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企业培训我国教师校本培训研究综述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426592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企业培训我国教师校本培训研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0年企业培训我国教师校本培训研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0年企业培训我国教师校本培训研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0年企业培训我国教师校本培训研究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0年企业培训我国教师校本培训研究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企业培训我国教师校本培训研究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企业培训我国教师校本培训研究综述(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教师校本培训研究综述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校本培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我国,虽然校本培训这种在职培训之实早已有之,但人们的研究兴趣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现则是最近几年的事.本文旨在对国内校本培训的研究现状作简要综述,以理清研究思路,供进一步深入研究参考借鉴。一、研究的缘起1.校本培训的来由校本培训这一名称与其说是舶来品,不如说是人们对舶来品理解与翻译的结果更为确切。资料表明,校本培训,校本教师教育等多种称谓实指同物.王少非在其校本教师教育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一文中所使用的校本教师教育一词,其参考文献主要是布里奇(Davidpidge)的(school-based

2、teachereducationinDevelopingTeacherProfessionallyReflectionsforInitialandIn-serviceTrainers).在对校本在职进修的认识与思考中,王秀美表示校本在职进修一说来自美国于90年代提出的SchoolbasedIn-service-EducationModel.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是杨明全的提法,其采用的英文翻译是School-basedteachertraining。其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理念与反思一文的注释多表明来自里斯克(MarilynLeask)的(School-basedInitialTeacherEduc

3、ation:theUnansweredQuestions.)周建平认为“校本”的英文是School-base,大意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其取意方式与郑金洲相同。郑金洲认为难以对校本作为一个明晰的鉴定,其英文是“School-based”,其含义一是为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不过郑金洲与林存华在认识“校本”一文中表明校本取的是“School-base”之意。显然,前后的出入多半是印刷和编辑粗心之故。考其来源可以看出,各不相同的称呼其核心还是一致的。这可能也正是“校本培训”一词逐渐得到公认和公用的原因。2.校本培训的使用王秀美认为我国的校本在职进修起步于90年代后期,是伴随着“

4、八五”师资培训的进程而逐渐探索形成的。关于校本培训概念的正式提出和使用始于何时,尚无定论。引发校本培训实践与理论研究热潮的偶然事件几乎是分别从南北两地同时产生的。以北方为例,校本培训大约起于80年代在我国的吉林、湖北、四川等地首先进行的以将学校为基本单位的组织教师学习的方式。其中广西桂教师范【1998】256号文关于全面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了以中小学校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大量的实践证明了这种培训方式有较强的实用性,也显示出其研究价值.1999年教育部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学都要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

5、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至此,校本培训之词在官方文件中首次被明确提出。在南方,1997年上海市教委颁发了关于加强教师进修院校和中小学、幼儿园自培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该文件的出台极大的推动了这一师资培训形式的开展。同时,各方面相关的理论研究也陆续开展起来。其中顾泠沅在走向21世纪的教师教育一文中将其作为一种未来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做了介绍,并表明校本在职教育比较符合我国地域分布广,培训任务重,经费短缺,保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等实际情况,是一种与离职培训优势互补的运作方式.3.校本培训研究兴起的原因及背景时代背景。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日益呼唤创新人才的背景下,我国的教育发展

6、日渐呈现出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明显态势。突出表现在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适应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社会需求,教育与经济相脱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由此可见,社会的快速发展迫使教育尽快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校本培训为代表的一系列新事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丰富已有的教育理论。郑金洲认为“校本”立足的依据主要有理论与实践间的张力促使研究者与实践者共同转向具体的学校教育实践。关注“校本”体现了教育理论工作者站在克服理论抽象,从务实的角度上直面具体的学校实践,试图把一般的理论与丰富的学校实践相结合,从而探寻学校发展的方向以及重新构建理论的路径。因此,校本研究是理论工作者自觉的转向。学校在教育

7、中的位置使得“校本”逐渐纳入人们的视野。任何脱离了具体学校实践的教育指令,教育政策,教育方针或教育理论都是一纸空文.因此,最终将具体的,特殊的学校实践作为教育研究的入口是必然的趋势。学校的复杂性使校本层面日益凸显出来。在我们所习惯的从理论到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思维方式和研究逻辑无数次碰壁后的教训是: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具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它所具有的复杂性是其它学校的经验所不能说明的,是理论所不能充分验证、诠释的。换句话说,只有在具体学校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个别化理论”才更具适切性。郑金洲还认为,教育中对人的个性的张扬以及对激发人的创新精神的高度关注;教育管理体制上的变化与学校办学自

8、主性的逐步扩大都为走向“校本”及其实施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实践的呼唤。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8年10说28日)中提出的“跨世纪园丁工程”中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全体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今后三年将以各种方式进行一次全员培训。次年国家教育部在上海召开“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会上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至此,人们对校本培训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周建平认为校本培训实践与研究的兴起,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培养新世纪优秀教师的迫切需要与现行教师培训实效性低下的矛盾,使得“校本培训”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改革现有培训模式的强烈欲望已促发

