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价值管理)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043778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价值管理)真理与价值的统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年(价值管理)真理与价值的统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年(价值管理)真理与价值的统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年(价值管理)真理与价值的统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年(价值管理)真理与价值的统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价值管理)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价值管理)真理与价值的统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真理和价值的关系。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是辨证的统一。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它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其中,生产方式是决定社会制度性质和社会形态更替的主要因素/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是社存在的反映。从不同角度可以把社会意识区分为不同形式,如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意识形态和非社会意识形态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的反作用。社会有机体:社会有机体是指以生产时间为基础的各个社会层次,各种社会因

2、素和关系有机联系而又相互制约构成的社会整体。社会有机体形成于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中,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其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经济结构:经济结构由生产关系的总和所构成,指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政治结构:政治结构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在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方面看,表现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或劳动,从人与人相区别的方面看是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在社会关系总和中起着决定做用,因此,个人的本质如何确定,只有从他所处的社会关系,尤其是生产关系中才能得到理解和解释。自由:人的自由是指人的活动的自觉与自

3、主的状态和境界。人的自由就在与能够认识和把握必然性和规律性,并利用所认识的规律对世界进行改造。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发布时间: 2010-4-29 1:43:46 被阅览数: 115 次 作者: 王莉 文字 大 中 小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近年来,中国频发食品安全事故,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在利润的驱动下,不法生产者为了追求暴利,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制假贩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食品工业进入迅速发展时期,食品生产过程中,科学技术的运用一旦与“损人利己”的价值选择相结合,就使得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生存危机,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们每天都要吃,原本是给人们补充营养和

4、能量的食品却成了危害人们健康的毒品。科学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应该也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为最高目标,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从哲学的角度思考,就是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一、人类实践活动的两大原则 人类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两大原则。一方面,人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本质和发展规律,我们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就是真理原则;另一方面,人们是为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有着明确的目的性,这就是价值原则。真理的本性在于客观性,要求人们必须按照世界的本

5、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价值的特点却是主体性,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以满足主体的利益和需要为行动的目的。 二、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对立 1.客体性原则与主体性原则的对立。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人们在认识世界时,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构造一个虚假的世界,真理是排斥一切主观臆想的,在主客体关系中,真理原则强调的是客体性。价值原则要求人们在实践中以满足主体的利益和需要为出发点,使客体发生符合主体需要的变化,创造价值意味着对客体原有状态和性质的某种否定,强调的是主体性。 2.统一性原则与多样性原则的对立。真理是没有个别主体性和阶级性的,真理的主体是作为整体的全人类,因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真理都不

6、会因主体的不同而发生内容上的变化,不管你喜不喜欢,接不接受,它就只能是如此,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这是由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决定的,真理原则使不同的人不同的目的都服从统一的结果。价值是从特定的主体利益和需要出发,价值主体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不同的主体由于所处环境、经历、能力等不同,会有不同的需要,同一个事物对不同的主体会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关系,如药物能够帮助患者治病,对健康人却没有价值。不同的价值主体通过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来反映自己的需要,因此价值原则是多样化的。 3.条件性原则与目的性原则的对立。真理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必须服从的条件,遵循真理,实践才有成功的可能,违背真理,实践的结

7、果只能是失败,真理是决定实践的目的能否实现的前提条件。创造价值是实践活动的目的,人类只有不断的创造和使用价值才能生存和发展,价值原则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动机,人们在实践中调动自己的一切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就是为了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价值。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差异使得人们在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之间不可避免的要出现矛盾,真理原则从客体出发,价值原则从主体出发,客体自身的存在对主体而言,既有可能是正价值,也有可能是负价值。因此,遵循真理意味着不以主体为转移,创造价值却意味着对客体的某种否定。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矛盾在现实中表现为科学技术的道德中立与人们的道德要求的矛盾。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R.S.科恩说过:人

8、们通过科学活动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但科学发现并不总是能与人们的现实利益和道德准则保持一致,科学技术的实际运用有时会带来负价值,危害人的生存和发展。以中国的食品安全事故为例,一方面是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种添加剂被广泛应用,另一方面由于各种添加剂的滥用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现实告诉我们,科学的发展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爱因斯坦曾感叹:“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人类完全有理由把高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宣道士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历史上由于人们不能正确对待真理与价值两大原则的辩证矛盾,因此出现了两种极端思潮:唯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唯科学主义认为

