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论文工程建筑论文建筑工程技术论文: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目标与方法》-公开DOC·毕业论文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136071608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论文工程建筑论文建筑工程技术论文: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目标与方法》-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建筑工程论文工程建筑论文建筑工程技术论文: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目标与方法》-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建筑工程论文工程建筑论文建筑工程技术论文: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目标与方法》-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建筑工程论文工程建筑论文建筑工程技术论文: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目标与方法》-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建筑工程论文工程建筑论文建筑工程技术论文: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目标与方法》-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论文工程建筑论文建筑工程技术论文: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目标与方法》-公开DOC·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论文工程建筑论文建筑工程技术论文: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目标与方法》-公开DOC·毕业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工程论文工程建筑论文建筑工程技术论文: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目标与方法摘要:分析了市场对建筑装饰专业人才的需求,探讨了强化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详细地介绍了强化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与对策,从而提高学生素质,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建筑装饰工程专业人才。关键词:建筑装饰,高职,设计能力,教学方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建筑装饰行业的迅猛发展,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不少职业学校开设了建筑装饰专业。我校根据行业发展和市场变化,不断调整该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并不断丰富专业内涵,毕业生不仅受到了就业市场的广泛认可,就业方向也逐渐呈多渠道、多领域的趋势。本文就五年制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的教学目

2、标和方法做了点滴探讨。1 市场对建筑装饰专业人才的需求从社会的需求方面看,无论是质还是量,供求矛盾都很大,凡经济发展势头迅速的地区,包括县、乡一级地方都需要大量的建筑装饰人才,而与高职学校建筑装饰专业相对应的大学室内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数量极为有限,不可能满足各地方(尤其是中小城镇)的发展需要。为了应付工程急需,有些地方和单位只能安排未经过正规培训的人员承担设计工作。所以现状是不仅高级室内设计人才不可多得,就是中档次的装饰设计人员也大量缺乏。2 强化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单位主要是建筑装饰公司,装饰公司所接的每一项业务均要从设计开始,招投标要有设计图纸,一张效果图也是设计的结果

3、。而讨论工程的造价也取决于设计,要想减少或增加造价,就要更改设计。施工技术的难易程度、各种装饰材料的选用等,都与设计密切相关。所以各装饰公司都希望拥有自己的设计人才。可以设想,对于没有设计能力或能力薄弱的学生,用人单位是不会满意的。3 强化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与对策首先新生入学要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让每个学生明确将要学习哪些课程,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完成什么样的项目,形成什么样的专业能力。因为只有教与学的充分配合,教师与学生向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才有成功的可能。此外在每门与设计有关的课程教学上,都要以“培养学生设计能力”为其教学宗旨,并加强各课程之间的衔接。下面就建筑装饰专业所设置的若干

4、门课程的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设想,谈点看法和意见,期望与同行共同探讨。3.1 美术课中的结构素描训练素描的过程应是一个提炼的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线描训练过程。在学生通过写生掌握了形体结构素描的基本画法后,应安排学生作一定量的记忆画训练,就是默写。写生是对着对象画,而记忆画则是背着对象凭记忆作画,笔者认为这种训练对学生逐步获得设计表达能力是十分有益的。此外还要求学生平时多画速写,学会迅速地把看到过的或自己想象到的形象用笔记录下来。为了弥补学生美术基础的不足,动员学生业余加强美术基础的训练。3.2构成课教学中的虚和实三大构成是现代设计和现代艺术的造型基础,是一门重要的设计基础课。但目前构成

5、课的教学中偏重于纯粹构成,指舍弃了现实形态种种属性之后剩下来的抽象形式。这种抽象过程,将绝大多数现实状态中共同存在的基本单位或形态要素纯粹化,便于学生在基本训练中通过种种手段,创造出许许多多形态来,并在训练中体会了解设计中最基本的规律。这种训练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仅仅停留在纯粹构成的训练上,则必然造成后继的民用建筑设计课与室内设计课衔接上有距离。为了弥补这个教学环节,笔者认为在构成课的后阶段应加入有建筑目的的、有意义的,如环境意识介入的构成设计训练。3.3加强制图课中“阴影与透视”的教学和训练为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制图课中的阴影透视部分必须加强。对原工民建专业用的建筑制图教材,适当减少画

