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周敦颐》-精选课件(公开PPT)

上传人:zhuma****mei2 文档编号:136017144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周敦颐》-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1周敦颐》-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1周敦颐》-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1周敦颐》-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1周敦颐》-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周敦颐》-精选课件(公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周敦颐》-精选课件(公开PPT)(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編 宋元明清時代,第一章 周敦頤,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原名敦實,因避宋英宗舊諱改,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諡元,稱元公。曾歷任縣主薄,縣令,州判官、州通判,知州軍。晚年在廬山蓮花峰下建濂溪學堂講學,世稱濂溪先生,其學被稱為濂學。主要著作有:太極圖說、通書。 周敦頤是宋明理學的開山祖,在北宋五子中,惟周子著書最少,而諸儒辯論,則惟周子之書最多。(宋四子書抄釋題要),宋史道學傳:千有餘載,至宋中葉,周敦頤出於舂陵,乃得聖賢不傳之學,作太極圖說、通書,推陰陽五行之理,然後道之大原出於天者,灼然而無疑焉。 朱熹:蓋自鄒孟氏沒,而聖人之道不傳。世俗所謂儒者之學,內則局於章句文詞之習

2、,外則雜於老子釋氏之言,而其所以修己治人者,遂一出於私智人為之鑿,蓋已千有餘年於今矣。濂溪周公先生,奮乎百世之下,乃始探聖賢之奧,疏觀造化之源,而獨心得之。(袁州州學三先生祠記,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八),張栻:栻竊惟自孟子沒,聖賢失傳,曆世久遠。其間儒者非不知尊敬孔孟,而講習六經,至考其所得,則不越于詁訓文義之間而止矣。惟周先生出乎千載之後,而有得於太極之妙。今其圖與書具存,道學有傳,實在乎此。二程先生始嘗受學于周先生,更益光大,聖門之大全,至是發明無遺憾矣。(尤溪縣傳心閣銘並序,周子全書卷二十二) 黃百家:孔孟而後,漢儒止有傳經之學,性道微言之絕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複橫渠諸大儒輩出,聖學

3、大昌。若論闡發心性義理之精微,端數元公之破暗也。(宋元學案濂溪學案上),1.無極而太極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複動,一動一靜,互爲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 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故曰:立天之

4、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2.心性論 2-1 誠體神用 誠者聖人之本。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誠之源也。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誠斯立焉。純粹至善者也。故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元、亨,誠之通;利、貞,誠之複。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通書誠上),聖,誠而已矣。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靜無而動有,至正而明達也。五常百行,非誠非也,邪暗塞也。故誠則無事矣。至易而行難。果而確,無難焉。故曰: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通書誠下),誠,無為;幾,善惡。德:愛曰仁,宜曰義,理曰禮,通曰智,守曰信。性焉安焉之謂聖

5、,複焉執焉之謂賢。發微不可見,充周不可窮之謂神。(通書誠幾德) 寂然不動者,誠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動而未形,有無之間者,幾也。誠精故明,神應故妙,幾微故幽。誠、神、幾曰聖人。(通書聖),2-2 性者,剛柔善惡中 或問曰:曷為天下善?曰:師。曰:何謂也?曰:性者,剛柔善惡中而已。不達。曰:剛善,為義,為直,為斷,為嚴毅,為幹固;惡,為猛,為隘,為強梁。柔善,為慈,為順,為巽;惡,為懦弱,為無斷,為邪佞。惟中也者,和也,中節也,天下之達道也,聖人之事也。故聖人立教,俾人自易其惡,自至其中而止矣。故先覺覺後覺,暗者求於明,而師道立矣。師道立,則善人多;善人多,則朝廷正而天下治矣。(通書師),2-3 主靜無欲 聖可學乎?可。有要乎?有。請問焉!曰:一為要。一者,無欲也。無欲則靜虛動直。靜虛則明,明則通;動直則公,公則溥。明通公溥,庶矣乎!(通書聖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