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主题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_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320950 上传时间:2020-06-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主题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_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年(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主题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_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年(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主题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_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年(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主题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_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年(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主题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_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主题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主题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_(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坚持科学发展主题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湖南省长沙市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中实现又好又快率先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的核心内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十二五”时期最紧迫的现实任务。从全球竞争态势看,转变发展方式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竞争中成为“赢家”的必由之路,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抵御国际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激烈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从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一个事关全局的战略决策,不转不行;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慢转也不行;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乱转更不行。如何真正在加快

2、上下功夫,在转变上动真格,在发展上见成效呢?国际经验表明,在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不仅要把握时代的潮流趋势,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区域特点来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唯有如此,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才能真正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最终形成新的发展优势。而在这些依靠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谋求发展转型的城市中,湖南省长沙市堪称其中的典范。长沙市地处华中腹地,是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金融、交通、信息中心。历尽六十年的沧桑巨变,三十载的改革开放,我国南方这座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逐渐成为一个高楼林立、商贸繁荣、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发展新城。2006年11月,新任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

3、润儿,坚持科学发展主题,把握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秉承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响亮提出“又好又快、率先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要求长沙经济社会发展“湖南率先、中部领先、全国争先”,吹响了长沙率先中部崛起的冲锋号角。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长沙市坚持“又好又快、率先发展”总体要求,按照“五化一率先”即着力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两型”化、城市国际化、城乡一体化、管理法制化,率先基本建成“两型”城市和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部署,从结构调整、内生增长、创新驱动和改善民生入手,大力度、全方位、深层次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谱写了星城大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宏伟篇章。有转变就有

4、突破,有突破就有率先。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长沙市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了一次次漂亮的“转身起跳”,创造了一项项又好又快、率先发展的骄人业绩。“十一五”是长沙发展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在这个辉煌的篇章当中,长沙市实现了三大跨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一万美元、地方辖内财政收入超过了一千亿元,农村居民纯收入超过了一万元。长沙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排名由第12位跃升到第7位,综合竞争力在省会城市中居第6位,所辖4县(市)全部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行列。长沙先后获得“全国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

5、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最具软实力城市”、“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十大创业之城”、“十大品牌城市”和“十大国际形象最佳城市”等殊荣。这些辉煌的成就,清晰记录了长沙在转变发展方式上的艰辛探索,深深铭刻了长沙在又好又快、率先发展上的奋斗足迹。以结构调整为关键举措协调发展提质量陈润儿说,从长沙来看,这几年发展当中,最大的经验就是始终坚持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基础来抓,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调整优化结构对于转变发展方式而言,是打基础、利长远的关键举措。抓好结构调整,做到趋时而进、乘势而行,也就抓住了转变发展方式的“牛鼻子”。近年来,长沙

6、致力于解决城乡结构、要素结构、产业结构中的一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问题,不仅加快了发展转型的步伐,提升了发展质量的效益,而且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了主动,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了先机。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城乡结构更加协调。按照产业布局优化、区域功能融合、基础设施完善、资源配置有序的原则,以城乡一体发展落实集约发展、节约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区域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产出效率。从2007年开始,按照增强功能、提升品质、凸显风貌、支撑发展的总体要求,以畅通工程、安居工程、生态工程和品质工程为重点,积极推进城市发展从形态架构向承载功能转变、从规模扩张向集约发展转变、从政府主导向市场运作转变。初步形成了河西

7、与河东共同发展、新区与老区协调统一、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的城市格局。注重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以城市经济来激活农村经济,推动城乡建设规划、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事业和环境保护一体化。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新建改造农村公路7871公里,累计完成农村电网改造投资18亿元。开辟增收渠道、强化增收措施、落实增收政策等,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利用文化同源、地缘相近、经济关联的发展优势,顺应城铁高铁、高速公路、三网融合建设的发展趋势,突破城市发展旧模式,实施集群发展新战略。通过从长株潭城市群着眼,从“中部崛起”战略着眼,与湘潭、株洲、常德、益阳等周边城市对接发展;并通过放大长株潭城

8、市群“两型”改革试验区的综合政策效应,对接长三角和珠三角,加快中部崛起,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人才优先发展,要素结构更趋优化。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才问题是转变发展方式最现实、最紧迫、最根本的问题。近年来,长沙市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努力把长沙建设成为现代化人才的集聚中心、创业基地和成长摇篮。各类人才总量由2005年的48.5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74.3万人,拥有“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碳碳新材料领军人物黄伯云为代表的两院院士49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4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80人,人均大学生数量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2009年1月,长沙市抓住国

9、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高端人才外流的契机,适时组织实施了引进国际高端人才的“313计划”,即从2009年到2011年3年内,引进100名高端技术人才、高层管理人才和高级经营人才,30个人才团队以及知识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社会贡献大的学科带头人、产业领军者和经营操盘手。引进国际高端人才44人、人才团队8个,其中有12人进入了国家“”。2009年5月,长沙市决定,3年内引进储备10000名优秀青年人才,为长沙构筑人才支撑,积奠发展后劲。目前,已经到岗的优秀青年人才3000多名,其中博士、硕士近2000名。这些人才群体很快形成了人才培养链、技术转移链和产业发展链,为推进产学研一体

