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代文学论文创作与评价的问题》-公开DOC·毕业论文

上传人:zhuma****mei2 文档编号:136499283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古代文学论文创作与评价的问题》-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古代文学论文创作与评价的问题》-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古代文学论文创作与评价的问题》-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古代文学论文创作与评价的问题》-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古代文学论文创作与评价的问题》-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古代文学论文创作与评价的问题》-公开DOC·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古代文学论文创作与评价的问题》-公开DOC·毕业论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常感谢胡老师,写作专题给了我99分!我得把全部的文章贴上,欢迎同学们挑刺!另!班主任已让我填写优秀毕业生表,如不出意外,应该可以的我更应该接受同学们的挑刺 浅谈古代文学论文创作与评价的问题(第二稿)与刘勇强教授探讨 【内容提要】本论文是本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面对问题,本学生知难而进,一边认真学习写作专题,一边努力实践,在论文通过指导老师批准并于2009年4月1日前提交后却又陷入了迷茫之中。面对该种迷惑,本学生就在中国古代文学论文写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又一次进行了系统的思考,这种思考的思路就是提出问题、阐述问题、最后给出一个思考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该论文对北大远程中文教学的改

2、革、完善和提高提出了一些也许很值得参考的思路。 【关键词】学习、转化、实际操作、查新、评价、语言表达 正文:第一部分:提出问题 应该说,这是本学生在两年学习中文过程中碰上的最难的一次的论文写作。因为,一开始,面对老师们在教材(中文学科论文写作训练,以下简称“教材”)中的关于如何写中文论文的阐述,尤其是面对刘勇强教授对中国古代文学论文的选题及学术水平的三个层次的阐述,我(本学生,论文的作者)根本无法提出任何的问题,只能同意他们的观点并认真的学习,在学习一段后,开始按老师们的要求写毕业论文。恰好,本学生在修这门课时正赶上做毕业论文,论文的题目也正好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方面的范畴:论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

3、的塑造(附后),在经历了几次与老师沟通修改之后终于达到了指导老师的要求,论文也于2009年4月1日前提交给了老师,在等待老师给分的日子里,本学生一想到最终老师给的无非是一个分数,但分数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它能检验出我对刘勇强等几位教授的写作观点的理解和把握吗?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哪三个问题呢?那就是:1、“选题”的实际操作问题;2、“三个层次”的实际操作和评价问题;3、“语言表达”的问题。正好又赶上本门课的考试论文写作,而本门课的考试论文正好就是要求我们谈谈对教授们关于写作中文论文观点的看法,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但无论是赞成或是反对,必须要说出为什么?这个要求非常具有科学性,因为

4、该要求能使我们学生的思路最大限度的打开。之所以要提出上述三个问题,应该说不是反对老师的观点,而是感觉老师们的观点是对的,但不够完善,在实际学习应用中的可操作性方面需要完善和全面一些由此看来本论文并不是完全的赞成,但也不是没有反对的意见,而是“扬弃”。 第二部分:分析与解决问题 1、关于“选题” 的实际操作问题 关于选题,刘教授说的很好,他说:“从研究对象来说,却有一点从选题时就必须特别注意的,那就是任何文学史现象,都有它的发展过程,一个选题应当经得起历史发展过程的检验。”1刘教授进一部说明了他的这段话的意义,就是说,一个学生在写论文时,对论文选题要有一个理念,这个理念不一定开始就很成熟,而是在

5、心里要有这个潜意识,否则一旦进入误区,将会“吃力不讨好。”2无独有偶,温儒敏教授在教材的导言中也说:“所以论文题目最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选。在北大中文系,老师一般就不直接给学生命定毕业论文的题目,而是由系里提前公布不同专业的老师可以负责指导的大致选题范围,学生自己有一个酝酿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设想,再找相关的教授商量。其间会有一些调整变换,甚至完全可以跨学科,超出老师划定的范围”3。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研究能力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很值得推崇,所以温儒敏教授接着说:“选题本身需要能力,是写作学习非常重要的环节,不要轻易放弃,而且急不得,酝酿的时间宁可长一点。”

