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模块检测试题7.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386887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模块检测试题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模块检测试题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模块检测试题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模块检测试题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模块检测试题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模块检测试题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模块检测试题7.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崇明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满分100分,答卷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5分)(说明:即将出台的上海市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将“识别、改正错别字,识别、修改病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根据语言环境选用恰当的字、词、句”、“掌握教材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默写教材规定背诵的古诗文”作为考点,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本为题中要义。那么,就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下列选择与填空吧,这些题目内容基本来自我们这学期所学课文。)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惆怅 富绰 体单力孱 囫伦吞枣B摸索 狭獈 长途拔涉 望其向背C戕害 惊悚 栩栩如生 矫

2、揉造作D时髦 慰籍 功亏一溃 淅淅沥沥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从小听说太史公久历名山大川而为文有奇气,颇心向往之。 过去读史记常觉得不过瘾,找不到我想象中的“奇气”。那时总以为 庄子的汪洋恣肆一泻千里,战国纵横家的辩才和词锋,苏东坡的豪放潇洒, 就是六朝文章的华丽铺陈, 称得起文“气”。 后来稍谙世事,从同情司马迁的遭遇出发,逐步体会到他的笔调之深沉、隽永,不同凡响。A但是 只有 再不然 才 B但是 尽管 其实 也C其实 只有 再不然 也 D其实 无论 或者 都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

3、下功夫。B夜读西游记,悟出“取经唯诚,伏怪以力,”不觉怀多感激,临风而叹息。C对于一个毕生以征战为业的武将来说,还有什么比生擒敌酋更大的满足呢?D现在,对于他的诗,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B“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

4、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贾平凹,陕西人,当代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秦腔、洗澡,散文集月迹、心迹等。B离骚,楚辞篇名,为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作品运用美人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C古人文集命名方式有多种,有的以作者的字或号命名,如苏东坡集;有的以谥号命名,如临川先生文集;有的以其官职命名,如王右丞集。D古代农历初一叫“朔”,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最后一天叫“晦”。6默写。(5分。任选5空,超过5空,按前5空顺序评分)(1)落花人独立, 。(晏几道临江仙)(2)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3)雾失楼台

5、, ,桃源望断无寻处。(秦观踏莎行)(4)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5)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孟子尽心上)(6)诵明月之诗, 。(苏轼前赤壁赋)二、现代文阅读(15分)时间与传统序言张光直布鲁斯坎格尔教授的时间与传统是一本讲考古学理论的好书,在美加考古学界也是受人尊敬和重视的一本书。它的中译本对现阶段中国考古学的进展应当是有积极影响的。考古学理论在中国一向不大受人重视。最近两年来出版的中国考古学年鉴对当代中国考古研究活动固然是很可靠的反映,但里面却根本没有涉及“考古学理论”这个范畴。可见,“理论”这件东西在当代中国考古活动中可以说没有什么地位。我相信中国考古学界对理论的漠视

6、不是偶然的,而有它历史上的因素。黑格尔曾经说过:“中国人的历史只包含赤裸裸的、明确的事实,而对它们不加以任何意见或推论。”这种论断固然很不可靠,但传统史学的确有特别着重记述客观史实的一面。它的另一面则是利用史实的选择和描述来表明历史学家的价值判断,所以自孔子以来便有“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的现象。这种凭主观判断来解释历史的作风,自有它趋于极端的一面,所以近代西方史学输入中国以后,便首先以传统史学的这一特征为打击的对象。其实,要讨论考古学理论在中国考古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得说清楚在使用“考古学理论”这个名词的时候,我们所指的概念是什么。最近在考古学专题六讲这本书里,我把自己对几个常用名词的用法

7、说明了一下:“资料”是研究历史的客观基础;“技术”是取得资料的手段;“方法”是研究资料的手段;“理论”是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性认识的总结,并反过来指导具体的研究工作。上面这个对理论的定义,我想一般是可以使用的。但这个定义比较狭窄严谨,因而在一般的运用中,我们不妨把它放宽些。我们可以说,考古学上的理论是在考古作业的每个步骤上指导我们做何选择,如何做此选择的,关于文化现实、社会现实的有系统的一套看法和想法。换句话说,在考古实践中,我们应当先知其所以然才能决定其然。使我们能知其然的便是考古理论。口口声声说他不相信考古理论,或者说他没有考古理论的人,并不是真没有考古理论,而是只有未经检讨的、不成系统的、