9、价值的产生完全根据主体的主观愿望,不具备科学所特有的确定性和严格性,因而不是客观的,以此否定对价值问题作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反科学主义则夸大了科学技术在应用中出现的负面作用,认为现实社会的一切灾难都源于科学,因此人类应抛弃科学。这两种思潮一方面反映了真理与价值、科学与道德的对立,另一方面却又把二者之间的对立简单化、绝对化,都具有片面性。真理与价值的矛盾是人类生活中一对永恒的矛盾,只有正确的对待和解决这一矛盾,才能推动着人的认识和实践不断发展,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三、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真理与价值都是人的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同时存在于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脱

10、离了真理的价值原则是失去轨道的原则,脱离了价值的真理原则是没有意义的原则,这成为二者统一的基础和表现。 1.真理与价值的相互贯通。一方面,两大原则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互为前提。任何创造价值的活动,如果没有对于客观事物正确的反映作为指导,就不可能成功,任何寻求真理的活动,如果没有主体的利益和需要为动力,也无法贯彻下去;另一方面,两大原则又是互相包含的。真理具有价值问题,对于每一个真理,人们都要问“有什么价值”,据此来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知识就是力量”,说明了真理的存在本身就有价值。反之,对于每一个价值,人们都要问“这是真是假”,在任何成功的背后,都必然依据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即价值包含了真

11、理成分。 2.真理与价值相互引导。追求真理的目的在于实现真理的价值,即使是以追求真理本身为目的的科学活动,也是有其价值目的的,人们获得真理时,也就获得了自我升华和自我提高的价值。真理的具体化和全面化,如科学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更是包含了越来越多的价值因素。同理,人们对于价值的追求愈是深入,就愈接近客观真理。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利益,人们必须要关注制约利益实现的各种客观条件,正确地认识客体,认识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因此,对价值的追求必然产生对真理的追求。 3.检验标准的统一。实践是检验真理和价值的共同标准。检验某种认识是否正确,人们要把这种认识付诸实践,转化为行动,看它能否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

12、,“成功”就意味着价值目标的实现,这说明了在同一实践过程中,对真理的验证和对价值的验证是同时进行的。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和价值的共同标准,而且还是真理与价值实现具体、历史的统一的标准。在人类不断发展的实践活动中,真理和价值日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人类的全部历史都证明,实践不会允许违背真理的东西长久地保持其价值,也不会容许毫无价值的东西拥有真理权。”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基础,是前提,没有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人民的幸福生活,真理的指导是实践获得成功的前提和保证,科学技术作为真理的表现形式,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武器。今天,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通过

13、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进而推动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我们不能因为科学技术在运用中带来了负价值而否定其作用,科学技术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以及多大的价值,关键在人。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不能本末倒置,以牺牲人民的生命健康为代价换取企业的发展,中国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于生产者和经营者运用科学技术时违背了良心和道德,为短期利益而牺牲整个行业发展的长远利益,更牺牲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如果以损害人民生命健康为代价,我们宁愿不要这样的发展和增长。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追逐

14、利润无可厚非,但必须要对消费者负责,承担社会责任。中国处于经济转型中,一些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跟不上实践发展的需要,相关部门不能有效地发挥监督和管理的职能,导致不法经营者有了可乘之机。2009 年6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了食品安全法,填补了这一空白。但是,如果生产者经营者缺乏起码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规范再多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个和谐的社会,不仅需要法律的保障,也要有道德的支撑,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对公民进行引导。 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要求我们坚持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这也是人类实践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理。根据这一原理,一方面,企业应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

15、让科技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要牢记发展的根本目的,以是否满足人民的根本利益引导企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在实践中既要坚持真理,又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只有合理地应用科学技术,才能达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确保科学技术成为造福于人类的工具而不是危害人们的手段。(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9期) 一、 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 1、实践的客观尺度与真理 2、哲学认识论及其历史演进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 能动的反映论 1、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的反映 2、认识的主体结构和能动作用 3、坚持认识的客观性原则和发挥主体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三、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

16、动飞跃。 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 3、认识辩证运动的总规律 四、 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1、真理思想内容的客观性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真理的辩证运动 五、 真理观的实践意义 1、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科学的真理观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学风 第四讲 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一、 人同世界的意义关系与价值 1、实践的主体尺度与价值 2、实践的创价性与价值的特点 二、价值认识与价值观 1、价值认识的特点及其检验标准 2、价值意识的结构和功能 3、价值观及其社会价值导向作用 三、 价值与真理的辩证统一 1、价值与真理的辩证关系 2、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目标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体系和价值体系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价值目标是“人类解放” 3、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