6、4一般情况下学校对毕业论文的评审都有量化的指标,温教授说:“第一个就是考量论文的选题有无新意和学术价值。这其实也是在评判学生有没有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有无创造性的思维。”5温教授还说:“如果完全依靠老师来出题目,是命题作文,起码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就无从考量了。”6但是,这种观点面对成人远程教学来说,实际操作却非常困难,一般情况下是,学校给定了选题,学生就在选题中任选一题作之,的确等于是命题作文,这当然不能怪学校,成人教学中的学生一般都有工作,还有家,不像在校生,时间充裕,可以经常的与老师接触,但现代网络教学应该可以改变这个问题,用网上的“教学论坛”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事实上,即使是北

7、大的在校生,也不是天天跟老师接触的,大家几乎都是通过网络来沟通的,而网络沟通并不需要考虑物理上的距离,身处校园和身处海南甚至海外都是一样的。本学生在“课程论坛”上看到一位学生想自己选个题目(论的独特审美价值)来做,但很长时间没有答复,那个学生只好选了一道命题作文。因此,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远程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先进手段,实现上述两位教授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这是有条件的,因为现代远程教学实际上成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首选,而且学生已逐步趋于低龄化,很多人并不工作,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学校只要重视,完全可以采取一些教学的手段。 2、关于“三个层次” 的实际操作和评价问题除

8、了注意如何选题的观点外,刘勇强教授对中国古代文学论文的学术水平的评价问题给出了一个标准:刘教授认为:好的论文在学术上的贡献可以分为三个层次7:第一个层次:填补了学术空白;第二个层次:达到了学术前沿;第三个层次:该项研究有可持续的发展的潜力;并认为这三个层次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刘教授认为,所谓学术空白就是前人没有认真涉足过的研究领域。而在是否达到了学术前沿的问题上,刘教授强调了学术前沿的相对性,即相对的高度你可能认为自己的论文已达到了你那个领域的最高峰,但放眼望去,另一个人正向另一座高峰登攀,虽然他只登到了半山腰,但这个半山腰的高度已远远超出了你那座山的最高峰,具体的说:前沿的标准就是:“从学术界

9、当下所关心的课题出发,运用前人所没有用过的资料与新的研究方法,达到了现有研究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刘教授的观点是有道理的,但对“当下所关心的”8要有一个仔细的把握,不能滑入“赶时髦”的泥潭,开创性的工作,虽起点低,但因其开创性有时更显得有意义。同样,无独有偶,任鹰教授在教材的“结语”中也对论文的学术性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任教授说:“学术性是论文之本。”9那么什么又是学术性呢?任教授首先没有正面的直接的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用了一个排除法:他认为有两类问题是不宜选取的:一是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学术研究是一项探索性活动,独创性是学术论文的生命;二是缺乏理论色彩的常识问题。这又是为什么呢

10、?因为学术论文所反映的不是一般的现象和过程,也不是浅显的经验法则,而是对研究对象的理论认识。问题本身不具备任何理论探讨价值,是难以对其形成理论认识的,而对问题的认识能够上升至理论的高度,学术论文才有可能具有较强的学术性。这是真知灼见!除了上述对于论文学术性的阐述外,任教授认为学术性还包括注重“专业知识的含量”10和论文结构的“逻辑框架的严整”11。至于刘教授关于论文的“可持续性”阐述,更是很有意义的一个观点。刘教授说:“一篇好的论文,不仅应该有结论,而且还要在结论中包含新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一项研究完成的时候,应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值得进一步拓展的思维空间”12。但这种“值得进一步拓展的”思维空