6、法几何部分,而阴影透视则需另加系统教材。在160学时的制图课中,用100学时讲投影作图与房屋建筑工程图,用60学时讲建筑阴影和透视,并配一定量的习题练习及一些综合性大作业。事实证明,高职学生完全可以接受这门课程。通过学习,只要给出建筑平面图与立面图,学生便能根据自己表现的需要,自行选择画面、视点与视高,绘制出正确的透视图,即达到对同一设计内容绘制多张透视图来进行比较与选择。这门课程的强化教学为建筑方案设计表现图及室内设计效果图的绘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4循序渐进、逐步掌握表现技巧建筑绘画是一门表现技巧课,直接影响到学生设计表达能力的培养。因为即使有较好的设计构思,但没有好的表现技巧,也无法使

7、人理解接受。建筑绘画课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先进行简单物品质感的临摹,然后是整张室内外效果图的临摹,接着是对照片的临摹,这时学生已基本掌握一定的表现技巧,但为了给建筑装饰设计课及毕业设计铺平道路,建筑绘画课程的最后应安排一次综合性练习,即给学生一套现成的平、立、剖设计方案图,要求学生绘制透视图,画出正确的阴影。接着自行设计表现手法,从图面的排版到色彩的选择及衬景的安排等,要求学生既要忠实表达设计,又要有较强的表现力,允许学生在一张图上灵活采用多种表现手段。3.5建筑方案设计的强化实践建筑装饰设计是以建筑物为中心的室内外环境设计。学生在学完民用建筑设计与构造并做了一些建筑构造及一多层住宅的平、立

8、、剖课程设计以后,学到了一些民用建筑构造知识与设计的基本原理。但要直接去学建筑装饰设计还有一定困难。为了使学生加深对建筑基本知识与设计原理的理解,学会设计方法,从而顺利过渡到室内外建筑装饰设计课程的学习,有必要在学习民用建筑设计原理的同时或之后,让学生反复进行一些模仿性建筑方案的设计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掌握方案设计的一般过程,学会查资料、作调查,进行功能分析、设计构思、草图表达、方案的比较与修正等设计手段,让学生懂得一个好的设计方案是如何产生的。为此笔者编写了建筑方案课程设计讲义,通过4个方案(大门及门房、公园售货亭、独院式小住宅、校园一角环境设计)的设计过程,并组织以老师为主学生一

9、起参加的方案讲评活动,使学生得以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知识,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设计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使后续的建筑装饰设计课得以顺利进行。3.6 建筑装饰设计的教学以课程项目设计为主导建筑装饰设计这门课程是最集中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课程,应有480学时。大学室内设计专业所设置的类似课程分为室内设计原理、室内设计、室内装修构造、家具与陈设、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庭院与室内绿化、商业建筑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史等多种课程,确实造成教学上很大的难度。但一方面我们有以前各门课程对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为基础,另一方面若采取以课题设计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仍能达到使学生具备中小型建筑装饰项目的设计能力这一目标。在教学

10、中可根据建筑装饰公司可能接触到的一些中小型建筑装饰任务来定设计课题,如住宅中主卧室与客厅的装饰设计、餐饮店或快餐店装饰设计、1间3间门面的专卖店或理发店装饰设计、俱乐部的KTV或歌舞厅装饰设计、办公室或会议室装饰设计及各类商店门面装修等。教师结合每一个课题讲授有关设计原理、装修构造特点、人体尺度、家具、陈设与绿化及心理学等,这样学生既容易理解接受,又马上可应用到课题设计中去。这样做一个课题设计,即掌握一部分切实有用的设计知识。当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设计课题后,就初步具备中小型装饰项目的独立设计能力,并能逐步形成专业群,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很好的技能保障。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为期5年的学校学

11、习中,只要培养目标明确,精心安排各课程的教学与衔接,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注重实践,强化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一定能够为社会输送高质量有素质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参考文献:1George Verghese.谈澳大利亚室内设计教育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7(1):29-30.2俞克新.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与教改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应智国.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与职业,2006(5):40-41.4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年回眸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5肖化移.审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