8、或者甚至是迷惑混乱的理论。进行考古实践并不是遵循一条不变的道路向前走,而是每一个步骤都会碰到岔路,需要加以选择。有理论的人进行这种选择是有根据的、有信心的;没有理论的人,进行这种选择是盲目的。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考古实践离不开考古理论。我们到野外去调查遗址的时候,应该如何调查?考古调查不是只有一个不变的方式,而是根据我们调查的目的和对古代文化社会生活的不同了解而有所区别。有人看到不同的遗物群便把它们当做不同的文化;另一些人则把它们看做是同一或不同文化对不同生活需要所做的不同适应。这两种不同的看法便与我们调查的范围、深度、顺序以及发掘与否等诸决定,有很大关系。考古发掘更是一套复杂的程序,从打

9、桩子到回填之间一步步的工作应如何进行,有着许多不同的方式。怎样能忠实地记录资料,同时又能提供回答特定问题的资料,这就要看考古工作者在发掘的具体地点、范围、各种专业人员的使用、发掘的细密程度等等问题上进行怎样的选择。发掘出来的遗物如何进行处理?有哪些可以留下来,哪些可以抛弃?对器物进行分类是为了什么目的?为了这种目的又应当使用哪些分类标准?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每个考古工作者必须回答的。无论是否意识到自己的理论体系,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在进行自己的选择时,考古学者是一定要应用他对历史认识的理论的。这几个例子应该可以说明考古理论与考古实践不可分割的关系。理论并不是一种空洞的主观成见,它需要与客观资料相对

10、照。四五十年来,世界考古学理论的中心很显然在美国。这并不是说美国有最好、最正确的考古学理论,而是说美国考古学界的理论是多元化的,也是特别发达的。因此,考古学工作可在许多丰富的理论体系中做适合自己立场与见解的选择,并且在这些体系中不断得到启示和刺激。 文化:中国与世界丛书编委会选了布鲁斯坎格尔这本书翻译并介绍给中国读者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布鲁斯坎格尔是加拿大人,在蒙特利尔的马克给尔大学任教。他的博士学位是在美国耶鲁大学得到的,而且多年来,他在美国考古学理论界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所以为人重视的一个主要原因,便是他不仅有精深的见解,而且持论公平,不属于哪门哪派,对当代各种新旧说法都能客观地做正面

11、、反面的检讨和批评、整理。读者读他的文章,能中肯地把握理论上的一些基本窍门,对各派学说的要旨优劣都能掌握,最后可以作明智的抉择。现在这本书的中译本出版在即,所以很高兴地写这几段话以志同声之欣悦。 1987年4月于美国哈佛大学7第段划线句“其所以然”和“其然”分别指 和 。(2分)8从“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可见孔子作春秋的目的是 。(2分)9上文列举了几个实例来说明考古实践与理论的关系,请对照前文关于几个考古学名词的说明,完成下面填空:(2分)“野外遗址中的遗物群”属于 ;“调查的范围、深度、顺序等”属于 ;“从打桩子到回填的一整套复杂工序”属于 ;“对遗物群的看法,对发掘与否的决定,对发掘地点

12、、范围、程度、人员的选择,对器物分类标准的确定等”属于 。A资料 B技术 C方法 D理论10下列各项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A近两年的中国考古学年鉴忠实地记录了当代中国的考古研究活动。B声称自己没有考古理论的人,其实有的是不成体系或迷惑混乱的理论。C考古学理论并不是一种空洞的主观成见,相反它是和实践紧密关联的。D因为有最好最正确的考古学理论,所以世界考古学理论的中心在美国。11从上文看,时间与传统这本书对现阶段中国考古学进展的积极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说明。(3分) 12本文和白莽作孩儿塔序同为“书序”,试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4分) 三、古诗词鉴赏(6分)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释】: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13本学期教材中学过苏轼的名篇 。(1分)14第一句中的“清”字用得极好,试分析其内涵。(2分) 15本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态?请结合诗中的句子加以分析。(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