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植物脱毒技术》-精选课件(公开PPT)

上传人:zhuma****mei2 文档编号:136341865 上传时间:2020-06-2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9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植物脱毒技术》-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四章植物脱毒技术》-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四章植物脱毒技术》-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四章植物脱毒技术》-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四章植物脱毒技术》-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植物脱毒技术》-精选课件(公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植物脱毒技术》-精选课件(公开PPT)(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植物脱毒技术,一、引言 多数农作物,特别是无性繁殖作物,都易受到一种或一种以上病原菌的周身浸染。例如,已知草莓能感染62种病毒和类菌质体,因而每年都必须更新母株。病原菌的侵染不一定都会造成植物的死亡,很多病毒甚至可能不表现任何可见症状。然而,在植物中病毒的存在会减少作物的产量和(或)品质。据报道,当以特定的无毒植株取代了被病毒侵染的母株之后,产量最多可增加 300(平均为30)。因此,为了提高产量和促进活体植物材料的国际交换,根除病毒和其他病原菌是非常必要的。虽然通过杀细菌和杀真菌的药物处理,可以治愈受细菌和真菌侵染的植物,但现在还没有什么药物处理可以治愈受病毒侵染的植物。作物,特别是

2、无性繁殖。,由于大部分病毒都不是通过种子传播的,因此,若是使用未受侵染或侵染程度较轻的个体的种子进行繁殖,就有可能得到无病毒植株。不过有性繁殖后代常常表现遗传变异性,在园艺和造林业中,品种的无性繁殖十分重要,而这一般都是通过营养繁殖实现的。如果在一个品种中,并非全部母株都受到了侵染,那么只要选出一个或几个无病株进行营养繁殖,也有可能建立起无病的核心原种。但是,若一个无性系的整个群体都已受到侵染,获得无病植株的惟一办法,就是由该植株的营养体部分把病原菌消除,并由这些组织中再生出完整的植株。一旦获得了一个不带病原菌的植株,然后就可在不致受到重新侵染的条件下,对它进行营养繁殖。,众所周知,病毒在植物

3、体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受侵染的植株中,顶端分生组织一般说或者是无毒的,或者是只携有浓度很低的病毒。在较老的组织中,病毒数量随着与茎尖距离的加大而增加。分生组织所以能逃避病毒的侵染,可能的原因是:在一个植物体内,病毒易于通过维管系统而移动,但在分生组织中不存在维管系统。病毒在细胞间移动的另一个途径是通过胞间连丝,但它的速度很慢,难以追赶上活跃生长的茎尖;在旺盛分裂的分生细胞中,代谢活性很高,使病毒无法进行复制;倘若在植物体内确实存在着“病毒钝化系统”的话,它在分生组织中应比在任何其他区域都有更高的活性,因而分生组织不受侵染;在 茎尖中存在高水平内源生长素,可以抑制病毒的增殖。 茎尖培养不但可以

4、去病毒,而且可以去掉所有的病原菌(包括细菌、真菌等),二、通过热处理消除病毒 基本原理,在高于正常的某一温度范围(3540)下,植物组织中的很多病毒可被部分地或完全钝化,但很少伤害甚至不伤害寄主组织。热处理,可通过热水或热空气进行。热水对休眠芽效果较好;热空气对活跃生长的茎尖效果较好。处理时间的长短,可由几分钟到数周不等。例如,麝香石竹在38下处理2个月,从而消除了茎尖内的所有病毒。然而,马铃薯病毒X(PVX)则要求在35下处理几个月才能得到一些无病毒茎尖。热处理之后要立即把茎尖切下来嫁接到无病毒的砧木上去(这是对于难以生根的植物而言,易于生根的可以直接接到培养基上。,热处理时,最初几天空气温

5、度应逐步增高,直到达到要求为止。若钝化病毒所需要的连续高温处理会伤害寄主组织,则应当试验高低温交替的效果。在热处理期间应当保持适当的湿度和光照。而且要对植物进行修剪,以增加植物忍受热处理的能力。 应用热疗法消除病毒的一个主要限制在于,并非所有的病毒都对热处理敏感,例如在马铃薯中,应用这项技术只能消除卷叶病毒(leaf rool virus)。 和单独采用热疗法相比,茎尖培养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很多不能由单独的热处理消除的病毒,可以通过茎尖培养和热处理相结合,或单独的茎尖培养而消除。因而,茎尖培养现在已经成为消除病毒的一个很常用的手段。,茎尖(shoot tip),约0.11mm,多数是由茎尖培