11、间是否意味着前面的研究并不完善呢?这让本文的作者百思不得其解。 老实说,当学生读完教授们的观点后,面对自己所选的论文不敢写了!真的!但为了毕业,还得硬着头皮写啊!怎么写?当时真有点“狗咬刺猬”。但这说明一个问题,教材上的教授们似乎没有给学生一个由浅到深又易到难的一个路径。也就是说,实际的操作性有待完善。好在学生是一位搞专利申请的法律工作者,要想知道专利的创造性或独创性的第一步是“查新”看看前人有没有搞过相类似的专利?或相类似的专利其技术达到了什么高度。这种“查新”是要经过国家认证的专门机构来进行,还要交费用,而写中文的毕业论文是不需要的,那就在百度和谷歌上搜吧。学生把申请专利的“查新”的方法给

12、挪用到中文论文的写作上。学生在写论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的塑造毕业论文时,通过在网上“查新”后发现关于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塑造的文章有很多,但几乎所有的文章都在说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如何如何,但很少有人来谈曹操作为一个男人的感情世界,尤其很少有人透过曹操对女人的态度和言行来展示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的另一面,这使学生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也是独创和创新点吧,于是学生就选择了一个新的角度,把曹操作为一个男人来写。而谈到曹操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其实不就是对曹操的这个人进行“审美”吗?基于这种认识,学生似乎找到了自信可以把论文写下去了。而要审美,就必须有审美的专业知识,也就是任教授所说的

13、“注重专业知识的含量”,于是又恶补了一把美学知识,否则对曹操的审美只能停留在“日常式审美”13的水平上。美学理论中对美的欣赏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日常式审美;第二个层次:鉴赏式审美;第三个层次:研究式审美。而本学生认为,这第二、第三个审美的层次就涉及到学术性了,而日常式审美只是一种感性的认知,没有达到理性的认知。学生认为在论文中对曹操的审美涉及了三个层次:在第一个层次的日常式审美中,论文先对曹操进行了日常式的审美,比如论文研究了曹操作为一个男人找妓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小说作者是通过曹操的语言来生动地刻画了曹操;在第二个层次的鉴赏式审美中,论文研究了曹操作为一代君王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和女人

14、,论文将曹操与刘备和孙权进行了对比,用对比的手法来研究曹操,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观点和分析;在第三个层次的研究式审美中,论文对张绣对曹操与其婶娘邹氏取乐的反应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提出张绣应该采取的其他非暴力的方法。学生在做完毕业论文时,看着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突然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为什么只有大学教授才能上“百家讲坛”,而一些著名的民间评书演员却不容易上?是因为“学术性”、“鉴赏式审美”与“研究式审美”成了他们的拦路虎,而要冲过这道拦路虎,就得学习和掌握文艺理论、文学批评、美学、心理学、社会学、史学等系统和专业的理论知识,并加以综合运用。那些大学教授在讲三国和水浒时,可以在感性和理性之

15、间游走穿梭,游刃有余,而理性便是学术的基础和归属,他们是在借助自己的系统的专业的理论知识对三国、水浒进行“学术上”的评品,再加上风趣幽默的现代语言表达,这可能是易中天等教授火爆的原因;而那些民间评书演员由于缺乏系统和专业的理论知识,在讲三国和水浒时,往往只能局限于感性之中,不易上升到理性的层面,因而就可能缺乏“学术性”,相对于本学生来说,就像任鹰教授所说的那样,他们所说的三国或水浒已经是“完全得到解决的问题”14和“缺乏理论色彩的常识问题”15比如,当听民间评书演员在表演时,他说了上句,我马上知道他下句要说什么,他说“且听下回分解”我则认为:不用了,下下回我也早知道了。而在听教授讲学术版的三国或水浒时你不知道他下句要说什么因此而变得津津有味。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民间评书演员就没有“市场”了,比如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时代就喜欢民间评书演员说的三国、水浒,而现在却喜欢听教授的“百家讲坛”这只是因为人在不同生长时期对文学作品有着不同的需求而已,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就像能教好小学、初中的老师与能教好大学、研究生的老师同样都是好老师一样。而民间评书演员如果要讲“学术版”的三国或水浒,就要静下心来学习,就像教小学、初中的老师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