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系列练习

上传人:x**** 文档编号:135916710 上传时间:2020-06-2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系列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新课程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系列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新课程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系列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新课程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系列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新课程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系列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系列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系列练习(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系列练习 (一)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铜臭/臭氧 小巷/巷道 高亢/引吭高歌 惬意/锲而不舍B毋庸/会晤 负疚/归咎 遂心/半身不遂 拘泥/泥古不化C佣金/佣工 靓妆/靓女 狙击/前倨后恭 纶巾/经纶世务D炽热/咫尺 媲美/毗邻 沮丧/含英咀华 便宜/大腹便便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芥蒂 爆满 坚苦卓绝 株连九族 覆巢之下必无完卵B影碟 娇矜 阖家欢乐 彩票博彩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C媾和 揣摹 吊销执照 两全齐美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D厮守 防范 优柔寡断 旅游圣地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

2、一组是因为加缪也把人看成是古希腊神话中_服苦役的西西弗斯,他命中注定要永远推一块巨石上山。这种风格既是美的,同时又能表现生活的真实,演员能用一两个极_而又极典型的姿势,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_教条_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A终身 精练 以及/或 B终生 精练 及其/或C终生 洗练 及其/和 D终身 洗练 以及/和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两人本来就有意见,经他一挑拨,就更成掎角之势,互不往来了。B、那尊雕像屹立在那里已经许多年了,几乎成了这座城市的标志。霜打日晒,栉风沐雨,都没

3、有改变它的英姿,也没有改变人们对它的崇敬。C、那一天,我们登上了泰山极顶。天高云淡,凉风习习。鸟瞰脚下那绵延的群山,很有一番高山景行、“一览众山小”的感觉。D、事是大家做的,虽说他把挣的钱留了一半给自己,但揆情度理,由于项目是他争取来的,他又主动承担了组织工作,功劳最大,所以大家也没意见。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B这快乐恐怕不下于历史学家和地质学家追溯某个王朝的演化史和自然界的兴衰史所得到的乐趣。C这种美学思想,是独创的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结合艺术的实践来深入地汲取和理解,为我们从新的生活

4、创造新的艺术形式提供借鉴和营养资料。D远征队员们小心翼翼地察看了船体内部,除了一片茂密的花丛外空无一物。 6下列各句中,标点使 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B出版社除出了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均因抗战爆发而停刊。后一种好像只出了两期,现已少为人知,然而很有分量。)外,还出了若干译著。C语文教学的问题,叶老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D王先生到底称赞我的什么呢?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勇气可嘉,什么都敢画?或者

5、根本就不是称赞,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7、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黄庭坚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别 滁 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分宁:今江西修水,是诗人的老家,此诗作于诗人离家别友赴地方官任时。旌阳:山名,在分宁县东一里。作者于庆历八年(1048年)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滁州父老亲故为其饯行,本诗即写当时情景。问题:两首诗都写到了“常日醉”,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联系全诗结合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加以赏析。(6分)8在旧城改造中,因为拓宽道路的需要,

6、一株千年古树将被砍伐。市民闻讯后纷纷上书有关部分,要求重新改变设计方案以保护古树。请根据下列人物的身份,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分别拟一句话,说明他们反对砍伐的理由。(3分)植物学家: 历史学家: 文学家: 9下面是一场主题为“勿忘国耻”的晚会上两名主持人的串台词,请根据语境,填出横线处的内容。要求不得少于50字。(6分)主持人甲:1970年的12月7日上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第四位总理维利?勃兰特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于是,他默默地屈

7、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这一惊人之举不禁令在场许多人感动落泪。前西德总理 维利?勃兰特,非但没有因为下跪而丢丝毫脸面,反而使德国人赢得了世界的谅解和尊重。主持人乙:_面对日本政府对亚洲人民的态度,一位韩国老妇人愤恨地喊道:“50多年前你们污辱了我的身体,今天你们还要污辱我的灵魂吗?”。参考答案1C 2A 3C 终生,一生;终身,既有“一生”意义,又有“一辈子”意义,后者多就切身的事说。洗练,指语言、文字、技艺等简练利落;精练,指文章或讲话扼要,没有多余的词句。及其,词组,以及它的;这里“宗教及其教条”,就是“宗教和宗教的教条”,与“迷信”并列,所以后用连词“和”