6、养得到去病毒植株。 或者是茎的顶端分生组织(apical meristem)0.25mm以内。,三、方法,解剖镜(体视显微镜),解剖针,解剖刀。为了防止茎尖变干,要在衬有无菌湿滤纸的培养皿内进行解剖。 茎尖外植体要用75酒精浸蘸一下或0.1的次氯酸钠消毒(10分钟)。 在剖取茎尖时,要把茎芽置于解剖镜下,一手用一把细镊子将其按住,另一手用解剖针将叶片和叶原基剥掉。当形似一个透明闪亮的半球形顶端分生组织暴露出来之后,用一个锋利的长柄刀片将分生组织切下来,上面可以带有叶原基,也可不带,然后用同一工具接种到培养基上。对于难以生根的要嫁接到健康的砧木上。 注意,不要太大,以免带有较老的组织。,四、茎尖

7、培养中影响脱毒效果的因素,(一)培养基 MS培养基是常用的较好的适于茎尖培养的培养基之一。下表是几种常用于茎尖培养的培养基。 虽然较大的茎尖外植体(500m)或更长在不含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中也能产生一些完整的植株,但一般来说,含有少量(0.10.5mg/L的生长素或细胞分裂素或二者皆有常常是有利的。 在各种不同的生长素中,应当避免使用2,4D因为它通常能诱导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广泛使用的生长素是NAA和IAA,其中NAA由于比较稳定,效果更好。,(二)外植体大小,在最适培养条件下,外植体的大小可以决定茎尖的存活率。外植体越大,产生再生植株的机会也就越多,在木薯中,只有200 m长的外植体能够形

8、成完整的植株,再小的茎尖或是形成愈伤组织,或是只能长根。小外植体可能也不利于茎的生根。然而,不应当离开脱毒效率(它与外植体的大小呈负相关)单独看待外植体的存活率,因此,外植体应小到足以能根除病毒,大到足以能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植株。,除了外植体的大小之外,叶原基的存在与否也影响分生组织形成植株的能力。大黄离体顶端分生组织必须带有23个叶原基。Mrashige(1970)等虽然证实了不带叶原基的离体顶端分生组织有可能进行无限生长,并发育成完整的植株,但他们认为,叶原基能向分生组织提供生长和分化所必需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含有必要的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中,离体顶端分生组织可能在组织重建过程中迅速形成双

9、极性轴。虽然培养不带叶原基的顶端分生组织是可能的,但对于脱毒来说,看来并不实际可行。正如Murashige所说的,“如果培养方法得当,用较大的茎尖做外植体,其消毒的效果并不一定比只用分生组织差。”,(三)、 培养条件,在茎尖培养中照光培养通常都比暗培养的效果好。在马铃薯中建立茎尖培养物的最适光照强度是100lx,但4周后应增加到200lx。当茎已长到1cm高时,光照强度应进一步增加到4000lx。 温度通常是25+2。,(四)、外植体的生理状态,茎尖最好是由活跃生长的芽上切取。在麝香石竹和菊花中,培养顶芽茎尖比培养腋芽茎尖效果好。但在草莓中Boxus(1977)没有看到这种差别。即使在腋芽比顶

10、芽表现较差的情况下,为了增加脱毒植株的总数也还是要采用腋芽,这是因为腋芽在每个枝条上有好几个,而顶芽只有一个。 取芽的时间也是个重要因素,这对于温带树种,植株的生长只限于短暂的春季,此后很长时间茎尖进行休眠,直到低温或光打破休眠为止。在这种情况下,茎尖培养应在春季进行,而若要在休眠期进行,则必须采用适当处理。在李属植物中,取芽之前必须把芽保存在4下近6个月之久。,茎尖培养的效率除取决于外植体的存活率和茎的发育程度之外,还取决于茎的生根能力及其脱毒程度。在麝香石竹中,虽然冬季培养的 茎尖产生的茎最易生根,但夏季得到无病毒植株的频率最高。在所研究过的大多数马铃薯品种中,在春季和初夏采集的茎尖比在较

11、晚季节采集的容易生根。,(五)、热疗法,尽管顶端分生组织常常不带病毒,但不能把它看成一种普遍现象。现有足够证据表明,某些病毒实际上也能侵染正在生长的分生区域。若把茎尖培养和热疗法结合起来,也有可能获得脱毒植株。热处理可以在切取茎尖之前的母株上进行,也可以在茎尖培养期间进行。应用前一个方法还有一个有点,即由受热处理之后的母株上,可以切取较大的外植体进行培养,因而可以增加能够存活并发育成无病毒植株的茎尖的百分数。在草莓中将热处理(36 ,6周)与茎尖培养结合起来,比单独茎尖培养对于消除温性黄边病菌和其他较稳定的病毒更有效。在大多数草莓品种中,热处理还能提高植株的生长速率。 但高温处理的时间要慎重决

