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人教版)基础过关训练29 登泰山记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5939554 上传时间:2020-06-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人教版)基础过关训练29 登泰山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人教版)基础过关训练29 登泰山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人教版)基础过关训练29 登泰山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人教版)基础过关训练29 登泰山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人教版)基础过关训练29 登泰山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人教版)基础过关训练29 登泰山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人教版)基础过关训练29 登泰山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过关训练29*登泰山记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2)道皆砌石为磴(3)稍见云中白若樗蒱(4)绛皓驳色,而皆若偻2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泰山之阳(山之南)泰山之阴(山之北)B南麓(山坡) 石罅(缝隙)C复循西谷(沿着行走) 绛皓驳色(错杂)D明烛天南(照) 戊申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与例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A余始循以入B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C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D余与四人拥火以入E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4比较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亭东自足下皆

2、云漫其远古刻尽漫失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A两个“漫”相同,两个“坐”不同B两个“漫”相同,两个“坐”相同C两个“漫”不同,两上“坐”相同D两个“漫”不同,两个“坐”不同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登泰山记中描写太阳将出时的景色是“,”,这是说,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

3、的颜色,霎时间成为五彩缤纷。(2)登泰山记中“,”两句把泰山的水景由两条河铺开成面写去,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完成711题。7选出纪年、纪月、纪日方法不同的一项()A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B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C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D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8选出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古今一也 B六王毕,四海一C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 D用心一也9选出下列句子中含有词类活用的一项()A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B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C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D石

4、苍黑色,多平方,少圜10选出下列句式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B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C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D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11选出对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译文:等到已登上山顶,(放眼望去)青山覆盖着白雪,明亮的烛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B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译文:四十五里的路程,路上都是石块砌的石阶,那石阶共有七千多级。C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译文:太阳升起来了,像朱砂那样鲜红,下面有红光荡漾承托着它,有人说,这就是东海。D望晚日照城郭,汶水

5、、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译文:眺望远处,傍晚的夕阳斜照城郭,大汶河、徂徕山美丽如画,半山腰上停留的云雾好像飘带一样轻柔。课外迁移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游千山记程启充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东引瓯脱,南抱辽阳,蓊郁而时有佳气。予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南折入山,数里,抵祖越寺。路颇峻,稍憩于寺之禅堂,乃登万佛阁。阁在山半,缘崖旋转,越飞梁而入。凭栏四望,天风泠然,因宿于寺。时戊子日也,循东山,望螺峰,附太极石,入岩涧。俯看万佛阁,已在下方矣。自一览亭迤西而北,入龙泉寺。晡时,往香岩寺,乱溪而东,岩壑窈窕。明晨,寺僧设斋,乃行,憩大树下。人境空寂

6、翛然,有遗世之想。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自龙泉至此,二十余里,陡绝洿陷,悬崖怪石,后先相倚,抚孤山,瞰深壑,奇花异卉,杂然如绣。翼日,晴霁,登中峰,顾瞻京国,远眺荒徼,山海混茫无际。数息,抵仙人台,峭壁断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栗。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九仙环弈焉。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摘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和之。坐石上,一老进麦饼。值饥,食之厌,问其姓氏,笑而不答,乃至寺。行几二十里,因惫,坐僧房。久之,乃自中会反祖越。回望诸峰,如在天上矣。

7、兹山之胜,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殚述。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物理之幸不幸,何如也?昔柳州山水以子厚显,予之劣陋,弗克传其胜,姑撮其大概如此。(选自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有删改)【注】程启充:明代正德进士,曾任御史、江西按察使,后被人诬告,贬戍抚顺、盖州等处十六年。瓯脱:泛指边界。浮白:满饮。1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B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C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

8、数步D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游记:顾名思义,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袁宏道的满井游记。B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似笛,通常称“胡笳”,在汉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游牧民族中,善于表现凄怆、哀怨的情感,富有悠远的穿透力,很符合那些边远游牧民族英勇剽悍的个性及牧马吹奏的特色。C中州:又名中土、中原、中国,黄河中下游河南的古称,意为

