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江苏经济发展战略的转换(DOC 158页)_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5944921 上传时间:2020-06-20 格式:DOC 页数:153 大小:97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发展战略)江苏经济发展战略的转换(DOC 158页)_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2020年(发展战略)江苏经济发展战略的转换(DOC 158页)_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2020年(发展战略)江苏经济发展战略的转换(DOC 158页)_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2020年(发展战略)江苏经济发展战略的转换(DOC 158页)_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2020年(发展战略)江苏经济发展战略的转换(DOC 158页)_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发展战略)江苏经济发展战略的转换(DOC 158页)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发展战略)江苏经济发展战略的转换(DOC 158页)_(1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料网(http:/)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 江苏经济发展战略的转换半个世纪以来,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江苏的成功实践。面向新世纪,江苏广大干部和群众决心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必须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从现实经济状况(包括国际、国内和江苏自身的状况)出发,对合理地配置资源,选择恰当的经济发展路径和模式作出总决策,制定既体现全国整体发展战略的要求,又体现江苏人民共同利益和统一意志,能够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行动纲领。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证

2、明,当战略决策正确时,国民经济就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就得以改善,社会主义制度就得以巩固,而战略决策失误时,则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探讨、正确制定发展战略,才能真正把握全局,科学地预见未来,掌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才能顺利地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江苏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江苏自觉地制定和执行本省的经济发展战略,那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在由中央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时代,江苏经济只是统一计划经济模式的简单分解和复制,产、供、销、人、财、物的调拨、分配和使用,完全由国家计划安排。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政府是作为经济运行与经济管理的全权指挥者而存在的

3、,地方政府则是被动地贯彻中央政府行政指令、计划任务的执行者,而企业则是行政管理机构的附属物。在这样的体制下,江苏作为一个省份发展经济的自主权是相当有限的,几乎没有什么独立的经济行为。虽然,那时候也可能是不自觉地被动地在执行某种发展战略,但根本谈不上主动地去制定和执行对地区发展具有方向性、长远性、总体性指导作用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独特的经济现象,例如:财政、信贷包干,投资切块,资源快速开发,生产要素自我调节,地区间的贸易壁垒与竞争,产业同构化等等。这些完全不同于中央统制经济下的产物,显然同改革开放后有了很大自主权的地方政府独立的经济行为密切

4、相关。研究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也就随之提上了各级地方政府的议事日程。正确的战略犹如一面旗帜,起着统一认识,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巨大作用。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江苏省各级地方政府根据中央政府在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了一个又一个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战略,80年代中期,江苏在努力实现邓小平提出的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翻的第一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曾经开展过一场“2000年江苏”的大讨论,省、市、县三级都组织力量研究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省政府举办了“江苏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研讨会”,会后首次制定了“江苏十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纲要(1986-2000年)”,提出了“科技先导、

5、外向开拓、优化结构、集约经营”的十六字经济发展战略。1988年,江苏又在全国率先明确制定“科技兴省”战略,以取代“科技先导”。可以认为,这个战略与中共中央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注重效益、提高质量、协调发展、稳定增长”的方针,其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它是全国战略的地区化和具体化,实践表明,实施这一战略使江苏经济呈现全面高涨的势头。进入90年代,经过治理整顿,江苏经济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讲话后,江苏又提出了“三为主、四加快”的发展战略,即“加快改革,基本上形成以市场调节为主的经济运行新机制;加快对外开放,尽快形成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新优势;加快科技进步,逐步

6、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经济新格局;加快提高经济效益和结构调整,提前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这一发展战略是对前述“十六字”战略在江苏省情的认识及战略思考上的深化。它较好地概括了江苏经济在90年代发展中应有的新特点和新内涵,体现了改革、开放、发展整体推进,江苏经济、科技、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虽然,“三为主、四加快”的发展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又有所充实和发展,但其基本内涵和要求未变。实施这一战略,使江苏经济在有原基础上又有长足的发展。江苏经济的多项重要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实现了邓小平提出的江苏经济发展“要比全国平均速度快”的要求。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规划了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提

7、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进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90年代中期,江苏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本省跨世纪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的要求,成立了江苏省发展战略研究领导小组,组织全省各市和省各有关部门,开展了大规模的发展战略研究。1994年12月,中共江苏省第九次代表大会提出了江苏跨世纪发展的“三大战略”:一是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加速科技进步,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加速培养大批跨世纪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二是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在更宽广的领域,更高层次上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经