10、化探索了新路子。引进了人才,还需要充分激活人才。长沙市以“五百工程”为抓手,开发和提升党政管理人才。2009年,市委组织实施干部队伍建设“五百工程”,3年内在市直部门与基层单位之间双向选拔交流100人,从市直机关择优下派基层锻炼100人,面向村(社区)主职定向考录乡镇(街道)公务员100人,选拔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乡镇(街道)领导班子100人,面向社会引进充实市直部门中层专业骨干队伍100人,推动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推进产业高端发展,产业结构更为合理。坚持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发挥比较优势与提升竞争优势相结合、调整产业结构与促进产业升级相结合,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

11、增强竞争实力。首先,产业投入力度加大。出台了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若干问题的意见、六大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按照“增量调强,存量调优”的原则,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以中电软件园、太阳能光伏、比亚迪汽车等项目为重点,推进十大产业项目建设,总投资近300个亿。20062010年,全市工业投资总额达2201亿元,年均增长34%。其次,产业集群效应加强。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以高开区和经开区为主体,以东、西两线走廊为重点的放射状产业发展格局。在“两区九园”基础上,构建“三区三带”的工业经济新布局,打造“三环四廊六园”的农业经济布局,拓展“三圈四极”的服务业经济布局。再次,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按照

12、集约发展、质量增长、科技驱动的发展要求,积极培育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电动汽车、蓄能电站、数控机床、精密制造等新兴服务业。至2009年,全市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479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48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1%,科技贡献率近40%。以内生增长为路径选择“三驾齐驱”拓市场投资、消费、出口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被称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央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就从经济发展动力的角度指明了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近年来,长沙市坚持以扩大内需为主导方向,以内生增长为主要模式,推进项目建

13、设、创业富民、开放合作,从投资拉动“一骑领先”向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齐驱”转变,吸引更多优质资源,拓展更广市场腹地,积极探索出“内生型”改革发展经验。主攻项目建设,扩大内生增长空间。没有项目的落地建设,就没有投资的增长、产业的升级、结构的调整、后劲的增强,转变发展方式也就无从谈起。长沙市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促进大转型。为应对宏观形势变化、保证经济平稳增长,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以更加坚定的态度来主攻项目建设、更加精心的组织来抓紧项目建设、更加主动的服务来推进项目建设,确定了322个项目、总投资5636亿元的一揽子项目计划。同时,市里四套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项

14、目、服务一个企业,一个个项目实打实推进,一项项工程硬碰硬落地,一件件工作点对点落实,帮助企业解决了发展难题,增强了发展后劲。在抓项目组织推进时,进一步抓项目结构优化。努力在优化项目结构中做大项目规模,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实现科学发展,在质量效益的“好”中来求得发展速度的“快”。2009年1月,长沙确立并加快推进三“十”(十大基础设施、十大民生社会和十大产业建设)重大工程。目前,城市地铁、过江隧道、湘江枢纽等开工建设;武广车站工程基本完成,武广高铁正式通车;黄花机场、职教基地等顺利推进;广汽菲亚特、比亚迪等产业项目相继落户,既拉动了当前经济增长,又为长远发展增强了后劲。通过在项目开发上下功夫、在项目

15、招商上下功夫、在项目融资上下功夫,积极策划和推出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带动效应强的好项目,并以项目吸引投资,把项目和政策捆绑起来,围绕项目加强资本运作,创新投融资方式,争取更多的资本主体以合资、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项目融资方式来参与项目建设。推动创业富民,激活内生增长动力。创业是活力之源、发展之基,是内生增长、持续发展最为直接、最可持续的途径。通过近3年的大力倡导和努力实践,长沙市形成了政府鼓励创业、部门服务创业、社会支持创业、群众自主创业的良好格局。一方面,通过进一步放宽创业条件,降低创业门槛,拓展创业空间,使得长沙市的创业领域变得更广、思路更新、水平更高。在长沙,通常是市场需要什么,政府就鼓励做什么,什么赚钱,政府就支持干什么,这样力争使长沙有更多的家庭获得可观的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另一方面,长沙市还积极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提高创业者的能力素质。并且进一步加强创业指导和后续扶持,形成全过程的创业体系,铺设无障碍的创业通道,让想创业的敢于迈开创业脚步,让在创业的早日取得创业成果,让创成业的能够实现更大发展。扩大开放合作,提高内生增长水平。近年来,长沙市坚持以扩大开放合作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在增强“内力”的同时加快“外引”,在拓展“内源”的同时注重“外资”,在激发“内生”的同时坚持“外向”,努力把长沙建设成为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