9、国之中、华夏之中。古代分中国为九州,中州为其中之一。其他八州是冀、兖、青、徐、扬、荆、豫、益。D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千山毗邻辽阳城,地处边界,山中草木繁盛,作者携下属徐、刘二人取道辽阳上山。B位于龙泉寺的万佛阁,从半山腾空而出,气势磅礴,游人凭栏远望,顿觉寒风四起。C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述游览千山的全过程,突出了千山“险峻秀丽”的特点。D作者运用平实质朴的笔法,细致地描绘了千山的自然之美,抒发了个人的豪情壮志。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10、语。(1)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译文:(2)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译文:16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苏轼游赤壁抒发了人生感悟,姚鼐登泰山赞美了大好河山。请仿照示例,另写两个句子。面对泰山,杜甫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登临黄山,徐霞客。漫步西湖,苏轼。17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2019年11月3日,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剧院座无虚席。一束光波伴着袅袅烟雾倾泻而下,照亮了舞台上席地而坐、身披铠甲的将军。悠远的古琴声拉开

11、芭蕾舞剧花木兰的序幕。芭蕾舞剧花木兰凭借唯美浪漫的色彩、精湛曼妙的舞姿、跌宕起伏的剧情,将中国传统英雄故事与西方经典技术完美融合,征服了纽约的观众。美国观众从中可以看到,今天的中国接续历史又承接当代,因而更加自信也更加开放。答:基础过关训练291答案:(1)wn(2)dn(3)chp(4)l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解释。“山麓”为“山脚”,而不是“山坡”。答案:B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也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

12、“由于”;可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可译为“在”“从”;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和”“跟”等。另一种主要用法是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相同点。例句中的“以”表示“在”某个时间;A和D两项的“以”相当于连词“而”;B和C两项的“以”表示原因;E项的“以”用法同例句,表示“在”某个时间。答案:E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中的“漫”可译为“弥漫”,动词;中的“漫”则译为“磨灭”,动词;中的“坐”与今义相同,动词;中的“坐”同“座”,名词。答案:D5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的识记。D中的“桐城”标明作者的籍贯,而非流派。答案:D6答案:(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2)阳谷皆

13、入汶阴谷皆入济7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B、C、D均为干支纪时,A为帝王年号纪年。答案:A8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数词的理解。A、B、D均为动词。C为数量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答案:C9解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A、C、D项无活用现象。B项“限”是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答案:B10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特殊句式。A、B、D均为判断句。C项定语后置句。答案:C11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A项,“烛”是名词用作动词,照亮。答案:A12解析:根据上文可知,此句写路之难行。“以匹布缚胸”是帮助行路的方式,“使人”必须和下文“从后挽之”连起来,否则“挽”动作就不知是谁发出的,排除CD两项。“盘跚而步”中的“

14、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盘跚”是“步”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原文停顿为“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答案:B13解析:九州不包括中州,古代分中国为九州。对于九州的具体分布说法不一,比较常见的九州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益、雍九州。答案:C14解析:A项,徐、刘二人非作者“下属”。B项,万佛阁在“祖越寺”而不是“龙泉寺”。D项,本文抒发的并非豪情壮志。答案:C15答案:(1)这时候正好有吹胡笳的人,胡笳的声音震动林木,听起来让人感到忧愁。(2)(千山)假使在中原地区,应该与五岳齐名;(现在它)处在僻远的东部角落,志趣高雅、游历四方的人极少来到这里。【参考译文】千山位于辽阳城南面六十里,秀丽的山峰重重叠叠,延绵数百里。东边与边界接壤,南边环绕辽阳城,草木茂盛并且常常有好景致。我在丙申年间被贬盖州,取道辽阳,于是和志趣相投的徐、刘二人游览千山。从南边迂回上山,走了几里,抵达祖越寺。路途颇为险峻,在寺庙的禅堂稍作休息,然后登上万佛阁。该阁处于半山,沿着悬崖顺势而建,穿过悬空的横梁而入。靠着栏杆放眼四周,寒风阵阵,于是在祖越寺过夜。当天是戊子日,我们顺着东山远望螺峰,沿着太极石攀登,走进岩石中的山涧。(从山涧)俯看万佛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