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医疗管理核心制度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123758 上传时间:2020-06-24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制度)医疗管理核心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管理制度)医疗管理核心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管理制度)医疗管理核心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管理制度)医疗管理核心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管理制度)医疗管理核心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制度)医疗管理核心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制度)医疗管理核心制度(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制度)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医疗管理核心制度1首诊负责制度32医师查房制度33病例讨论制度44会诊与转科和转院制度6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86手术分级和授权管理制度9 7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08查对制度119病区医师值班和交接班制度11 10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311危急值报告制度1412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1713医患沟通和知情同意告知制度1914医嘱制度2115处方制度2216病历书写制度2217医疗技术管理制度2418临床医疗质量管理制度291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分级管理制度3320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4121.临床路径管理制度441首诊负责制度一、凡是到本院门、急诊挂号的患者,与医院建立医

2、患关系,首次接诊的医师对该患者具有医疗的职责与义务。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和相关的辅助检查,并及时规范书写病历,填写门诊日志。三、经初诊认为本专业疾病,首诊医师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治疗或收住院。如诊断或治疗有困难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四、经初诊认为非本专业疾病,首诊医师应将患者安排到专科就诊或(如急诊)请专科会诊。五、对急、危、重症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如非本专业疾病,边抢救边吩咐其他工作人员请专科医师会诊,被邀请的医师,必须立即赶到现场,实施救治。必要时通知医务处,调集院内相关人员,进行救治,职称最高者负责抢救治疗。六、凡需住院患者,首诊医师负责向疗区

3、联系。患者属于多科综合性疾病,应请相关科室会诊,以主要疾病收住相关科室。如果各科协商无果,则由医务处根据情况决定,各科必须服从。七、患者因病情需转科或转院,首诊医师根据情况负责联系安排。八、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给接班医师,并向接班医师交待病情,记录齐全方可下班。九、因本院技术条件限制不能收治,需转院治疗的重症患者,报告相关负责部门,护送并妥善安排至相应医院,如患方不同意,应签字。十、对于患者方面不同意入院治疗抢救的,均需签字确认并由院方保存。2医师查房制度(一)临床科室和病区建立三级医师诊治体系,实行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二)患者住院30分钟内有医师

4、诊查,急诊住院患者立即诊查。住院医师在患者住院8小时内进行查看和诊疗,主管医师在48小时内查看并提出诊疗意见,主任(副主任)医师在72小时内查看患者,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处置提出指导意见。(三)住院医师和值班医师随时观察急、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置,需要时请上级医师诊查指导。(四)上级医师查房须有住院医师和进修实习医师参加。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1次。住院医师对所诊治的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每日早晚查房。(五)诊疗组无主治医师或住院医师,由上一级医师代行查房职责;病区无主任(副主任)医师,由科主任代行上级医师查房。(六)上一级医师查房前,下级医师做好准备工作,

5、如住院病历、X线片、检查报告及检查器材;上级医师查房时,下级医师报告病历摘要、目前病情、检查化验结果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上级医师查房时对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做出明确的指示。(七)医师查房内容住院医师查房:重点查看急、危、重、疑难、待诊断、新住院、手术后的患者,同时查看病情稳定的一般患者;查看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开具和核对当天的医嘱并确定执行情况,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书写医疗文书,对进修实习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书进行修改和签名;询问、检查患者饮食等生活情况,征求患者对医疗、饮食等方面的意见。主治医师查房:对所诊治患者进行系统查房,尤其对新住院、

6、急、危重、诊断未明确及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住院医师和护士的意见,决定手术及检查治疗;倾听患者的陈述,进行医患沟通和医疗告知;检查住院医师书写的入院记录和重要医疗文书,进行修改、审核和签名;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征求患者和其亲属对医疗、护理、饮食等的意见;核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决定患者出院、转院等。 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重点解决疑难问题;审查对新住院、重、危症患者的诊断、诊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医疗、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八)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内容包括查房医师的姓名、职称、补充的病史和体征、

7、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的分析及诊疗计划等。上级医师的查房记录每周不少于2次,其中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每周不少于1次,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于患者入院48小时内完成。由下级医师书写的查房记录,在标题中显示上级查房医师的姓名和职称,记录中有查房指示,上级医师签名予以确认;由上级医师本人书写的查房记录,签名时须有职称显示。3病例讨论制度 为保证医疗安全,需对拟手术病例、临床疑难病例和临床死亡病例进行病例讨论。可组织病区医师、全科医师或院内多学科医师进行病例讨论,必要时可邀请院外医师参加特殊病例讨论。一、术前病例讨论(一)术前讨论病例由主管医师提出,或由科主任、主管职能部门指定。对手术过程较复杂、难度

8、较大的三级手术和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四级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和特殊手术必须进行术前病例讨论。(二)术前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或高级职称医师主持,手术医师、护士长及有关人员参加,可请麻醉医师和手术护士参加。(三)手术医师或管床医师报告病例摘要,患者及家属履行手术同意书签字情况,术前各项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和患者身体状况与要求。(四)讨论内容包括术前诊断及其依据,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手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手术可能发生的危险、意外、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麻醉方式的选择,手术室配合要求,术后注意事项。(五)参加讨论医师在查看患者、查阅病历及相关资料后发表讨论意见,主持人进行总结性发言,确认经讨论达成的术前诊

