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认知神经科学视野中的学前双语教学》-公开DOC·毕业论文

上传人:zhuma****mei2 文档编号:136019023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视野中的学前双语教学》-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视野中的学前双语教学》-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视野中的学前双语教学》-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视野中的学前双语教学》-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视野中的学前双语教学》-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视野中的学前双语教学》-公开DOC·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认知神经科学视野中的学前双语教学》-公开DOC·毕业论文(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史类浙江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视野中的学前双语教学 Pre-school Bilingual Education from the Prospective ofDevelopment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专业学院 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号班级 作者姓名指导老师 完稿时间 成绩 目 录摘要 1英文摘要 1前言 2一、儿童语言习得的认知神经机制 2(一)儿童语言习得的相关理论 2 1、后天环境论 2 2、先天决定论 3 3、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3 4、有关语言组织的认知神经科学观点 4(二)儿童语言习得的认知神经科学机制 51、言

2、语产生的脑区定位 52、言语的可塑性 63、言语的偏侧化 6二、 第二语言习得的认知神经机制 7(一)双语语义表正的脑功能成像 7(二)时间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8(三)第二语言习得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9三、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对双语教学的启示 12(一)学前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意义 12(二)个别教师谈目前幼儿园的双语教学 13(三)发展认知神经科学视野中的学前双语教学 141、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时期 142、第二语言的教学内容 163、第二语言的教学方式 17 4、第二语言教学的合适环境 17结束语 19参考文献 20发展认知神经科学视野中的学前双语教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0201班 施

3、莹指导老师:卢英俊摘要:本文从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利用最新的脑成像技术,如事件相关电位(ERPs,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脑磁图(MEG)、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等先进手段所得到的研究成果,来分析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及学习第二语言和脑的关系,从而在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视野中获得对学前双语教学的启示。关键词:发展认知神经科学 学前双语教学Pre-school Bilingual Education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Developmenta

4、l Cognitive NeuroscienceShi Ying Director: Lu Yingjun(Pre-school Education,Hangzhou Normal College for Pre-school Education,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Abstract: The topic of this paper takes the prospective of development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 which has employed the powerful advanced neuroimagin

5、g techniques, such as ERPs(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 fMRI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MEG,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in and languag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ome studie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young childrens brain development and its relation to second languag

6、e learning, the paper reaches certain useful conclusions to pre-school bilingual education.Key Words:pre-school bilingual education; development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 前 言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国际交融,社会环境要求更多的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无论是为了交流的方便,还是为了了解、尊重彼此的文化,掌握第二语言已成为国际型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目前,国内学习第二语言的人群越来越低龄化。国内的幼儿园纷

7、纷打出“双语教学”的招牌,以吸引幼儿及幼儿家长,保证生源。但当前的所谓“双语教学”存在许多缺陷与问题,实施过程是不成熟的,实施效果难以令人不满意。其中主要原因是教学时间的安排不合理;师资力量的缺乏;双语教学的内容、教学形式都还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体系等等。对于上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学术界出现很多褒贬不一的声音。有反对进行学前双语教学的,他们认为学前期的儿童生理、心理都没有较好的发展完善,这时的儿童应该享受自由、自然成长。而且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双语教学缺少语言学习的环境。因此,与其让他们身在教室,心在飞翔,不如让他们与大自然接触,天性使然地享受童年美好的时光。支持者的各种研究不仅从人文角度,而且从

8、心理角度论证了学前期间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当然,作者也十分赞同这一观点,即认为学前期间的儿童应当进行第二语言的学习。这一期间学习第二语言符合儿童脑发展的特点,而且是最有效习得第二语言的时期。本文将通过收集利用最新的脑成像技术,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事件相关电位(ERPs,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脑磁图(MEG)、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等先进手段所得到的研究成果,来分析学前儿童学习第二语言和脑的关系,论证儿童

9、早期第二语言习得的可行性,并针对目前学前双语教学的现状,提出相应的点滴建议,以期望用更适合儿童脑发展的方式进行双语教学,使儿童能更有效地学习第二语言。一、语言习得的认知神经机制 (一)儿童语言习得的相关理论有关儿童语言是如何习得的这一问题,有许多学派提出过自己的理论观点。1.后天环境论这种理论是以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和两种信号系统的学说、华生的行为主义学说为理论基础,认为儿童语言能力的获得完全是靠后天形成的。即他们否认儿童语言发展中的先天或遗传因素的作用,正如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所说,人类的任何知识(包括语言)都不可能超越于经验之外。他们将儿童的语言获得看成是简单的刺激(S

10、)反应(R)过程。儿童是通过模仿成人的语言行为,并经过不断地强化练习而习得语言。很明显,行为主义把语言习得这一过程简单地看作是多次重复和强化的外显的模仿行为,是对刺激所作出反应的行为。它忽略了言语行为不仅受到后天语言交互环境的影响,而且也受说话人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2.先天决定论这是一种与后天环境论截然相反的理论。它忽视后天环境的制约作用,而强调先天语言能力,以及遗传因素对语言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乔姆斯基(N.Chomsky)为代表的“LAD理论”和以勒内伯格(E.H.Lenneberg)为代表的“关键期理论”是两种比较有影响的理论。 LAD理论乔姆斯基认为儿童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先天语言获

11、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LDN)。他的理论基础及侧重点始终是放在先天机制上,似乎儿童只要通过先天的语言获得机制,利用环境中接触到的部分语言现象和语言材料,就能像语言学家那样从输入的语言素材中发现规律,从而获得语言。儿童是主动生成与发展语言的主人,并非是后天模仿成人而习得。 关键期理论勒内伯格的重要著作语言的生物学基础(The Biological Foundation of Language)中提到语言发展是受发音器官和大脑等神经机制制约的自然成熟的过程,即伴随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发音器官和大脑的神经技能逐渐成长发育。因此,语言的获得有其特定的时期,

12、一般是在212岁之间。3.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加拿大心理学家唐纳德赫布(Donald Hebb)认为婴儿在出生时就对人类言语的声音模式具有特殊敏感性,脑中具有接收、理解和生成言语的特殊结构,而这种结构要有适当的环境和经验的作用。这就是说人类的言语功能是大脑中先天的语言区结构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的“语觉论”以脑神经生理为基础,认为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是通过感受与辨识句子中的各种语义关系来达到对整个句子真实含义理解的一种高级感知能力,其功能是“感受与辨识语义关系” 即感受与辨识一句话的实际含义。儿童在语言获得过程中,随着交流经验的积累,各种语义关系结构模式将愈来愈丰富,直到这些模式达到一定程度时,儿童已经基本获得或掌握了这种语言。由此可见,该理论既承认儿童具有先天的语言获得机制,又强调环境的以及个体的作用。4. 有关语言组织的认知神经科学观点 在发现Wernicke失语症后,Wernicke提出了一个脑的语言加工模型。后来,波士顿大学的Norman Geschwind又对该模型进行了拓展,因此这一模型就被称为Wernicke-Geschwind模型。构成这一系统的关键部分是Broca区、Wernicke区、弓状纤维束(连接这两个皮层区的轴突束)和角回。现在有两种任务执行情况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Wernic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