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地理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6010072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地理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地理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地理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地理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地理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地理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地理word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 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读天体系统层次图,完成12题。1. 图中代码所表示的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地球的是( )ABC D2. 太阳系中各天体围绕太阳运转的原因是( )A太阳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99%以上B太阳是整个宇宙的中心C太阳的温度在太阳系中最高D太阳大气在太阳系中最厚读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图,完成36题。3. 黑子的活动周期是( )A11天B22年C24小时 D11年4. 图中反映的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哪种影响( )A气候B通信C航天 D磁场5. 图中反映出降水量与太阳活动呈负相关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 D甲和丙6. 由图中三地的纬度可

2、知,太阳活动主要影响地球的( )A低纬地区B赤道地区C中纬地区 D高纬地区读下图,完成710题。7. 关于虚线NS一线叙述正确的是( )A与赤道的夹角为2326B与黄道面的夹角为6634C北端指向北斗星附近D空间指向随季节不断变化8. A点连续两次看到太阳位于正南方向的时间间隔是( )A一个恒星日 B24小时56分4秒C23小时56分 D一个太阳日9. 图中AD四点在哪一点看不到北极星( )AA点BB点CC点DD点10. 若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11. 下列各地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 )A伦敦 B东京C上海 D乌鲁木齐12. 下列热力环流示意图,错误的是( )13. 造成初

3、春气温骤变的原因,除冷暖气流的影响外,云对气温高低也有一定影响。以下关于云对气温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造成地面气温不太高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造成地面气温升得更高夜晚多云,云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夜晚多云,云将地面热量传到太空中,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更低A BC D14. 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2010年1月20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华北地区有3到4级北风,20日夜间到21日多云,大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在8以上”,据此完成1518题。15. 文中所说最有可能是下列天气过程中的( )A冷锋B暖锋C准静止

4、锋 D台风16. 该天气过境后的天气特征是( )A天气转阴,多大风天气B天气转晴,气温升高,气压下降C天气转阴,多连续性降水D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17. 下图中气压变化符合上述天气系统的是( )A BC D18. 上述天气系统还可能造成( )A夏初江淮地区的梅雨B夏秋时东南沿海的台风C华北春季的沙尘暴D贵阳冬季的阴雨天气19. 与秘鲁寒流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A加那利寒流 B本格拉寒流C加利福尼亚寒流D西风漂流20. 表示南半球寒流的是( )读下图,完成2122题。21. 图中由流水作用沉积形成的有( )A BC D22. 图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 )A BC D读下面四幅气候资料图,

5、完成2324题。23. 地中海沿岸的气候类型是( )A BC D24. 图中气候类型是受一种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形成的是( )ABCD读下图,完成2526题。25. 图中区域的植被类型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26. 荒漠带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A海拔高度B气压带和风带C海陆位置D地形起伏南极半岛气温升高,暴雨骤增,已严重威胁企鹅繁殖,数以万计初生的阿德利企鹅因羽翼未成以及被大雨淋倒,全身湿透,很快冻死。科学家认为,若暴雨天气持续,阿德利企鹅可能在10年内绝种。据此完成2729题。27.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A火山喷发B地壳抬

6、升C人类活动释放的温室气体增多D黄赤交角变小28. 材料中反映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是( )A海平面上升 B极冰融化C影响农业生产 D影响生物生存29. 下列措施有利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是( )A减小能源使用量B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国际合作C压缩工业生产规模D大量使用制冷设备2018年1月,网文“中国人口形势雪崩”成为网上热搜。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相关部门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之初最低预测约少200万。在生育率方面,2015年中国生育率为1.05,日本2015年的生育率虽然同处低位,也有1.4,远比中国的生育率喜人。部分专家甚至推测2100年中国人口将消失一半。据此回答30-31题。3

7、0. 如果未来生育率走低的趋势不变,可能给我国带来的问题不包括( )A国防兵源出现短缺的情况B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加重C劳动力短缺,经济增长动力不足D老龄化问题加剧,社会负担加重31.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中国人口形势雪崩”,当前我国可采取的措施有( )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积极推行教育优惠政策ABCD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务工人员,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城归”行列,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据

8、此回答32-33题。32. “城归”队伍日渐壮大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产业已经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土地浪费严重D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33. “城归”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C有效缓解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由于出生人口锐减,俄罗斯拟恢复征收无子女税,无子女家庭每月须上缴6的薪水。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地域广袤,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气候寒冷,人烟稀少。据此回答34-35题。34. 俄罗斯拟恢复征收无子女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财政收

9、入,缓解财政压力B减少移民迁入过多带来的不利影响C缓解人口增长过慢的压力D缓解人口增长过快的压力35. 俄罗斯大规模人口迁移至西伯利亚地区,对迁入地的影响主要有( )加大迁入地就业压力缓解目前劳动力短缺状况加快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加剧当地环境污染问题A BCD第II卷(非选择题,共30分)二、读图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36. (10分)读图甲“日照图”和图乙“二分二至时地球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甲图中画出太阳直射光线。(1分)(2)该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当地球运行到乙图中的位置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范围是_。(2分)(3)甲图中A地此时的太阳高度为_;B地出

10、现_现象;B地的地方时是_;A、C两地相同的地理事物有( )(双选)(5分)A地方时 B线速度 C昼夜长短 D气候(4)乙图中,地球从位置运行到位置的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双选)(2分)A北京正午人影先变长,后变短 B天安门升旗时间越来越晚C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D极昼极夜范围越来越小37. (10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性质上看,图中B是_气团,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_地。(2分)(2)图为_锋天气图,目前正向_方向移动。该锋面过境后,E地天气状况是_。(3分)(3)图中F处是_气压中心,该天气系统位于_半球,在其控制下多为_天气。(3分)(4)当亚欧大陆受图

11、控制时,你所在地的气候特点是_;夏季当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图控制时,常出现_天气。(2分)38. (10分)下面图为甲、乙两城市某年人口变动示意图,图为A、B两地人口就业构成图。读图回答问题。(1)若图中甲、乙两城市人口规模相当,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是_城市。甲城市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乙城市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3分)(2)图中甲城市人口向乙城市迁移的原因可能是什么?(3分)(3)若图中A、B两地对应图中甲、乙两城市,则A地对应_城市,B地对应_城市。(4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5 BADAB 6-10 DBDDC11-15 DDCDA 16-20 DACDB21-25

12、DCABA 26-30 CCDBB31-35 DBCCB二、读图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36(10分)(1)画图:略(1分)(2)N(北回归线)(1分);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1分)(3)0(1分);极夜(1分);12点(1分);BC(2分)(4)CD(2分)37(10分)(1)(2分)冷C(2)(3分)暖北天气转晴,气温升高,气压下降(3)(3分)高北晴朗(4)(2分)寒冷干燥 伏旱38.(10分)(1)(3分)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出现了负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2)(3分)甲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过快,经济相对落后,剩余劳动力向经济较发达的乙城市迁移;乙城市人口出现了负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为了缓解劳动力不足问题,需要吸引人口迁人,且该城市经济较发达,可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3)(4分)乙 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