9、了对新培训模式的积极探索,校本培训由此呼之欲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学校办学自主性的扩大。“校本课程”,“校本研究”的蓬勃兴起,是“校本培训”实践摸索和理论探索产生的最直接原因。另外,李玉娟、赵蒙城等人也从传统培训方式的弊端及校本培训已显露的实践优势方面提出了加强校本培训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还有一部分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致力于对国内外校本培训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介绍的学习,研究和借鉴,以及对现代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充分运用和发挥,试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校本培训及其操作模式。二、研究的特点校本培训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也昭示了目前的研究特点,脉络和水平。1.校本培训概念

10、的界说刘尧认为,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来培训全体教师(含职工)的一种全员性继续教育形式。田爱丽认为校本培训是以教师的任职学校为培训基地,以全体教师为学员(既是学员,又都是教师),本校校长和领导干部为组织者,领导者,以提高教学实际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培训模式。郑金洲按照欧洲教师教育协会的有关界定,认为校本培训指的是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赵蒙成认为,所谓“校本培训”,是旨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

11、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继续教育形式。余维文认为,校本培训是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中,以教师任职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互教互学为基本形式,在岗业余自学的一种进修模式。周建平认为,所谓“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专家指导下,由学校发起、组织,规划的,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方式来培训学校教师一种校内在职培训。张向新认为,所谓“校本培训”,简单地说,就是以校为本地师资培训,即基层学校与教学研究,教育科研融合在一起地培训活动,又称为学校自培。2.校本培训特点的研究与脱产集中培训相比较,卢辉炬

12、、谢清连认为校本培训有如下特点:长期连续性。校本培训以教师任职地学校为受训场所,可进行比较持续而长久地培训,甚至可以从参加工作直到退休。实践性。校本培训的前提是教师没有脱离工作岗位,将培训工作与教学工作紧密联系,能及时的学以致用。灵活性。能根据实际条件灵活机动地安排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并能针对学校的自身特点和每位教师的个体特点加以安排,做到继续教育个性化。经济性。校本培训免除了教师脱产培训的差旅费、学习费,减轻了教师和学校的负担,在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紧张,教师收入不高的情况下,尤其具有现实意义。卢辉炬等人还在总结校本培训特点的基础上,概括了校本培训的作用,即巩固作用、补偿作用,缓解工学矛盾,有助

13、于创建特色学校。周建平将校本培训与其他非校本培训相比,认为前者彰显出以下特点:目标的直接指向性。校本培训有效克服了传统教师培训(包括学历教育、脱产进修、在职进修等)的局限性,将培训目标直接指向教师和学校的具体要求,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通过培训解决学校和教师的具体实际难题,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组织的自我主体性。校本培训多由学校自身组织、规划,不仅培训方案由学校自身研究设计,而且培训力量也多半来自学校内部。当然也离不开校外专家的指导,但他们都是与学校教师结合成“共同体”,协同开展研究、培训。内容的现实针对性。校本培训的内容不再是为解决普通

14、性问题而选择的,而是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有什么问题就培训什么,其培训内容充分体现了差异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方式的灵活多样性。校本培训的方式极为灵活,主要由:课题研究;教育专业人员作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报告;优秀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师徒;学校或各教研组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开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校际间的交流、互往等。王少非、杨明全、王秀美等人则从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的角度探讨了校本培训的有关特点。王少非认为,制度化的校本教师教育具有以下特点:以中小学为基地,普通中小学承担起教师教育的责任,在教师教育中扮演一个更具影响性的重要角色,从而使自己不再纯粹是教师教育的消费者,也是教师教育的参与者。

15、(2)以伙伴关系为保障.“伙伴关系”在校本教师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是指在高等教育机构与同样作为机构的中小学之间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共同对教师教育行使权利或承担责任。如大学在校本教师教育的实施中应为中小学提供充分的支持,派出主课指导教师,培训培训人员等。(3)以实践为导向.这里包括三层含义。首先,校本教师教育的课程内容是根据学校实践工作的需要来设计的,以教育教学的实践技能为主.其次,课程的实践与中小学的实践具体活动密切机关,课程实践的权力基本上归中小学,由中小学主持并在本校中进行。再次,对实习者(受训者)的评价是以实践中的行为表现或通过行为体现出来的能力为依据的。王秀美从校本在职进修带来的教师继续教

16、育观念的转变方面进行了探讨。(1)对教师继续教育性质而言,由“补偿型教育”向“提高、参与型教育”转变。校本在职进修的性质在于提高和参与,注重教师个体的参与,注重教师经验的总结、个人兴趣的发展和自我提高,以提高教师解决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的能力。(2)对学校教师而言,由“被动性进修”向“主动性、参与性进修”转变。校本在职进修以教师为本,以教师发展为目的,强调教师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使教师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3)对学校继续教育的管理而言,由“外控式”管理向“内控式”管理转变。校本在职进修强调一切“以学校为中心”,学校管理者有了更广泛的继续教育自主权,教师培训不再是一种外在的负担,而是一种使学校更快发展的内在激励机制,是学校变革教师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