8、济运行基本同国际接轨,基础设施基本适应经济国际化的要求;三是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实施分类指导,加大“脱贫”攻坚的力度,在继续加快苏南及沿江地区发展的同时,重点加快苏北地区的开放,加速其工业化进程,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由小康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促进全省各个地区的共同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三大战略彼此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三大战略中,科教兴省战略是主体战略。20世纪中期以来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巨大影响,日益证明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为了加快江苏经济发展,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推动区域共同发展,必须坚持依

9、靠科教兴省战略,而经济国际化、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又促进着科教兴省战略的贯彻。与此同时,实施三大战略,还有力地推动江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21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坚持贯彻三大战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江苏省发展战略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的江苏跨世纪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1996-2020年),更明确地提出要实施“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区域共同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把三大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列在一起,即把“四大战略”作为江苏实现第三步目标的总体战略提出来。应该说,这个由“四大战略”组成的总体战略既体现

10、了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方针与要求,又是对江苏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经验和内在矛盾的总结和概括,因而它们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对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仍然是适用和有效的。二、观念转变是战略转换的前提随着江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21世纪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的利益关系、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心理状态出现许多新变化,既有振奋又有困惑,既有机遇又有挑战,这就更需要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也更需要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环境。实践一再证明,现代经济的成长,社会全面进步的实现,总是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先进思想、文化观念为指导的。推进江苏经济在新世纪的发展需要有新发展战略和多方面的努力,但解放思想、更

11、新观念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我们认为,增创江苏改革发展新优势,客观上要求人们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面对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这一新的历史任务去进行理论创新。从江苏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进一步解放思想:(一)正确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所作的概括与发展。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并且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提法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含意隽永,影响深远。但有些同志却用姓“公”与姓“私”的抽象对立

12、,来代替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他们坚持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不能等同起来,不能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看成是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还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能等同起来,虽然非有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把非公有制经济看成是社会主义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见当代经济研究,1999年第4期、第期、第期、第11期、卫兴华、方生、张炳光等人的讨论文章。显然,他们是以社会主义建立在纯粹公有制基础之上,以及社会主义要取消商品经济等理论为逻辑前提的。这些前提的理论是当年马克思提出来的,现在仍被部分同志认为

13、是完全正确的。但是,理论要由实践来检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原理中某些不符合今天中国社会主义实际情况的部分,我们不应该遵循,而应该因时因地因事制宜地加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领会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特别是正确领会十五大对这个理论的概括和发展。我们认为,十五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论述,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实践的科学总结,其指导意义远远超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范围。只要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稍作分析,就很难得出结论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的中级阶段乃至高级阶段,就有必要和有可能彻底消灭私有制,就

14、能取消商品经济、不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历史上看,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后不久,我们就曾根据社会主义只能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理论,不断地想在中国大地上消灭而且是彻底消灭私有制。结果却导致生产力的严重破坏,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也难以完善和发展。同时,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政府包办了本应由企业办的事情,企业没有积极性、主动性,民主难以发扬,腐败难以减轻,人民生活难以改善。短缺经济的特征十分明显!马克思曾分析过市场经济的缺陷,主张用计划经济来克服这种缺陷。而苏联、东欧和我国计划经济的事实却证明,计划经济并没有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也不能克服这种缺陷。计划经济同市场经济相比,它决不是一种好的资源配置方式。再从

15、现状和发展趋势看,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并未证实马克思的预言。新科技革命的世界浪潮,既有推动生产经营规模日益扩大的发展趋势,又有维持小规模生产经营的新趋势。借助于计算机、互联网人们可以实现在家办公,从事个体经营,而并不因此就降低生产经营的社会化水平,事实上,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空前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自由和方便,可能更乐于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对这种既有利于个人,又无损于并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生产方式,在社会主义中高级阶段能加以消灭和限制吗?特别是现在人们对不同于资本家的企业家的重要作用,认识得越来越清楚。即使是私营企业,企业家的存在和发挥作用,也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

16、。社会主义不仅不应消灭个体经济,而且不应消灭不同于个体经济而又适应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私营经济。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企业家的成长和发挥作用。既然,我们不能设想社会主义社会能消灭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混合经济。那么,这种所有制格局的社会主义经济,如何做到在提倡展开竞争的同时,又加强宏观调控?这只有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机制和制度来调节,才能做到和做好。这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社会主义经济既存在非公有制经济的必然性,又存在市场经济的必然性。不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到了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也仍旧要搞市场经济。一句话,有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市场经济。现在国有企业改革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个重要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框框搞企业改革,并使得江苏非公有经济一度发展滞后,市场化进程缓慢。总之,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尤其是党的十五大对这个理论的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