚至成为制约学校工作发展的瓶颈。而这些问题学生被人歧视,甚至被一些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快之。尤其是班主任,大言其苦,大道其难。 然而探究后进生个体品质异化的成因,归根究底是受内外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制约:来自自身、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外部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一)、自身的因素:中学生身心发展处于质的转变期,各项生理、心理机能日趋成熟和完善,智力发展迅速,处于身心急剧发展的转变时期,许多新的东西突然涌现,未成年学生来不及消化和适应这些变化,因而在心理上产生诸多的不良情绪体验。外显在行为上的表现就是情绪化倾向明显,他们常常因一件小事而欢欣鼓舞,也因一件小事一点小挫折就一厥不振,

6、自暴自弃。急剧发展的身心不成熟、不稳定,使他们好冲动、自控能力容易受情绪控制、意志薄弱、缺乏强烈求知欲、依赖性较大,受控能力较低,因此,容易产生行为偏差,久而久就会养成不良行为习惯或产生思想偏差。 (二)、家庭的因素:家庭具有教育子女的职能,父母是子女的首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思想品质、性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分析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必然要从家庭着手。 1、家庭中的主观因素:有的家长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方法不正确。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有些家长忙着赚钱,对子女的学习漠不关心;或者有的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宽严失度;还有一部分家长只养不教或重养轻教,忽视对子女的道德规范和学习生活进

7、行关心、教育和指导,最终导致孩子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与不学都无所谓,久而久之就使孩子思想认识产生偏差,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性,论为后进生。 2、家庭中的客观因素: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历经深刻的变化。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家庭稳固程度逐渐下降,父母不和,甚至离异或者由于突然遭遇家庭变故,使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变成单亲家庭,造成生活上的强烈反差,使孩子的心灵受创,无法适应外部环境,产生心理障碍而沦为后进生。 (三)、学校的因素: 1、学校环境的因素:学校在“应试指针”的指挥下,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智育,忽视德育,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教育

8、过程,再加上班级环境中不良因素的作用并受从众心理的影响,使学生的品行发展滞后,思想观念偏差,养成不良行为习惯,沦为后进生。 2、教师的因素:个别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理论修养不够,缺乏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没能较好地把握教育时机,违反“一致和真诚”的教育原则,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不尊重体谅;甚至动辄训斥、挖苦、嘲讽、体罚,久而久之使一部分学生因受胁迫、恐吓导致师生关系恶化,产生逆反心理或心理障碍,从而无法正确对待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最后沦为后进生。(四)、社会的因素:改革的大潮中,受市场经济利益诱因的影响,一些市场主体(经营者)为追求经济利益采用不法经营段对未成年学生产生较大

9、影响;加上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因此容易受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同时社会上不良的文艺作品、黄色书刊、暴力录像影视片等不良文化作品对未成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基于上述主客观原因,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及表征的后进生,从而使整个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变得更加复杂艰巨。例如:一是学校体制的改变,教师心态的动荡,再加上家庭教育的失当,形成了后进生的不良环境。二则后进生自身的内部环境不良因素的制约。这些成因致使后进生的心灵世界遭受扭曲、异化,使其“劣性”愈加显而易出。作为学校,如果任其教育者卸责,对后进群体任之发展,那么,这些思想活跃,行为好动,教师难

10、于掌握,难于教育的后进生,不但会直接影响班风、校风,制约学校的发展,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更有可能沦为青少年罪犯,成为社会罪人。因此,唤醒、重塑后进生的心灵世界是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实质和灵魂,尤其对办学实体及教育者而言,如何以情育情,以心唤情,这成为心灵教育工作的关键。三、探究后进生的“优点”?后进生又名差生,因后一称呼过于逆耳,所以用前者来“美其名曰”。后进生历来让所有为师者厌之弃之甚至深恶痛绝之。后进生真的一无是处?请听我试论其几点长处。 (1)后进生大都心理承受能力强。后进生在其多年的求学生活中,受到的打击可谓深重,轻则冷嘲热讽,重则罚站挨打,处处冷眼,时时冰水,暴风骤雨劈头盖脸,在此种境遇下,

11、他们练就了金钢不坏之身,可谓“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那厚厚的脸皮、心上的硬茧是生生给磨出来的呀!其中能没有我们为师者的苦劳吗?有了这种心理承受能力,还有什么样的挫折他们不能经受呢?(2)后进生大都有开阔的胸怀。问问校园中哪些人脸上的笑容最多,一定是后进生。他们不会为一些芝麻粒大的事斤斤计较,上午才被教师痛殴一顿,下午见了老远还会问声“老师好”。(3)后进生大都有较强的社交能力。后进生比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优秀生,接触了人与事要多得多,自然遇到各种麻烦与纠葛的机会也多得多,这些人事的历练,使他们更快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在人际交往方面岂是优秀生能望其项背?(4)后

12、进生有顽强的意志。诸位一听这话一定哈哈大笑:有顽强的意志怎么会成为后进生?其实成为后进生的原因太多太多,未必都是因为缺乏意志造成的。这里不再赘述了,但对于每天坚持来上课的后进生来说,真是不容易呀!初一时会一些,初二时会一点,初三时什么都不会,每节课都是“外语”,一天这样煎熬六七个种头,还要看老师的冷脸,听同学的嘲讽,但他们每天照样背起书包走向学校,更有一些从不旷课,我们成年人能做到吗?这是何等顽强的意志呀!(5)后进生更念旧,更有人情味。后进生的求学生涯往往较短,中学常常是他们学习生活的最后一站。对于这最后一站的老师,他们走向社会后自然有更多的留恋,不管当年老师怎么对待他(她)。他们也比那些优

13、秀生更能理解当年老师的所作所为,优秀生总认为他们取得的成绩,是靠自己的努力换来的,他们也更容易记住老师的不好。而后进生愈长大愈记得教师老师的好。 (6)荣誉感强。“后进生”的学习也许比别人差,但他们每个人都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当他们在全校歌咏比赛上取得成绩时,他们会欢呼庆祝胜利,觉得自己为班争了光。进行班会时,你趁热打铁,肯定他们的成绩,赞扬他们为班级争得了荣誉,及时引导他们把这种动力转化到学习上,从而促进班级学习风气的改观和提高。(7)热爱生活,追赶时髦潮流。有很多后进生爱追求时尚,在衣着打扮上更是五光十色,他们追求美,但往往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应让学生有学生的美,充满阳光,有朝气。 以上

14、所论,,对于我们每天面对的学生,多思思他们的好,多念念他们的难,至少可以让我们的工作少一点烦恼,多一些快乐,何乐而不为呢?四、学校对后进生教育转化的矫正对策 怎样对待后进生?如何有效地转化后进生呢?学校的矫正对策是: 1、转变教育者的育人观念,以情育情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治水先治源”,教育者应该是转变后进生的关键。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他们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新型的教育观就是素质教育观,新型的人才观就是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它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让所有受教育者得到力所能及的发展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这也是贯彻义务教育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教育者必须明白这一责任,真情是转化后进生心灵世界的重要条件,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现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的教师应把对事业的执着凝聚在学生身上,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要在感情上亲近,兴趣上引导,学习上帮助,生活上关心,对后进生真正做到以情育情。 为转变教育者的育人观念,学校进行了师德系列教育活动。如:进行师德讲座、班主任集中培训、每学期写师德自查,开展“我身边的教育故事”、“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