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10-1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苏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366457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10-1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省10-1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省10-1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省10-1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省10-1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苏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10-1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10-1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苏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州中学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注:本卷共计110分,所以试题答案均应按要求写在答卷纸上,否则视为无效)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牛虻mng 侍候c 桎梏k 大放厥ju词B饯别jin 脊背j 虫豸zh 不谙n世事C婆娑su 上缴jio 愧怍zu 卓有成效zhuD掳掠lu 跛脚b 盛筵yn 兢兢业业jn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恫吓 湮没 冬蜇 唯命是从 B撕打 绠概 赎罪 垂头耷脑C猖獗 嫉恨 诬蔑 销声匿迹 D铗锁 自诩 抽搐 义愤填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分

2、)A做人须诚实守信言出必行,一是一二是二,一言九鼎,这样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受到朋友、同行的信任,才能使事业兴旺发达。B但是,她没有恐惧,没有斥责,也没有成为这场劫难的牺牲品。豁然开朗的前景证明一个崭新的重要角色正等待着她。C田锋回头看了一眼被自己甩在后面的其他选手,微微一笑,并依靠这种五十步笑百步的自豪,向终点线奋力冲刺。D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A对家庭盆栽植物的摆放,专家提出如下建议:五松针、文竹、吊兰之类最好摆在茶几、书桌上比较合适,而橡皮树、丁香、腊梅等最好放在阳台上。B近年来,我

3、省各级政府将群众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和群众利益是否得到维护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主要标准,干部重经济增长、轻群众生活的观念开始改变。C在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过春节绝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乐,而是在追求一种过节的闲适和精神的愉悦,是一种传统的精神延续。D琵琶女的演奏的乐音真是太神妙了,白居易不仅听得泪湿衣襟,而且其他的听众也都陶醉了。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课文雷雨(节选)巧妙地采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将“过去生活”与“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让过去的矛盾推动现在的矛盾,冲突尖锐激烈,深深吸引了读者。B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新乐府运动

4、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C“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夏日景物的特征。D欧阳修的秋声赋,虽然承袭了写秋天肃杀萧条的传统,但却烘托出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这是文章在立意上的创新。6、下列对第三专题中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杨柳岸”三字不是一般的写景文字,离别之人一见此景,就会想起别时之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杨柳岸”三字写别后之情,显得含蓄而有余味。B蜀道难前文引用了“五丁开山”和“六龙回日”这两个典故的作用是增加历史色彩并引人入胜。C“黄鹤之飞尚不得

5、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运用反衬、夸张的表现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D“槛菊愁烟兰泣露”一句运用正面烘托的方法,渲染周围景物的悲凉气氛,使抒情主人公的离别之苦更加突出。二、古诗文阅读(28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甲、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 (一)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二)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壮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廖;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7、。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犹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7、下列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认真从事,注重)B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揭发)C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余威)D念谁为之戕贼(摧残,伤害)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斧斤以时入山林 常以

8、肃杀而为心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于行为金C申之以孝悌之义 商声主西方之音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丰草绿缛而争茂9、下列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文段(一) 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B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统治者的虐政。C文段(二) “夫秋”以下的内容,将自然和人事联系起来,说明盛衰生死皆属常理,不足萦怀。D文段(二)中第二段写人有“万忧”“万事”更容易衰老。“而况”以下内容又进一层说,虽忧思成疾,但人生充实,成就可喜,不必听到秋声而生悲哀之情、怨恨之情。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9、现代汉语。(6分)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3分)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3分)1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一)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二)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 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注释:咸阳,秦汉两代故都。许浑,晚唐诗人,故乡润州丹阳(今属江苏)。(1)登高用一个“ ”字,奠定了全诗基调,咸阳城西楼晚眺用一个“ ”字

10、,奠定了全诗基调。(2分)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都是千古名句,你喜欢哪一句?请从内容或形式方面作简要赏析。(4分)12、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每空1分,共10分)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千呼万唤始出来, 。(白居易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 (王勃滕王阁序)四、(22分)甲、阅读下列雷雨选段,完

11、成1314题。(6分)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鲁侍萍 亲戚?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周朴园 怎么?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13、戏剧语言有丰富的潜台词,写出段中横线句子的潜台词。(4分) 14、根据以上周朴园与鲁侍萍对话,可以看出鲁侍萍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2分)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2分)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15说说你对以上段落中划线句子的理解。(2分) 丙、阅读下面

12、文章,完成16一19题。(14分)乱世中的美神(节选)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亦代代不绝。更何况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这样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个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

13、,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进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了那首浓缩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是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