8、。4D(A掎角之势:比喻作战时分兵牵制,或合兵夹击的形势。B栉风沐雨:形容旅途奔波的辛劳。C高山景行:比喻道德高尚。D按照一般情理推测揣度)5A B项搭配不当,应为“某个王朝的兴衰史和自然界的演化史”;C项语序不当,应为“理解和汲取”;D项成分残缺,应在“除了一片茂密的花丛外空无一物”前加上主语“里面”。6D(A“工作人员”后用句号;B括号内“分量”后句号去掉;C引号内句号移出)7(1)黄诗的“常日醉”:诗人分宁别友,孤舟夜行,独酌只求像往常一醉方休。表面上虽说与友人分手酌酒自慰,并没有过分的哀伤。可是,满川风月笼罩在充满离愁 别恨的凄然氛围中,即使诗人不悲,它们也在为离别而悲伤。通过满川风月

9、的衬托,更彰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恨。(2)(3分)欧诗的“常日醉”:春光明媚,滁州父老相送,诗人希望像平日一样开怀畅饮,一醉方休。但是在吩咐不必以弦管演奏离别的曲调的同时,在似乎是坦然自若的语言背后,却将他内心的离愁渗透在里面,离愁别绪“欲盖弥彰”,运用的是反衬手法。此题答题要点有三:诗人的思想感情;联系全诗;表现手法。(黄诗“满川风月替人愁”用的是拟人、夸张、借物抒情的手法也可。欧诗采用借明媚春光抒洒脱豪迈之情也可)8答案示例:植物学家:不能砍!这棵千年古树是研究物种多样性及物种遗传的绝好标本。历史学家:不能砍!这棵千年古树是这座城市历史的见证和悠久文化的象征。文学家:不能砍!千年古树历经岁

10、月沧桑依然遒劲挺拔正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塑像。9参考答案:这不能不使我们联想起曾经对中国犯下累累罪行的日本侵略者,多少年来他们对中国人民谢罪了吗?他们参拜靖国神社,敬拜战犯的灵位,公然为侵略战争辩解。串台词往往寥寥数语却起到了穿针引线、画龙点睛作用。本题只要突出日本对 过去的罪行不但没有清醒的认识,反而不断为罪行开脱辩解这一要点,且语言流畅、衔接自然,字数不得少于50字。(二)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山阴道上,目不暇(xi)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址(zh)吗?B孟子开始游说(shu)的时候,也正是商鞅受刑,苏秦、张仪提倡合

11、纵连横之季。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期的大厮(s)杀。C但他即然有错,为什么大家又仿佛格外尊敬他呢?这可难解,穿凿(zo)起来说,或者因为阿Q说是赵太爷的本家,虽然挨(i)了打,大家也还怕有些真,总不如尊敬一些稳当。D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的社会创造精神不久就烟销云散了,他被磁铁热、天文计算、炼金梦以及想认识世界奇迹的渴望逮(di)住了心窍(qio)。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已经加入奥马尔和“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的军事行动。凡在本店购货满三百元者,本店将一份精美的礼品。李老师才40多岁,比起退休的王校长来说,自然多了。A搜缴 惠赠 年青 B搜剿 敬赠

12、年轻C搜缴 敬赠 年轻 D搜剿 惠赠 年青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孟子有时候被人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头换面是不能济事的。B欣赏诗歌,期望能通过诗人的启迪以引起共鸣式的感性的燃烧。所谓诗的作用和诗教,主要是指此而言。所谓诗的教育,也全在感情的潜移默化中进行。C这个意志坚强的女人身材瘦小,好动而严肃。在她的一生中,从来没有听到她唱过歌。每天从清晨到深夜,她无所不至,好像到处能听到她那印花布裙的柔和的窸窣声。D但赵太爷以为不然,说这也怕要结怨,况且做这路生意的大概是“老鹰不吃窝下食”,本村倒不必担心的;只要自己夜里警醒点就是了。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周昆玉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自小接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举手投足间自然有股很浓的书卷气。B国际奥委会提出了“严禁使用类兴奋剂类药物,坚决打击隐瞒实际年龄现象”,要求各国奥委会带头执行,严格遵守。 C大气中臭氧层的减薄及南极上空臭氧洞的不断扩大是由人类大量放氯氟碳类物质造成的,这不是天灾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