12、定,时间太长,对于植株有伤害。,(六)通过愈伤组织培养消除病毒,在由受感染的组织形成的愈伤组织中,并非所有的细胞都均匀一致的带有该种病原菌。已经由若干种植物的茎尖愈伤组织中再生出无病毒植株。在受病毒全面侵染的的愈伤组织中,某些细胞之所以不带病毒,可能是由于:病毒的复制速度赶不上细胞的增殖速度;有些细胞通过突变获得了抗病毒的特性。由受到TMV病毒感染的烟草叶片取下1mm的外植体进行培养,在生植株中有50是无毒的。据报道,在马铃薯茎尖愈伤组织再生植株中,不含PVX植株的频率(46)比由茎尖直接产生的植株中的频率要高得多。不过,在 考虑采用愈伤组织培养消除病毒的时候,不能忽略培养细胞在遗传上的不稳定

13、性,以及某些农作物还不能由愈伤组织再生植株。,(七)脱毒效果的检验,最简单的方法,是检验叶和茎是否有该种病毒所特有的可见病症。 病毒的汁液感染法(saptransmission)是一种用于检验病毒的所有方法中最为敏感的方法,由受检植株上取下叶片,置于等容积(W/V)的缓冲液(0.1mol/L 磷酸钠)中,用研钵和研杆将叶片研碎。在指示植物(对某种或某些特定病毒非常敏感的植物)的叶片上撒上少许600号金刚砂,然后用受检植物的叶汁轻轻涂于其上。适当用力摩擦,以使指示植物叶表面细胞受到感染,但又不要受伤叶片。大约5min后,用水轻轻洗去接种叶片上的残余汁液。把接过种的指示植物放在一间温室或防蚜虫罩内

14、,株间以及与其他植物间都要隔开一定距离。取决于病毒的性质和汁液中病毒的数量,大概要68d或是几周,指示植物即可表现症状。在进行马铃薯的脱毒效果检验时常用的指示植物有千日红、苋色藜、野生马铃薯、曼陀罗、辣椒等等。,不过,一些植物病毒,如草莓黄化病毒和丛枝病毒等,不是通过汁液传染的,而是通过蚜虫传播的,在这种情况下,则须将脱毒培养后的芽嫁接到指示植物上,根据指示植物的症状表现,判断是否脱除了病毒。 检验植物中是否存在着病毒的其他方法,还有血清测验法和电镜观察法。对于不表现可见症状的潜伏病毒来说,血清法和电镜法是唯一可行的坚定方法。,(八)通过茎尖培养消除病毒的注意事项,要想得到和繁殖一个品种的脱毒

15、植株,首先必须了解有关该种植物的一些背景知识,特别是可能周身侵染该种植物的病原菌以及这种植物的繁殖方法等。然后应当检查实验植物是否携带所疑有的病原菌,并确定茎尖外植体的适当大小,能导致生长最快和最有可能消除病毒的培养条件。最后反复检查茎尖产生的植株是否还带有疑有的病原菌,并在能杜绝任何再侵染可能性的条件下,繁殖那些确已脱毒的植株。,脱毒的好处:一方面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植物活体材料的进出口。 除了掌握组培技术外还有懂得病理学和温室栽培学等的知识。,马铃薯脱毒程序,1在正常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在土中种一块单芽眼块茎,当第一个芽长到 约15cm高时,将顶端切下68cm长。去掉下面的

16、2个叶片,在切日处涂上生 根激素后,把切条植人一个口径为10cm内装消毒土壤的花盆中,然后用玻璃烧 杯罩上,保持 10 d。 2植人花盆 34周后,将其移人生长箱中,其中光照强度为3000 4000lx,光照时间每天16h,气温白天约为3 6,夜间约为3 3。 32周后打掉幼株的茎尖,以促使腋芽的生长。 4经过6周的热处理之后,折下1个腋生枝以从其上取芽,在植株上至少留下2个叶片以促其进一步生长。由折下的腋生枝上剪去叶片,但要把一小段基部叶柄留在枝上。把这个腋生枝包在湿纸内以防枯萎。 5.双筒解剖镜下,将茎尖解剖出来(枝条不必消毒)。方法是:把残留的叶柄向后拉,使腋芽暴露出来,用一根解剖针剥掉幼叶。,6当只剩下2个最幼小的叶原基时,用装在一根合适刀把上的一小片碎刀片切下茎尖( 300600um长),放在培养基上。 7在23,每天 16 h光照的条件下培养。 8.当茎长到3cm甚至更长并已生根时,即可移人土壤。起初要把植株保持在高湿度的环境中,若有些品种茎不生根,可以把它们嫁接到无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