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公开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36408942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虽有嘉肴(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虽有嘉肴(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虽有嘉肴(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虽有嘉肴(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虽有嘉肴(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虽有嘉肴(公开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虽有嘉肴(公开课)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公开课)【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学习重点】1、2【学习方法】朗读法、交流法【课前预习】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学记的有关知识。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课文容。【教学过程】1、 导课1、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明确:“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2、书法欣赏:老师创作的书法虽有嘉肴容就出自“五经”中的礼记学记篇。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红字注音: 嘉(ji

2、)肴(yo) 自强(qing) 兑( yu )命 学( xio )学半 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即使) 旨(甘美) 至道 (最好的道理) 善(好处) 困(不通 理解不了) 是故(所以) 自强(自我勉励) 自反(自我反省) 故曰:教学相长 (教和学互相促进)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推测语气,大概。) 3.礼记简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

3、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学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其中“教学相长”就出自本文。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示例: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

4、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字词问题并及时巩固。四、当堂检测(解释加粗字,并翻译全句,每生一句) 1、虽有嘉 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6、故曰:教学相长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7、其 此之谓也 明确

5、:(1)虽:即使;嘉: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2)食:吃;旨:味美;(3)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4)是故: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5)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6)长:促进。(7)其:表示推测语气;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五、合作探究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明确: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是怎样论证“教

6、学相长”的?明确:先从“嘉肴”、“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在从教与学的关系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从兌命“学学半”的话加以佐证。板书: 嘉肴 食 旨 学 知不足 自反 学习重要性 教学相长 学 学半 至道 学 善 教 知 困 自强六、熟读成诵(比一比,看谁背得快。)七、拓展延伸(备用)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君:名词作动词,统治。念:想着。 典:主。) 译文: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总是把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尚书兑命篇中说

7、:“始终如一地想着要以学习为主”。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与课时特训。虽有嘉肴教学实录(2014-11-25 14:27:36)标签:分类:关于语文教学教学主:让语文教学反哺母语发展。 市伯乐中学 艳华教学实录:虽有嘉肴教学实录【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成诵课文。2.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学习重点】1、2【教学思路】“言” “文”,“文字”“文本”。【课堂实录】学生课前5分钟演讲演讲者:七(7)班季思雨题目:闲时的遐想【俄国】克里别里师生点评:先后由2位同学打分,总评91分。课堂一、预习检省 读读 写写师:这个演讲给

8、我们的启发是,工作着是幸福的。没错儿,萧伯纳的幸福是工作,是创作。其实,学习着也是幸福的。你看,论语中的颜回学习起来快乐不?生:快乐。师生(齐诵):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师:同学们,学习了第十课论语十二章,我们知道了“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可以想见,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影响是多么深远。四书外,你可能也知道另一部儒家经典生:礼记。师:正是。今天,让我们走进礼记中的学记,探寻其独特之美。板书课题 虽有佳肴(ppt展示,本课学习目标)生:读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成诵课文。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生:齐读课题一遍、两遍、三遍师:有没有问题?生:

9、老师“嘉肴”的“嘉”字,不是“上好佳”的“佳”,应该是“王嘉婧”的“嘉”(众笑)。师:呵呵,你看书很仔细。这是读书的好习惯。可以写一写吗?生:一笔一划写“嘉肴”二字。师:写得时候,请同学们特别注意“嘉”字,上边“一横“长,下一横短;“嘉肴”两字都是上下结构,注意结构要匀称(师示)。谁能试着讲讲课题“虽有嘉肴”的字面意思?生:虽然有好的饭菜?师:你是说“虽”的意思是“虽然”?生:“即使”。师:对。“即使”更契合文意。生:合起来意思是“即使有美味的菜。”师:之前同学们,都作了预习,请介绍一下作家作品。生:读课文下注师:结合下注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知识,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好方法,好习惯。有人说,读书的妙

10、处在于“把厚书读薄”,同时也能“把薄书读厚”。哪位同学可以补充一下生:虽有佳肴出自学记,学记出自礼记。师:。你梳理了三者的关系,且准确清晰。生: 我补充一下学记的介绍: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生:据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生:学记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师:好。你们预习充分,值得全体同学学习。那么,我们怎样“读懂”、“读厚”虽有嘉肴呢?这节课后,便可知晓。Ppt展示:读的三个要求读清楚读得好听读得有味(6个同学读文,每人一句话)师:读清楚,就是要读准确,看看下面字音,你能都读对吗?生:4位同学分别板书,错一,自强的“强”错为二声调。师:这样,我们可以更好的读课

11、文了。要“读得好听”。生:朗读课文,注意节奏的美感。师:注意停顿自然、适当(此环节:结合课后练习“一”,意在让学生,在品读中体会古文的韵律之美)生:(边读边做记号)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二、学习交流比比说说记记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一起疏通一下文章的意思。生:先逐句翻译课文。再梳理字词:生:分组演示,明确:1.通假字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2.古今异义A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B不知

12、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意义。C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D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3.词类活用A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甘美。B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4.一词多义学学学半音xi鄌,教学学半向别人学习其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不知其旨也它的5.文言句式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三、思考总结拓展诵读深思生:自由朗读、熟读课文。师:呵呵,这是咱班同学的墨迹,想看吗?有横幅,有立轴。为了同学更好的学习古文,他们花了功夫呢。他们一人挥毫一句话,只是老师打乱了顺序。你能排出正确的顺序不?生:6位同学各自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学排序。背诵课文师: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13、很高呀,效果也不错。仔细请想一想,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生: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生:意思是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师:对。道理很清楚。这是课文的第4句话吧。文章总共6句话,言简意赅。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把这个道理“抛”给读者呢?或者说,我们共同探讨下,本文说理的艺术。生:(分4人小组讨论、交流)生:文章应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师:哦。是的。结合具体的语句,你能说得再详细些吗?生: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师:引出下文什么?生: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师:是。或者说,由“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生:“类比推理”师:好的。咱们回到文本的思路上。1、2句“佳肴”、“至道”作类比,引出第3句教与学的关系的具体阐述,再得出第4句所言的生:“教学相长”的道理师:嗯,确切的说,是结论。细心的同学就会有发现了,这个说理,不只是“类比”,推理也很讲究,一句废话也没有。生:层层推进。生:1到4句.师:你很敏锐。我再追问一句:既然是结论,文章至第4句可矣。那么,何来5、6句的赘言呢?也请全体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