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6344942 上传时间:2020-06-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原文】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注释】判官:唐朝协助节度使等地方长官处理政务和文书的官员。白草:牧草名,生于西北地区,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白草似莠而细,无芒,其干熟时正白色,牛马所嗜也。”王先谦补注谓白草“春兴新苗与诸草无异,冬枯而不萎,性至坚韧。” 胡天:这里指西北边塞。狐裘:狐皮袍。 锦衾:锦制缎被。角

2、弓:以牛角为饰的强弓。 控:控握,拉引。 都护:唐代曾先后在边境设置六大都护府,管理属区的边防行政和各族事务,每府有大都护、副都护。这里指北庭都护封常清,或泛指官兵。瀚海:大沙漠。 阑干:纵横。 百丈冰:形容冰雪覆盖之厚。 惨淡:凄清无光。中军:古时兵分左、中、右三军,中军为主帅运筹帷幄之地。这里指轮台幕府。 羌笛: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辕门:军营的正门。古代扎营时多用兵车环卫,出口处以两辕相对树起作门,所以叫辕门。轮台: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 天山:山脉名,横亘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山回路转:形容山路曲折回旋。【赏析】天宝十三年(754年)冬,作者任伊西、北庭节度判官,时武判官归京,岑参

3、在轮台幕府写了这首送别诗。这是一首送行诗,也是一篇白雪歌。这首诗以雪为线索,写雪天严寒,但又兼表其壮丽多姿;写惜别之情,却又无感伤,集中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和“尚巧主景”的艺术特色。“北风卷地白草折“显出风来势凶猛。“胡天八月即飞雪”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漫天飞雪。一个“即”字,惟妙惟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飘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

4、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从帐外写到帐内。“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这四句通过人和人的感受,通过种种在南来人视为反常的情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到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以夸张的笔墨,气势磅礴的勾出瑰奇壮丽的沙漠风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多么艰辛!“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写中军帐置酒饮别的情景。这些边地音乐,对于送

5、者能触动乡愁,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送客出军门,时已黄昏,大雪纷飞。这时见到一个奇异景象:“风掣红旗冻不翻”。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红旗,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别时雪满山路依依惜别之情。这首诗给人一种奇丽新奇的情趣。之所以能达到这种艺术效果,一是因为诗人有长期边塞生活的基础,能准确地把握边塞风景的特点,写出它的奇处;同时因为诗人富于想象,善于用浪漫主义的手法

6、表现出主观的体验和联想,而不是停留在对客观事物的描绘上。其次是它写景抒情极富变化。诗人善于用不同的手法,从不同角度写景抒情。有时实写,有时虚写。有时大笔挥洒,有时又精雕细刻。先用比喻手法写清晨的雪景;再用反衬、夸张手法写雪天雪地;后用烘托、对比手法写暮雪。从雪中的树、雪中的人、雪中的天地、到雪中的军营,雪中的红旗,雪中的天山。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由外及里,又由里及外;由地面写到空中,又由空中写到地面。立体地再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形象和诗人的丰富感情。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太薄。将军

7、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都护的铁甲冰冷难以穿著。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 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军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离愁别恨的俗套,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而是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似乎也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象,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纷纷瑞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动不

8、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全诗以雪生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方面,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都是被人传颂的名句。 岑参,是盛唐时期负有盛名的诗人,犹以“边塞诗”著称。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边塞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这从诗题中可以看出全诗在内容上分为两个层次:描写边塞雪景,抒发送友情怀。前十句写雪景。起笔即点出边塞风狂雪早:“风卷草折”似声声入耳,“八月飞雪”如历历在目。接着写雪后景色变幻:一夜之间,雪花覆盖了整个大地,特别是千万颗树木上的雪花,好似一夜春风吹

9、开了无数枝的梨花。这里,以春花喻冬雪,以南国暖色比北方寒景,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使这两句成为历代咏雪诗中的名句。然后自然转到写军营内的苦寒生活:“散”、“湿”承前继写雪飞雪落,冷寒潜袭;后用“狐裘不暖”、“锦衾薄”、“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等语,不仅写出边关将士奇寒难熬的艰苦生活,更从侧面反衬出大雪的酷寒。最后从纵横交错的空间景象着笔,既写出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自然之景,又用“愁”、“惨”两字语带双关,渲染饯别的气氛,感情色彩十分浓烈。后八句述别情。先写在中军帐摆设酒宴、演奏边乐欢送即将起程返京的武判官席次间的频频举杯、依依话别都只是在器乐的名称中略略带过,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饯别的情形。饮宴直到薄暮时分才告结束,送出辕门但见大雪纷飞,矗立在军营中的那面醒目的大红旗帜都硬硬地垂落着,在劲风中丝毫不能翻动。可以想见,旗帜上的冰凌何等厚重,塞外的天气是何等冰寒!而朋友却要在这样严酷的冰天雪地中赶路,怎不叫人担忧?一直送到轮台的东门,前方的天山道路都已被大雪铺满,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遥望朋友远去的身影,在山回路转中渐渐不见,只看见雪地上留下的一行人马走过的脚印词尽而意不尽,余味绵绵,使人低回不已。 诗以“雪”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塞外风雪送客图。所写的雪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为“送别”作了很好地衬托和铺垫,抒发出了作者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