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的主要理论及其代表人物、著作教材课程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422760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的主要理论及其代表人物、著作教材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的主要理论及其代表人物、著作教材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的主要理论及其代表人物、著作教材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的主要理论及其代表人物、著作教材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的主要理论及其代表人物、著作教材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的主要理论及其代表人物、著作教材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的主要理论及其代表人物、著作教材课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的主要理论及其代表人物、著作教育基础一、孟子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的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起源二、关于教育起源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孟禄。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交往起源说代表人物:叶澜等人。教育学发展萌芽中国三、学记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1.相传作者为乐正克。2.“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3.“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息相辅”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4.提出教学相长和“师严然后

2、道尊”的教师观。5.“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式教学。6.“学不躐等”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四、孔子论语1.注重后天培养有教无类。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教学纲领和科目)3.“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习、行5.庶、富、教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要素。“庶”与“富”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五、墨翟1.教育思想以“兼爱”“非攻”为主。2.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用技术的传习。六、道家老庄学派主张一切顺其自然。西方七、苏格拉底苏

3、格拉底术或产婆术第一步: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定义。第三步:助产术八、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九、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2.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注:以上三人为师承关系,世称“古希腊三哲”十、昆体良(古罗马)1.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古代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教育学创立阶段(略。书P24)教育学发展阶段十一、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十二、凯洛夫教育学1.该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4、2.之前提过劳动起源说十三、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父母必读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十四、杨贤江(化名李浩吾)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十五、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教学与发展1.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十六、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教学过程1.强调学科结构2.倡导发现教学法十七、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十八、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1.全面和谐教育思想2.给教师的建议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十九、布卢姆教育目标

5、分类学1.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2.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我国近代教育家及主要思想(P26)二十、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二十一、教育目的理论1.宗教本位论: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2.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和社会成员。代表人物:荀子、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巴格莱、纳托普(又译为诺笃尔普)、孔德等。3.个人本位论:培养“自然人”代表人物:孟子、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马斯洛、康德、萨特、马利坦奈勒、爱伦凯、帕克等。4.教育无目的论: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二十二、课程理论流派1.学科中心课程论(又称知识中心课程论)(1)以斯宾塞、赫尔巴

6、特、布鲁纳为代表。(2)主张学校教育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3)代表理论:要素主义(巴格莱)、永恒主义(赫钦斯)、范例方式课程论(瓦根舍因)、发展主义课程论(赞可夫)、结构主义课程论(布鲁纳)。2.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1)以布拉梅尔德为代表。(2)认为应该把课程的重点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3.学生中心课程理论(1)包括理论:经验主义课程论(杜威)、人本主义课程论(罗杰斯)、存在主义课程论(奈勒)。(2)以杜威为代表的流派认为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同时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二十三、课程开发的模式1.目标模式(1)代表人物是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2)书中提到的

7、四个基本问题: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构成著名的“泰勒原理”。2.过程模式代表人物:斯腾豪斯1975年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强调课程开发关注的应是过程,而不是目的。3.情境模式(P51)理论基础是英国著名课程理论家劳顿提出的“文化分析”理论。二十四、课程评价的模式1.目标评价模式(1)首先由被称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的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泰勒提出。(2)这一评价模式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由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斯克里文提出,主张采用目的游离评价的方式,即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

8、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二十五、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二十六、教学反思(1)布鲁巴奇等人1994年提出四种反思方法:第一、反思日记第二、详细描述第三、交流讨论第四、行动研究(2)波斯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学生指导二十七、艾宾浩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遗忘曲线(P91)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二十八、遗忘的原因1.消退说:对遗忘原因最古老的解释。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2.干扰说:代表人物是詹金斯和达伦巴希。3.压抑(动机)说:弗洛伊德。4.提取失败说:图尔文。二十九、影响

9、个体身心发展因素的理论(略P108)三十、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三十一、洛伦兹(也译作劳伦兹)发现了印刻现象,首次提出关键期这一概念。三十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P117)三十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120)1.巴甫洛夫经典型条件作用理论2.桑代克尝试错误说,这也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普雷马克原则(祖母法则):用高频行为(喜欢的行为)作为低频行为(不喜欢的行为)的有效强化物。4.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三十四、认知学习理论(P123)1.苛勒完型-顿悟学习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2.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3.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论4.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

10、习论5.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3)具体运算阶段(7-12)(4)形式运算阶段(11-16)三十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和罗杰斯三十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后在维果斯基、奥苏伯尔、布鲁纳等人的推动下,这一理论得到充分发展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三十七、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P139)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5-8)3.可逆性阶段(8-10)4.公正阶段(10-12)三十八、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三水平六阶段(P140)1.前习俗水平(1)惩罚与服从定向(取向)阶段(2)相对功利定向(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3)寻求认

11、可定向(取向)阶段(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取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6)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三十九、美育的发展(P149)班级管理四十、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艾拉斯莫斯。四十一、马卡连柯提出平行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教学设计四十二、儿童本位综合课程的典范卢梭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杜威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和“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德国“乡土教育论”和“合科教学”教学实施四十三、教学组织形式(P338)1.设计教学法克伯屈于1918年创立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2.道尔顿制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于1920年提出。3.特朗普制

12、(灵活的课程表)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四十四、国外流行的教学模式(P343)1.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布卢姆创立2.程序教学模式斯金纳3.发现学习教学模式布鲁纳(这一理论与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思想、范例教学思想并誉为当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4.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5.范例教学模式瓦根舍因四十五、奥苏伯尔认为学习的内驱力由三部分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P352)四十六、最佳动机水平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四十七、学习动机的理论(P355)1.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巴甫洛夫和斯金纳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3.成就动机理论最初由麦克利兰和

13、阿特金森提出,后来由阿特金森加以发展。4.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的六因素与三维度5.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最早提出四十八、集体讨论(头脑风暴法)奥斯本于1939年提出来的一种培养创造力的方法。2,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2,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2,2,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2,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