9、断、手术治疗等小结意见。(六)管床医师负责书写讨论记录。在术前小结中,按术前病例讨论的小结意见进行记录。如未能及时手术,则将术前病例讨论的小结意见记录在病程记录中。二、疑难病例讨论(一)讨论病例由患者主管医师提出,或由科主任、主管职能部门指定。住院后一周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住院时间超过30天、病情严重及特殊院内感染的患者必需进行疑难病例讨论。(二)讨论由科主任或高级职称医师主持,主管医师、科内医师和有关人员参加。(三)主管医师或管床医师报告病例摘要,参加讨论医师查看患者,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查阅相关资料,亦可在讨论前由参加讨论医师各自查阅病历和查看患者。(四)参加讨论医师对患者的诊

10、断治疗及相关情况发表意见,主持人进行总结性发言,确认经过讨论达成的诊断、检查和治疗等小结意见内容。(五)管床医师负责书写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在病程记录中,对疑难病例讨论的小结意见和执行情况进行记载。三、死亡病例讨论(一)住院患者(包括住院不足24小时)死亡,须在患者临床死亡后一周内进行讨论。特殊病例(包括存在医疗纠纷的病例)须在患者临床死亡后24小时内进行讨论。尸检病例可待病理报告发出后1周内进行讨论。(二)讨论由科主任或高级职称医师主持,科室医护人员和参与诊治的人员参加,必要时邀请主管职能部门派人参加。(三)主管医师或管床医师汇报病例摘要、诊治及抢救经过、初步认定的死亡原因及死亡诊断等,参加抢

11、救的医师报告患者救治情况。(四)参加讨论的医师对死亡病例诊断治疗的合理性和经验教训发表意见,主持人进行总结性发言,对需要汲取的经验教训发表意见,并确认经过死亡病例讨论达成的死亡诊断和死亡原因等小结意见。(五)管床医师负责书写讨论记录。在死亡记录中按照死亡病例讨论小结意见记录死亡诊断和死亡原因,并将死亡诊断和死亡原因记录在病案封面的出院诊断栏内。四、记录内容、格式与管理(一)病例讨论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地点、主持人和参加人姓名和职称。讨论病例的患者姓名、住院号和病例摘要。分段记录讨论医师的发言,标出医师的姓名和职称。记录主持人小结意见。记录者和主管医师或主持人签名。(二)参加病例讨论的医师不少

12、于3位,不得仅表示“同意以上医师意见”,病例讨论出现争议时,由主持人进行协商或做出结论。(三)病例讨论记录书写一式两份,一份病例讨论记录保存于患者的住院病历中,一份保存于科室病例讨论记录本内。(四)三级手术和四级手术患者均需进行术前病例讨论,二级手术依据主治医师或科主任要求进行术前病例讨论,每个病区每月术前讨论不少于2次。(五)非手术病区每月进行疑难病例讨论不少于2次。所有住院死亡的患者均须进行死亡病例讨论,当月无死亡病例时,在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中予以标明。(六)医疗机构可有选择地对临床死亡病例、医患纠纷病例等进行全院学术性、回顾性、借鉴性的病例讨论,原则上每年不少于2次,由主管职能部门召集和

13、主持,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和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参加。(七)病区设有专用的病例讨论记录本,记录本封面有病区名称、讨论病例的名称和使用起始至终止日期。(八)病区的病例讨论记录本由科室指定专人保管,除本科室的医师以外,未经医院主管职能部门和科主任同意,任何人不得查阅、摘录和复印病例讨论记录。病例讨论记录本在科室或病区保存2年。4会诊与转科和转院制度为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患者所患疾病超出所住专科的诊治范围时,应邀请其他专科医师进行会诊。患者主要疾病明确为非本专科疾病时,需转入相关专科进行诊治。患者所患疾病超出所在医院的诊治能力时,需转入上级医院进行诊治。一、会诊制度(一)会诊类型. 科间会

14、诊:需要其他科室协助诊疗患者时,应进行科间会诊。会诊由主管医师提出,管床医师开具会诊医嘱和会诊单,会诊单送交被邀请科室,被邀请的科室派中级或高级职称医师前往会诊。. 科间急会诊:急需其他科室协助诊治的急危重症患者,由管床医师或值班医师提出急会诊请求,开具急会诊医嘱,同时电话通知相关科室。相关科室在接到急会诊电话通知后,派出中级或高级职称医师会诊。. 科间点名会诊:患者病情需要其他专科的某位医师会诊时,由主管医师提出并与被点名会诊的医师联系同意后,开具会诊医嘱,填写会诊单,会诊单内写出邀请医师的姓名,被邀请的医师前往会诊。全院会诊:病情疑难复杂需要多学科协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医疗纠纷或某些

15、特殊患者可举行全院会诊。全院会诊由科主任提出,主管职能部门安排。会诊科室将会诊患者的病例摘要、会诊目的和邀请人员报告主管职能部门,由主管职能部门通知有关科室医师参加。远程会诊:应下级医院要求,上级医院可安排相关专科的中级或高级职称医师,应用电子视频对下级医院的患者进行网上会诊。院外会诊: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医院可邀请院外医师会诊或派本院医师到院外会诊,院外会诊需有邀请函,经医院主管职能部门同意,按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进行会诊。(二)会诊要求会诊医师应为中级或高级职称医师,会诊时由主管医师或管床医师,值班期间可由值班医师介绍病情,陪同查看患者,听取会诊意见。会诊后由会诊医师在会诊单内填写会诊意见、会诊日期、签名并标注职称。急会诊时签署的会诊时间应具体到分钟。(三)会诊管理病区设有会诊签收本,对会诊单的送达进行记录,会诊单送达时由应邀科室接收者签名,并注明接收时间。科间会诊和科间点名会诊的会诊单,由病区安排人员送到相关科室或病区,科间会诊和科间点名会诊在48小时内完成。科间急会诊电话通知时,通知人和接话人互报姓名和通话完成时间,在会诊签收本上记录,会诊单上须标注“急”字和会诊邀请时间,被邀科室派出医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